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2:55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1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66-01

【引言】高血压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并且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重要原因,高血压为终身性疾病,不容易根治[1]。我国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45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增强社区防治高血压疾病工作,定期测量血压、科学教育、改善饮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本次探究分析对比社区护理措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蟮廊缦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到2017年所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病例,将按照计算机表法把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病例,本次研究均已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且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计算机表法把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实施社区护理为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患者14例,女患者11例;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72岁,中位年龄(67.54±1.35);对照组男患者13例,女患者12例;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75岁,中位年龄(66.21±3.55)。分析对照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基础资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科学统计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普通常规护理,包括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方面常规护理措施。

探究组25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健康教育,通过书籍、讲座、电话指导等教育形式针对患者自身状况进行指导,宣教。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例如:病因、治疗方法、血压监测等。并掌握自我管理方式方法[2]。

(2)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十分漫长,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如:悲观、焦虑、压抑、烦躁等。严重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所以社区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多倾听,与患者多沟通,并与患者家属密切配合,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地生活态度;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3)生活方式,首先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并加以改善患者本身不良的习惯和方式;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的指导,例如:适量的运动、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患者自身疾病情况进行相关的记录、制定适合的社区护理计划[3]。

(4)饮食教育,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及预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应该远离含糖高的食物,避免血糖、血脂的升高;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低脂肪、低盐、低胆固醇、钙含量高、蛋白质多的食物[4]。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与社区护理措施干预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50例高血压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亲情化护理干预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相关数据用卡方检验,计量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采取t检验,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比较 研究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乡规划;应对措施

从1999年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已经成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课题,并且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城乡规划必须把人口老龄化纳入到自己的规划体系中来,深刻的认识到老龄化问题的存在,明确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变革。对于城乡规划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把人口老龄化当做一个切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梳理和总结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的要素和特点,营造对老年友好的城乡整体环境。

一.人口老龄化给城乡规划带来的问题

首先是老年人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老龄化不均匀主要体现在城乡分布的不均,这些都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关,而且很多农村地区的空巢现象非常严重,这种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制约了城乡规划工作的大范围的推广力度,需要实际考虑到不同的人口分布。其次是现有的养老基础设施不足,基础设施和相关的社区生活配套服务是城乡规划中的重点,但是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的不足给当前的城乡规划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导致基层养老服务形同虚设,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表现出了供给的严重矛盾,对于老年人的养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挑战。最后是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空间逐渐的缩小,从居住的层面,老年由于生理机能的逐渐减退,决定了老年人对于公共设施的布局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城乡规划中要重点考虑到很多老年人日常生活有关的机构设计,例如医院、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的的设施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友好性,从空间上尊重老年人,降低他们生活中不必要的麻烦。

二.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重点

由于我国目前的养老多以居家养老为主,所以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中的养老设施也要适配这个特点。从城乡规划的角度给予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在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同时,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养老服务设施和城市空间的整体设计,一方面尊重中国“在家养老”的养老模式,一方面着重规划老年人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老年人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更为便捷和人性化的城乡规划设计,综合的考虑养老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和交通设施。

1、营造适老居住区

针对我国在家养老的传统思想,营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区是当下城乡规划中面对老龄化的重要改进,考虑到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以居民区的住宅为主要的载体,配套建设老年人无障碍服务设施的社区,主要的面向的对象是孤寡独居老人。为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需求,在居住区域内根据人群密集度分别设立一般居住社区和独立养老居住社区。而独立养老居住社区的建设,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太阳城的构建模式,使用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主要针对中等收入水平或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的商业化的服务,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而一般居住区,则需要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体现在老年人与社会的融合。

2、养老服务设施

养老服务设施一般是面向公众,主要包括了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两大类。其中机构养老设施一般有两大类,主要有养老院和养护院。其中养老院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性事业组织,主要收养的对象是“五保”老人,也可以接受享受退休金的自费老人,坚持自愿入院出院的原则,平常也可以组织很多适量的劳动和文化活动。养护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介护老人,就是那些有一定照护难度的老人,并为他们提供关于健康、饮食、娱乐等服务的养护机构。这些养老服务设施的设计要求是,要尽量的靠近公共交通社会,还要尽量的靠近公共医疗设施和公共的空间等。而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社区中配套的养老设施,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到服务的辐射范围。

