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感因阅读飞扬

时间:2022-07-06 08:02:32

让语感因阅读飞扬

语感,顾名思义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尤为重要。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笔者在此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重视范读,引发语感

放眼今天的阅读教学,常看到教师们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解朗读要领,或自豪,或悲伤,或激昂,或兴奋,继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听朗读录音,希望能引发学生感悟。尴尬的是,几分钟后,学生正襟而坐,捧着书本,表情却依然如故,感情也游离于文本之外,哪有语感可言?事实上,当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以后,对文本内容所承载的音韵内涵就会有独到精辟的感悟理解。此时,教师在课堂上有机地进行范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而教师范读时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能对学生传情达意,都能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我紧紧围绕课后问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抓住几个“没想到”展开教学,让学生一边观察文中插图,一边听我朗读这段凄美的文字。学生心性投入,跟着我一起皱眉,一起叹息,一起感动,一起愧疚。当我深情地读完这段文字后,教室里鸦雀无声,许多学生的眼角泪光莹莹。我想,这感人的一幕正是范读所带来的不可预约的精彩!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适当、有效地范读能调动学生的个性化因素,激发学生潜在的朗读兴趣,能使文本中深邃悠远的思想,美好缱绻的情愫犹如汩汩清泉润泽学生心田,引发学生的语感。

二、善于补白,丰厚语感

阅读教学中,对于与课文内容相关,而课文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灵动的想象,并加以阐释、说明和补充,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悟作者编写意图的匠心,这便是成就课堂阅读教学精彩的补白艺术。特别是在教学古典诗文的时候,若能引领学生紧扣字眼,含英咀华,领略文境,于诗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处探讨斟酌,那必会扫除阅读理解上的障碍,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和心理距离。在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

(屏幕显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词的上阕:“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简短的九个字,就展开了一幅美妙的乡村画卷。那么,词中写了哪些人?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为什么呢?

(生小组合作,圈、画、想、议,组内交流)

师:在这暖阳高照的午后,在这低微矮小的屋前,相伴一生的翁媪盘膝而坐,聊着,笑着,几杯酒下肚,话便多了起来,你能融入情境,想象补白吗?

生1:老爷爷望着老奶奶,笑着说:“老伴呀,俺两口子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儿子们个个身强体壮。瞧瞧,大儿锄豆正忙,中儿织笼尽心,小儿剥莲悠闲,哈哈哈哈……”

生2:老奶奶拍了下老爷爷的臂膀,逗趣地说:“老头子,当年你讨我时可是光棍一条呀,咱现在生活富裕了,你说过要亲自为我插上银簪的呢。”

生3:老爷爷捋了捋胡子,深情地说:“老太婆,想当年,我们一家人多田少,生活过得是清苦哇!现在,孩子们大了,咱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俺们能喝上一杯小酒喽!”

通过以上补白环节的交流展示,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不但准确理解了词中“吴音”“相媚好”的含义,而且亲密触摸到了词的情感内核,再通过师生合作的反复吟诵,品悟到了经典的文化情怀。

三、注重诵读,升华语感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言简义丰,韵味悠长的名品佳作。想要学生深入理解,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非诵读不可。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是全班齐读。那些气场强大的,激情洋溢的课文,通过齐读能自然创设摄人心魄的震撼情境,读起来节奏明快,气势豪迈,就连班上平时一些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学生也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融入朗读之中。齐读能读出《长江之歌》的恢弘磅礴、气贯长虹的满怀豪情,能读出《生命桥》中以老羚羊的死亡做桥墩而划过的一道道眼花缭乱的生命弧线的壮烈之美,能读出《卜算子·咏梅》中“花枝俏”的执著顽强和“不争春”的宽广情怀交织成的潆洄澎湃的朗朗大“笑”!我们可以选择配乐朗读。通过音乐的节奏韵律渲染情感的氛围,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配上如泣如诉、肝肠寸断的《二泉映月》,能读出阿炳热爱生活、追求光明、向往美好、敢于抗争的品质;配上舒缓曼妙、婉约优雅的《春江花月夜》,能读出《惠崇春江晚景》中春意盎然、绿满眼波、生机勃勃的春的旋律;配上轻松欢快、童真丰沛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则能读出童年那段纵横闲适、无忧无虑的时光所带来的铭心刻骨的刹那永恒!我们还可以安排分角色朗读。在中低年级的课文中,一些叙事完整,角色鲜明的童话故事,教学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角色,融入个性化的独特理解和情感,配合着朗读表演。这既有利于学生对角色形象的性格特点达到具体完整的了解,又能让语感能力在语言、动作、神态的多重感官表演中潜滋暗长。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牢牢把握文本脉搏,切实掌握语言精髓,注重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才能充分挖掘学生参与朗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听到学生身临其境、情真意切的精彩声音,才能实现训练与朗读同构共生,想象与语感比翼双飞的教育理想。

上一篇:让幸福潜入语文课堂 下一篇:“读”千遍也不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