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领跑 第2期

时间:2022-06-03 03:58:44

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把脉,通用汽车已经越来越自如,不然,上海通用1%的股权转让和上汽对整个通用1%的持股,也就不会只发生在通用身上那么简单。

与福特总裁穆拉力推崇的“一个福特”战略有些雷同的是,在中国几乎只有上汽一个合资伙伴的通用汽车,虽在市场份额上依然落后大众,但这并不妨碍其继续领跑中国乘用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乘用车企业中,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海通用位居前两位,双双突破100万辆的规模,前者更是达到了110万辆级的销售规模。不难发现,在全球在华的所有汽车制造企业中,通用汽车公司在两个重要的细分市场上都独领。众所周知,通用率先在中国开发和生产以农村和内地消费者为目标客户的低价车的跨国车企。这款车即雪佛兰新赛欧。该车于2010年1月份上市销售,主要由上海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通用与上汽的合资企业)开发。

新赛欧的起始售价为6万元,目前销量稳定达到每月15000辆以上,是中国最畅销的次紧凑型轿车之一。而新赛欧的成功令其他跨国车企动心,本田汽车公司和标致雪铁龙目前都有计划开发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低价车型。在利用中国这一低成本生产基地为本地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小型商用车一事上,通用也得风气之先。上汽通用五菱成立于2002年,是上汽、通用和五菱汽车公司的三方合资企业。在通用的技术和管理的支持下,五菱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微车制造商。

三年前,通用开始少量出口五菱的微面到拉美,2009年下半年,通用和上汽组建了一家单独的合资企业,准备在印度生产和销售五菱。而循着通用的路线,标致拟在今年与长安汽车的合资企业中生产针对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轻型商务车。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公司也在与中方伙伴重庆长安汽车公司(长安汽车集团的子公司)谈判,有意生产针对印度市场的小型商务车。事实上,在成功引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风尚之前,通用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错误的舍弃了自己最为擅长的本土化策略之后,通用也曾经在中国市场面临尴尬。但在整个通用帝国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摇摇欲坠时,中国庞大的市场诱惑也给了上海通用一个复兴的机会。在通用大力支持之下,上海通用率先吹响了通用帝国卷土重来的号角,主战场就在中国,先锋官就是别克品牌。曾几何时,“别克品牌=上海通用,君威=别克”这两个等式在中国深入人心,君威是上海通用生命的开始。有意义的是,在2008年步入发展拐点的上海通用,其标志不仅仅是销量的徘徊不前,更包括以双君(君威、君越)为依托的别克品牌黯然失色,让上海通用失去了灵魂和发展的DNA。于是,在掌门人丁磊眼里,上海通用的复兴,寻根溯源还是得从君威开始。而新君威的上市,也再次验证了上海通用本土化适应能力的与众不同。在新君威身上,你可以感受的到时尚、运动和操控的脉搏,却又丝毫觉察不出来类似于睿翼和思铂睿的另类,上海通用在多年积累的客户基础上,用新君威博得了更多新的客户群体。一个不容忽视的大背景是,当今中国汽车市场上,私人消费群体成为主流。诚如零点调查董事长袁岳所说,在下一个十年,中国的80后和90后会主导新的中国汽车消费观念。无疑,上海通用洞悉了这一点,才会引进动感十足的新君威。在一定时期内,汽车研发将向功能化和个性化两个方向转变,新君威无疑将这两点进行了较完美的结合。君威是上海通用的DNA,而这个DNA背后的真正含义就是中国化。

事实上,对于上海通用来说,2010年新君威的卷土重来并非显得孤单。在这一年,上海通用正在打造别克品牌=中端+中高端、雪弗兰品牌=中端+中低端的组合策略。而这策略也在2010年得以全面开花,无论是凯越,抑或科鲁兹,都各自在细分市场撑起了上海通用的半壁江山。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把脉,通用汽车已经越来越自如,不然,上海通用1%的股权转让和上汽对整个通用1%的持股,也就不会只发生在通用身上那么简单。

上一篇:新生力量 第2期 下一篇:雷诺:继续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