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合理“人肉搜索”的问责机制和立法司法建议

时间:2022-06-03 09:38:10

构建合理“人肉搜索”的问责机制和立法司法建议

摘 要:近几年“人肉搜索”的出现,虽然对于惩治腐败提升公众的知情权有很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侵犯了相关人特别是被搜索者的隐私权、肖像权以及名誉权,泄露了其信息,造成网络侵权。本文即以此为引,对“人肉搜索”结合现行立法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其问责机制以及司法立法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侵权 人肉搜索 侵权责任 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DF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人肉搜索”作为网络活动的一种新型搜索工具,在现今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可能演变为侵犯被搜索者名誉权,肖像权,以及隐私权的侵权行为,这些侵权行为往往给被搜索者的精神和人格尊严带来损害,扰乱被搜索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带来一定的物质损失,造成侵权。因此存在的许多问题也急待解决。

一、构建合理的“人肉搜索”侵权归责原则

由于《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只是对包括“人肉搜索”侵权责任在内的网络侵权责任作了比较笼统的规定,对网络用户、网络管理者等侵权主体在“人肉搜索”中具体充当什么角色,主观意志以及是否存在免责事由皆无具体规定。而在实际司法中,由于主体的不同,不同的责任主体也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1.适用过错责任的侵权主体

(1)信息征集者

信息征集者也就是“人肉搜索”的发起人,组织发动网民进行“人肉搜索”。杨立新教授认为:“应当区分情况进行认定,“然而笔者认为,在“人肉搜索”侵权案件中,该侵权主体在进行侵权行为时不可能不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所造成侵犯别人权利的责任应由其自身承担,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2)网络服务提供者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该条第三款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由此可见:因为“人肉搜索”是在网络中进行,而所有用户的信息都是由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行保管,虽然互联网具有广泛、迅速、即时、随意、互动等特点,但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也应当对其的信息负有监督、审查和删除不良内容的义务,若是明知明道网友在其网站信息不实,却不及时删除,听之任之,则应当承担责任。

2.适用过错推定的侵权主体

适用过错推定的侵权主体的为信息搜索者和论坛参与者。对于信息搜索者以及参与“人肉搜索”的广大网民首先推定其有过错,后进行审查,如果是主观上具有恶意,对被搜索者的个人信息任意加以披露,对“人肉搜索”事件推波助澜,则应当对该事件承担相应责任。反之,则不承担责任。对于论坛参与者,若其仅仅对事件本身发表评论、看法,没有扭曲事实,没有对被搜索者进行人身攻击,则不应承担责任。而若在现实生活中对被搜索人实施其他侵权行为,如进行电话骚扰、人身攻击等,则应当援用具体的侵权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裁。即对这些侵权主体适用过错推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应承担责任,如果此类人能够举证证明自己在“人肉搜索”侵权案件中不存在过错,就不追究其责任,反之,则追究其侵权责任。

二、对“人肉搜索”引起的侵权的立法司法规制

“人肉搜索”在大部分情况下,侵犯的是公民的隐私权,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立法一向相对薄弱,直到201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才第一次将隐私权作为单独的人格权以保护,但对隐私权并未进行统一界定,对公布资料达到什么程度才算侵害隐私权的程度没有具体标准,对侵犯隐私权所应承担的责任也没有具体规定,因此我国亟需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专门立法。而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民主与隐私权保护机制,需要:

1.对“人肉搜索”侵权行为进行立法并通过司法加以规制

即使现行的《侵权责任法》对“人肉搜索”的侵权责任进行了规定,然而却不够清晰,这就需要采取对其制定更为详尽的《侵权责任法》进行保护,同时,由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喜欢信息共享,对隐私权的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特别是隐私权没有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而存在,更需要采取民事立法尤其是《民法通则》从更高的高度设立此概念,加强对其的保护,使其能够作为独立的诉因被提讼。基于“人肉搜索”后果难以确定和控制,个人信息公布可能导致被搜索人及家庭的权利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隐私权保护范围可以进行适当扩大,特别是在“人肉搜索”中,披露被搜索人的家庭住址、电话等情况都应当作为侵权行为认定,影响恶劣的情况更需要刑事立法对其进行规制,以保证网络环境的合法安全。由于“人肉搜索”侵犯的权利涉及许多具体领域,应当在现有相关法律规定中补充有关人格权的特别规定,为“人肉搜索”的进行构建一个适度合理的法治框架,使得各个法律之间相互配合,使人们不敢随意越过法律框架去侵犯别人的合法权利,这有利于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此外,由于“人肉搜索”给被搜索者造成了权利的侵害,笔者认为可以在网络上实施网络监督,尤其加入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同时加入社会公共监督,从根源上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并通过司法活动引导广大网民的网络活动走向合法。

2.加强政府执法机关对“人肉搜索”等网络行为的监管

毫无疑问,政府是我国的执法机关,对“人肉搜索”的规制需要政府执法机关的参与。笔者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推行网络实名制来减少“人肉搜索”等网络侵权行为。网络的飞速普及使得网络世界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对网民施以严格的规范也日趋重要,甚至到了将其网络行为纳入法律的范畴之中加以规定的程度,而政府的监管则可以有效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另外,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一些不负责的言论,有利于减少侵权事件,以维护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等人格权。现阶段我国政府实行网络实名制还须进一步加快各种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进度,以防止个人所提供的实名信息遭到外泄,保证公民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以及其他权利不受侵犯。

3.推行普法意识,减少网络侵权

广义的立法活动中,守法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环节,也是法律推行的基础和条件,更是法律效果的检验者,只有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并使公民通过正确的法律意识去规范自己在生活中和在网络中的行为,侵犯别人人格权等违法行为才不可能发生或者少发生。广大的人民才是法律得以顺利实施的土壤和基础,因此在规制“人肉搜索”等网络侵权行为时,应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尤其是关于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知识,使每一个网民明白自己在网络中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也使得网民明白何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以此来减少网络侵权,使网络环境安全合法。

总之,“人肉搜索”侵权带来的影响覆盖面较广,这些都给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国家立法、社会护法以及公民守法等多种途径来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祥.《浅析“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隐私权侵权》[J].法律与社会.2011

[2] 赵哲.《网络侵权诉讼地域管辖的确定》[J].求索.2011

[3] 黄新.《“人肉搜索”的法律浅析》[J].中外教育研究.2008年,(12)

[4]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

[5] 王利明.《民法(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张玉敏.《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李开国、张玉敏.《中国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8] 陈兴 郑群.《侵权责任法对“人肉搜索”的规制》[D].中国法院网.2010

[9] 梁莉莉.《对“人肉搜索”中网络侵权行为的分析》[D].中国知网

上一篇:少儿绘画心理特性浅析 下一篇: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