东北满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采暖措施研究

时间:2022-06-04 01:44:04

【摘要】火炕的应用原理与火地相似,是在火地的基础上抬高,与地面形成一定的高差从而区别起居区与地面活动区,在北方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取暖方式。火炕是满族民居中主要的取暖设备,火炕的结...

东北满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采暖措施研究

气候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居建筑类型,自然条件造就了居住习惯,居住环境成为地域文化的主要展现形式。

我国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黑龙江的部分区位于寒温带,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可达-40℃。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必须具备高效的采暖的设施,才能抵御自然的严酷。古时,生活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贫困的生活状况下的劳动人民,没有今天高科技产物支持下的暖气、空调、热辐射地板等先进的采暖设施。早期时代,满族人们渔猎为生,要想生存就要与环境和谐共存,人们只能利用周围现有的自然资源。取暖的“一把火”既解决了做饭的热源又解决了取暖的热源,成为当时一举两得的取暖措施。炕的散热面积比我们今天现代化的散热器要大得多,而且它能发挥出最充分的热效益。满铺炕式的采暖方式在东北气候条件下,使得其既廉价又有效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一、火炕的起源以及与火炕相关的其他采暖措施

对于抵御冬季严寒,我国北方地区先民使用过多种取暖设施。早期居民在屋内建炉灶,既可以煮饭又可以取暖,集炊事和供暖为一体,因受热面积小的限制,提供的热量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居民取暖的需求。后发现灶台周围经过火烘烤的地面不在潮湿变硬,且保持较长时间温度的特点。人们开始意识到用火烤热地面取暖的方便性,并开始应用于起居生活,炙地的取暖方式由此产生。

“火地”是东北居民为区别火炕的俗称。火地与地面齐平没有起高,类似于床榻。与炙地类似,以火烤烧地面发热取暖。两者的区别在于“炙地”是通过烤烧取暖,火源在地面以上,火地地面以下结构复杂,在炙地基础上发展优化设有烟道、烟火口、排烟口或烟囱,从而保证地面以下火源烤烧,地面取暖。据《遵化通志》卷47著录的《辽景州陈公山观鸡寺碑铭》,可知在北魏时,我国北方较大的公共建筑中已有采暖火地的设置。①

火炕的应用原理与火地相似,是在火地的基础上抬高,与地面形成一定的高差从而区别起居区与地面活动区,在北方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取暖方式。火炕是满族民居中主要的取暖设备,火炕的结构设计有着满族独有的特色。火炕的一头连接着做饭的灶台,一头连接室外的跨海式烟囱,因此烧水做饭时烟道经过炕体,所以炕总是热的,满族居民就以此作为取暖的主要途径。甚至有的人家还将整个室内地面以下掏空做成烟道,提高整个室内空间的取暖效果。满族民居室内没有桌椅,只有炕桌,有的人家有八仙桌。实地走访总结发现,满族民居的西炕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炕,具有特殊的含义。两侧的炕上铺有炕席,也有的糊炕纸刷油,炕上一头放有用来装置衣物的大板柜,柜上罗列着日常起居的被褥及梳妆用品等。炕的使用是按照辈分的高低按一定顺序排列,南炕温暖向阳,是长辈居住使用的地方,北炕则是晚辈居住使用的地方,南北炕的长宽尺度基本相同。

二、东北火炕在民居中的基本分类

受自然环境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于在严寒室外忙碌一天的东北满族居民,晚上需要有一个好的归宿,对于他们来说,自家屋里热烘烘的炕头是最好的归宿。据诗《诗经?小雅?瓠叶》记载:“火炕曰炙”意思是举物放在火上烤炙②。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火炕最初意思不是睡觉的地方,而是一种烤东西的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居民对冬季民居内舒适度的诉求,火炕的内在含义以及应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同时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变化,东北的火炕在满族取暖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出现了山炕、腰炕、顺山炕、连二炕、连刀、地炕等几种主要的火炕。贴山炕,火炕的走向与房屋两侧的山墙一致,房子所建地势较高,门口冲着道,火炕根据房屋的地势走向而建,对风的阻挡作用较小。贴山炕直接避免了山风吹进室内,保证了炕体内温度的持久性。

