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潜入语文课堂

时间:2022-06-03 04:37:34

让幸福潜入语文课堂

幸福永远是人类不断的追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同样也在追求着幸福。 “幸福课堂”应是让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到幸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为主导的作用,通过课堂推动师生幸福地成长。“幸福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一、幸福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

语文课程,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发展思维”。只有让学生发挥想象,乐于表达,才能感受畅想的幸福。“畅想”不是毫无根据的想象,作为教师应该适当引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丰富词句内涵。

课堂上,教师通过点拨,让学生感受到联系生活想象的幸福,轻松地感悟文本。《姥姥的剪纸》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意思——只要熟练了,就能产生好办法,就能掌握某一门技巧,但并不能说出具体的体会。于是,我加以点拨:“同学们,你们有兴趣爱好吗?”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我紧接着又问:“这些兴趣爱好你现在掌握得怎么样?一开始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我的古筝达到十级了,刚学时我总是弹不好,甚至想放弃。”有的学生说:“我现在特别喜欢吹竖笛,以前我特别害怕上音乐课,因为老师要检查吹竖笛。现在一首曲子,我只要几分钟就学会吹了。”……我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告诉他们:“一开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很熟练,但是我们做到了多练习,就能很熟练地完成了。这就是熟能生巧!”经过情境创设,学生回想生活中的经历,很快就理解了文本。

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补白词句想象的幸福,真正地走入文本。《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谈迁在重新编写《国榷》时,必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如果仅凭“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轶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和“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这三句话来理解《国榷》重新编写的不易,学生肯定不能真正感悟谈迁的信念是多么的坚定。于是,我抓住关键词语“终日奔波”并利用对比想象来补白谈迁编写《国榷》的情景。我让学生补白清晨、中午、晚上人们的活动,对比感受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学生通过对谈迁奔波画面的补白,走进谈迁的故事,走进谈迁的内心世界。语文课堂上,由于补白想象,学生悄悄地走进了文本,和文本的主人公展开对话,产生心灵和情感的共鸣。此时,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更感受到与文本主人公对话所获得情感沟通的幸福。

二、幸福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自主的幸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幸福呢?

首先,语文课堂是自主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幸福。语文课堂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教师“导”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课堂上,教师应该尊重和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学习《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时,揭示课题后,我就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我的问题一提出,大部分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紧接着,我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概括:“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的疑问非常有深度、有研究价值,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小草和大树分别指谁?二是课文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为题?三是主人公夏洛蒂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这就是本课的学习目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教师将学习的接力棒传到了学生的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我能提问”的自豪和愉悦,在提问后也必然感受到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幸福。

其次,语文课堂是合作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幸福。语文课堂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充分挖掘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自主学习后,可能会存在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同学合作、师生合作,达到彼此之间知识的互相补给。在自主学习《小草和大树》后,学生可以和同学或老师交流答案并不断完善。如问题一:很多学生根据骚塞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认为“小草”指夏洛蒂,“大树”指骚塞;只有极少学生认为“小草”指成功前的夏洛蒂三姐妹,“大树”指成功后的夏洛蒂三姐妹。到底应该选择哪个答案呢?学生们已经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我轻轻一点:“同学们,文章主要是讲夏洛蒂和骚塞的故事,还是讲夏洛蒂三姐妹的故事呢?”经我一点,学生都能认识到课文是讲夏洛蒂三姐妹的故事,小草和大树自然是指成功前后的夏洛蒂三姐妹。就这样,孩子们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幸福。

最后,语文课堂是探究的课堂,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发展思维、创新实践的幸福。在学生合作学习后,通过探索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在学习完《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后,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呢?我设计了一个课堂作业:你能将《小草和大树》换一个题目吗?这个作业看似毫无意义,其实这是在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二、目标三掌握的情况以及对文本的概括能力。

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在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了激发,产生了“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幸福感。

三、幸福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幸福

语文课堂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畅想和自主,更应该重视学生的成长。如果一节课只是孩子们在毫无目的地畅想,毫无指导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必定是高耗低效的。

“幸福课堂”不仅应该关注过程,也应该关注结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

《山谷中的谜底》讲述了两位旅行者看到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个山谷中的奇异景象后得到人生启发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勇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的道理。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空间。我先让学生动手实验,体会雪松先弯曲后反弹的本领;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何面对逆境与压力。有的学生说:“有一次我和同学闹了矛盾,于是我们谁都不理谁,就这样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如果当时我能够稍微忍让忍让,也许我们能够成为最好的朋友。”有的学生说:“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登黄山,站在山脚看到黄山那么高,当时我就害怕了。幸亏妈妈鼓励我,我决定一定要登到山顶。当来到顶峰时,我真是无比自豪。”在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感受后,我趁势说:“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压力,如果能够恰当处理,我们就要迎难而上;如果我们当时无法解决,那暂时屈服和避让,也是一种正确的抉择。”课堂上,我将深奥的道理变成学生生活中感知的实例,这样学生不仅收获了做人的道理,更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

就这样,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和发展,这节课也体现最终的幸福感。语文课堂不仅要体现畅想和自主的幸福学习过程,也要体现成长的幸福学习目的。

当学生笑脸上绽放着畅想、自主和成长的幸福时,我们的心里也会荡漾着甜蜜的涟漪!

上一篇:践行直观的语言训练 下一篇:让语感因阅读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