3、适老交通设施

适老交通设施主要是营造适合老年出行的交通设施,对于老年人出行的过程,可以做到舒适便捷等无障碍的交通服务,针对老年人特点建设适老和宜老的交通设施。

4、老年公共开敞空间

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敞开空间有一定的公共性,主要针对老年人公共社交和集体的相关活动,比如集体娱乐、集体健身、集体组织的文娱活动等的户外公共空间的建设,空间具备一定的公共性,同样的,在公共开敞空间的设计上也要注重于养老设施和交通服务设施的临近性。

5、为老服务设施

为老设施的建设上一定要避免和其他服务设施的重复,在满足基本的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布局上,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文化娱乐和再教育等精神活动的服务设施。

三.针对老龄化问题城市规划需要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随着老龄化对城乡发展的影响的不断扩大,城乡规划体系中对于老龄化的要素的分析必须也加快工作的进度,能够有效分析老龄化的趋势,提出适应未来的建设目标和战略,以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为出发点,针对性的强化养老服务设施的重要作用,明确服务设施的辐射半径,重点解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强化相关设计和布局。具体的措施有:

1、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要求我们在研究老龄化人口规律的基础上,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规划,并以此为主要的设计思想,围绕周边的服务加大其他相关基础设施的布局,因地制宜,对医疗、卫生、教育等关系民生的基础公共服务机构进行布局上的配合。

2、城市的总体规划,主要体现在城乡的差距上,对于城乡差距,适当的调整养老设施的服务的人均和总量,综合考虑城乡差距,结合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明确各类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

3、控制性的详细规划。所谓控制性的规划,即在落实到城乡规划的实际工作中,以切合实际的规划目标对公共设施的建设采取重点的控制性措施,并且以此作为主要的引导目标,对于老年基础设施采取重点的控制和管理,满足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效益的使用范围。

结语:面对日益扩大的老龄化问题,我们要认清楚老龄化带来的具体改变和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在科学规范的城乡规划的前提下,贯彻以人为本的具体思想,针对性的提出适合老年居住和生活的城乡规划方案,营造宜老为老的养老环境,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小卉,杨红平.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应对研究――以江苏为例[J].城市规划,2013,37(9):17-21

[2]张晓娜,张育娜.老龄化社会环境下城乡规划的相关研究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8):3075-3075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体会

高血压是心血管常见疾病,其病程长,病情反复变化,甚至引发脑梗死、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等疾病。临床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62~85岁,平均年龄为(64.8±8.6)岁;病程在9~18年,平均病程为(14.6±6.3)年;并发疾病:27例冠心病,13例脑梗死,10例脑出血。以同期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在63~86岁,平均年龄为(65.1±8.3)岁;病程在8~19年,平均病程为(14.8±6.2)年;并发疾病:24例冠心病,15例脑梗死,11例脑出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比较。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干预高血压病程长、难以治愈,需长期用药,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紧张、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临床治疗配合度[1]。

1.2.2药物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要依靠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患者对药物治疗知识了解甚少,随意停止服药、增加药剂量或者减少药剂量,对药物降压效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脑充血症状,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监督用药的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1.2.3行为干预饮酒或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疾病有着密切联系。过度饮酒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或者脑卒中等疾病,这时护理人员必须指导患者减少或者禁止饮酒。

1.2.4饮食干预肥胖症是诱发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以大米或者谷类等作为主食,以减少脂肪含量,可进食些豆制品、奶制品、瘦肉、蔬菜及水果,对患者盐摄入量进行有效控制。

1.2.5运动干预适量运动不仅能够减轻患者体重,同时能够提高药物降压效果,减少临床用药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通过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使外周血流处于良好的通畅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3]。因此,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病情、体质及兴趣,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并注意劳逸结合。