腰炕,位于一间房子的中心位置。与居住着的身份地位有关,是身份的象征,是民居中较为常见的火炕。这种炕锅台在外,腰炕与屋门直接相对,占据室内的大部分空间,仅留有行走步道空间。

顺山炕,炕锅台在外,腰炕与屋门直接相对。与“贴山炕”相似,区别在于顺山炕主要指火炕的走向和位置。根据主人的身份,具体的生活习惯及喜好顺山炕又可分为顺东山、西山、北山。另一个决定因素是家庭人口的多少,顺北山火炕为大户人家,可居住人口多等。顺山居是火炕中较为普通的一种。

连二炕,是为节约燃烧成本,用一个灶台供热将两个铺连接在一起的大炕和多铺炕。连二炕宽敞舒适可居住多人。对于连二炕,烟囱的建造位置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烟囱好不好烧。考虑到里外间烟的走向的通畅,烟囱设在房屋正中间的后端,高大的烟囱造型美观,立体感强。

连刀炕,是以农民所用的镰刀为原型建造的火炕。一般所指北炕,在一个角或一头开灶的火炕。火炕的烟道与室内山墙走向一致,在房屋的前角上部出去。根据炕体的大小分为大连刀炕、中连刀炕、小连刀炕。在屋内占这个室内的大炕为大连刀炕,占用室内部分空间的是中连刀炕,占室内小部分面积的为小连刀炕。小连刀炕是为留出室内公用活动的生活空间。连刀炕可根据主人的实际情况建造,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北方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火炕样式。

三、火炕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室内布局中所在的意义

火炕是东北满族居民室内取暖的最主要设备,在满族居住空间中火炕在室内的平面布局中占据了很大部分的面积,火炕对满族居民来说不仅仅是寝居,也是人们白天室内活动的主要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活动空间。对于不经常使用,对室内热环境要求不高的室内空间,墙体也不是很厚,采暖也主要靠火盆。火炕的出现是满族民居从冬穴夏巢的居住模式发展到定居地面的关键因素。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制约,当时传统满族民居中不具备集中供暖的条件,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每家各自独立使用火炕进行采暖,因此火炕成为了居民抵抗冬日严寒、提升室内温度,冬季取暖的主要设备。与大多数生活水平较低的民户相比,少数富裕民户在使用火炕取暖的同时,也使用火盆或者火炉取暖以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回旋式烟道是火炕设计中最为普遍的设计样式,即火炕的炕洞一端与灶台连接,而另外一端与墙外烟囱相连,形成一个回旋式的通道,这样的设计是为充分利用灶台做饭时产生的余热来提高炕体的温度。

居住空间的布局形式对居住者的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长期的生活习惯对房屋的室内布局演变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满族居民通过对火炕的改进再设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为居民度过漫漫冬日提供了更好的冬日取暖保障。居民对火炕的改造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无形中对民居的室内布局形式产生了影响。火炕作为连接的纽带,连接了厨房、起居室、卧室等各个功能空间,使各个空间在一定的程度上相互影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冬季采暖方式及民居室内空间舒适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12YJA760068)

参考文献:

[1]周立军,于立波.东北传统民居应对严寒气候技术措施的讨论[J].民居与传统建筑研究 南方建筑,2010(6):12-15

[2]华阳.东北地区古代火炕初探[J].北方文物.2004(1):42.

[3]韩聪.气候影响下的东北满族民居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07.

注解:

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1990.

②曹保明.东北火炕与烟囱的鲜明特点[J].东北文化.2009(1):89.

上一篇:论文献综述在学位论文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武术套路比赛的视觉文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