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2-06-03 03:27:40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有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6例患有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利用DHS内固定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利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 治疗组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后出现内科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患有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063-0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老年性骨折疾病,目前中国人口老年化日趋严峻,随之也增加了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一般建议采取积极的早期手术治疗,并且在临床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在手术过程中是否选用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1]。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接收的86例患有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后,每组43例。在对照组中包括男14例,女29例;年龄73~95岁,平均81.4岁;治疗组患者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71~96岁,平均82.1岁。

1.2 方法

对照组:利用DHS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利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式: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取仰卧位,在髋关节的外侧行Hardinge直切口,在阔筋膜张肌同臀中肌之间的缝隙,沿着股骨大转子前缘对骨折部位及关节囊进行充分暴露,便于手术操作,然应尽量对臀中肌止点进行保留。采取股骨颈截骨方式取出股骨头,并对大、小转子骨折块、附着的筋膜进行充分保留。复位处理小转子骨折块,固定过程采取钢丝进行捆绑,然先不必彻底收起钢丝,在采取骨水泥对假体柄进行固定处理后方可完全收紧钢丝。在行扩髓处理的过程中,应尽量选用体积较小的髓腔锉,这样可以对股骨近段骨皮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进行有效的避免。在选择加长柄假体的过程中,应以术中测量的股骨头的直径、扩髓最终所用的髓腔锉的大小为依据。一般在安装假体柄的过程中会对第三代骨水泥予以合理应用,安装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应该使假体柄的前倾角度以及位置高度的正确性得以保证:将股骨小转子位置作为参照来准确定位前倾角,应保证假体股骨头的中心同大转子的顶端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在展开复位关节的操作过程中应对扭转暴力予以积极避免,从而避免发生股骨的近段骨折。将臀中肌止点缝回到大转子上,对于伴随有大转子骨折症状的患者而言,应展开大转子骨折块复位处理,而后采取钢丝给予妥善的固定[2]。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按Harris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优:90分以上;良:80分以上,不足90分;可:70分以上,不足80分;差:不足70分[3]。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DHS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为:优8例,良10例,可15例,差10例,骨折治疗及格率76.7%;治疗组患者经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为:优14例,良18例,可9例,差2例,骨折治疗及格率95.4%。两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时间分别为(85.74±12.18)min和(48.92±13.26)min,两组手术实际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手术后内科并发症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有11例出现肺部感染、泌尿感染、脑血管意外、褥疮等内科并发症,占总人数25.6%;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有2例出现肺部感染、泌尿感染等内科并发症,占总人数4.7%。两组手术后内科并发症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后1年患者死亡率可以高达20%左右,高龄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部位主要为髋部,且全身状况不是十分理想,绝大多数患者兼并有多系统的内科常见疾病。因此,对其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使创伤尽量减小、使负重功能得以迅速恢复、并对能够在短时间内离床活动给予保证、预防并发症。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而言,合并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状者比较常见,且多数患者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因此临床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4]。由于该类患者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几率较低,目前多倾向于采用内固定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目前普遍应用DHS和DCS 2种材料对其进行内固定治疗,但针对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者,骨质对内固定材料的把持能力以及支撑能力显然无法得到满足,又由于骨折属于不稳定性,因此增加了失效率。对于人工髋关节假体柄的稳定性而言主要以股骨矩的乘托以及假体柄同骨髓腔之间的紧密压配为依赖。同股骨颈骨折比较,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位置较低,且会伴随有小转子骨折等显著的临床症状,所以,股骨矩的承托力也会较弱。对长柄假体进行合理选择能够保证假体柄与髓腔的接触面积以及介面长度得以增加,尽量分散应力,降低了假体柄松动下沉的发生率[5]。

该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及格率达到了95.4%,手术操作时间(48.92±13.2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7.03±1.16)d,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地临床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永强,王龙滨,蒋建新.Gamma钉与动力髋(DHS)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华创伤骨折杂志,2009,6(4):462.

[2] 粱雨田,唐佩福,郭义拄,等.90岁以上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8,20(11):654.

[3] 朱锦宇,朱庆生,韩一生,等.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7(6):505-507.

[4] 张健,周爱国,欧云生,等.保留股骨距的骨水泥型双动半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J].激光杂志,2008,27(3):94.

[5] 易善钧,潘有春,李廷林,等.特制股骨假体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2(22):1652-1653.

(收稿日期:2013-03-09)

上一篇:联合用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观察 下一篇: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病人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