1.3临床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舒张压降低了≥10mmHg且维持在正常水平,或收缩压降低了≥20mmHg;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舒张压降低了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由统计软件 SPSS15.0处理,计量资料由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验证,组间对比以t验证,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组:32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为94%;对照组:25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有效率为86%,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与收缩压由表1可知,经过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改善状况较对照组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主要是患者在静息情况下,动脉处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有所升高,糖代谢功能、脂肪功能紊乱,肾脏、脑部、心脏等出现器质性病变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并发症状的产生。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药物干预、行为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措施,并取得良好护理效果。通过给予患者心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和治疗及护理工作;药物干预,让患者正确认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行为干预,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并发疾病;饮食干预,能够确保患者饮食合理性,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控制;运动干预,适量运动能够减轻患者体重,并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能够减少药物剂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护理干预组临床护理有效率更高,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效果更优。

参考文献:

[1]陈秀萍,郭玲.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8(33):98-99.

[2]叶明侠.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27):87-88.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康复护理;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高血压患者经常会出现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这种情况,它多是由于患者的皮内受损从而引发的一些生理病理的变化。有数据表明,高血压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必须要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改善老年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康复护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的90例患有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在这些患者当中,有45例患者接受了一些常规的护理措施,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都在60~78岁,平均(66.5±15.5)岁,平均病程为(14.2±5.5)年。另外的45例患者接受了一些康复护理措施,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都在61~77岁,平均(67.4±16.3)岁,平均病程为(15.3±6.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高血压患者在入院后都接受了一些降血脂和降压药物的治疗,也采取了一些护理措施,既有常规护理措施,又有康复护理措施。

1.2.1心理护理 所谓心理护理就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态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指导,避免患者由于情绪激动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要有专门的人员来守护患者。此外医护人员在进行抢救时要能够熟练操作,沉着冷静,使患者具有安全感。

1.2.2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要及时向患者解释出现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使患者对这一疾病重视起来,依靠运动和健康饮食,再配合药物治疗,可以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此外护理人员还要使患者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睡眠,还要学会自我调节,使情绪保持乐观。

1.2.3用药指导 护理人员应该使患者了解所需要的降压药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等。指导患者必须按照医生的嘱托来服药,剂量不能随意增加。此外还要让患者按时测量血压,定期进行复查,并做好记录。如果血压出现不稳定或者心动过慢等情况应该及时就诊。

1.2.4运动指导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实际的病情来指导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慢跑等等。如果患者在运动时出现头晕乏力等情况时应该立即休息。避免患者进行那种竞技型或者力量型的运动,如跳高、举重、篮球等。适量的运动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是有利的,还能让患者对生活更有信心。

1.2.5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嘱托和监督患者选择那些低盐、低脂和低胆固醇之类的食物。要适量补充体内的蛋白质,多吃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以免出现便秘的情况。较为肥胖的患者还应该控制自己的体重,减少摄入量,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研究数据都是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即(x±s)来表示,比较使用t表示,以P

2 结果

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都比进行常规护理效果显著,水平明显下降,两个护理组的差异非常明显,其中P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加剧,这些老年人高血压发生的几率也在不断上升。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出现损害,这种情况主要是血压过高致使血管内皮出现功能障碍以及血管的顺应性大大降低。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采取康复措施可以使他们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下降幅度远远大于那些仅仅采用的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因此我们能够得知,采取一定的康复措施可以大大缓解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状况,降低血压水平。然后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好的改善病情。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等。

参考文献:

[1]张依群.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5):574-576.

[2]Yohsuke Hanaoka,Hirofumi Soejima,Osamu Yasuda et al.Level of serum antibody against a periodontal pathogen is 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sis and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 research:Official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2013,36(9):829-833.

[3]于小红,瞿玲慊,钮红音,等.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06):1038-1040.

[4]朱晓芳.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1,(11).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人;跌倒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207-01

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因年龄增大、犯病等的影响而易发生跌倒情况也逐渐增多。跌倒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一旦跌倒极易造成骨折,严重的甚至意识丧失和瘫痪等,这使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及预防老年人跌倒尤为重要,应该把预防老年人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06年1月到2008年1月老年人127例(按1984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规定,将60岁作为我国划分老年人的标准),选取老年人的年龄在60岁至68岁之间,性别无划分,将其分成2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有专业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老年人的年龄、性别、体重和病例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大以及患病数量增多,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长。如眩晕、昏厥、偏瘫、惊厥、足部疾病及足或脚趾的畸形等都会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稳定性、协调性,导致神经反射时间延长和步态紊乱。现对以上2组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了解其晕厥史并且及时给予治疗。对患有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平衡功能障碍者,应在职业医师协助下评定其步态及平衡能力,进行必要的功能训练药物治疗。

1.2.2对照组中老年人由专业护理人员从老年人各自的生理因素分析其有可能发生跌倒情况的可能性以及给予其帮助以避免跌倒危险,做好跌倒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老年人的站立和行走进行测试,定量测定步态失衡;专业护理也应对老年人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健康、保健知识宣传并帮助老年人分析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给予充分的讲解和指导,让老年人对跌倒所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充分明确以及如何加强自我防护的安全意识,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义十分重要;专业护理还应帮助老年人了解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才适合自已,居室布局应简洁,通道及两边应无障碍物,做到合理、安全。如:老年人较常走动的地方应保持良好的采光条件,大型家具集中堆放于老年人不经常进出的地方,地板和卫生间应做好防滑措施,卫生间开间小,多类器具棱角多,特别注意进入卫生间入厕和洗浴时,应在地面平整铺设防滑毯,楼梯间和卫生间应设有扶手,安装通讯设备并保持通畅,以做为应急联络,便于跌倒时及时呼叫急救。

根据以上方法对老年人追踪2年的调查,将发生跌倒次数记录下来,采用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以上方法,2年以来两组跌倒次数记录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进行护理干预后的老年人跌倒次数较少,并且减轻了严重危害的情况和避免了发生死亡的情况。

3讨论

跌倒不仅引起老年人生理、心理损害还对社会经济存在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因素众多,包括生理因素(如步态和平衡功能下降,听觉、触觉和视觉的下降,骨骼肌肉系统的退化)、自身疾病因素(心律失常、颈椎病、关节炎及肢体疾病等)、健康教育因素(对健康知识和跌倒后果的严重性的不了解)、环境因素(周围环境昏暗、没有扶手、地板易滑)等。通过专业护理的干预措施不但能减少老年人跌倒次数,而且还能尽量避免或减轻因跌倒发生严重乃至威胁生命的程度。跌倒是与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预防老年人跌倒是解决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专业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跌倒干预措施可看出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更有效。因此我们提倡老年人进行专业护理照顾,应该直接推广老年人的专业护理。

对预防老年人跌倒专业护理干预是个重要环节,因此,对于专业护理制度、专业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就至关重要。专业护理过程中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在发现问题和隐患时能及时作出解决措施。护理人员应该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学习老年护理知识,了解并掌握老年人生理特点、疾病的特点和护理要点,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莫新少,韦琴.新时期书写护理记录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护理,2003,9(7):553

[2]朱秀勤,范丽风,郑亚光.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556-6558

[3]李修英.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6,5(2):44-45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眼科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突发事件;相应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04-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患者住院治疗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近年来,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突发事件的报道逐渐增多,受到了医院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1]。为了有效减少眼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突发事件,我院根据老龄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我院眼科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28例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结果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眼科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28例的老年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177例,女性患者151例,年龄在66到89岁之间,平均年龄(77±2.5)岁。并将2011年同期收治的347例的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82例,女性患者165例,年龄在65到93岁之间,平均年龄(78±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本院根据老龄人的实际情况选出20个发生突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并设计成调查问卷。每个问题都有三个答案,分别为A、B、C,分别代表的分数为1、2、3,最高分60分,最低分20分,根据评分结果,可将患者分为三类,20至30分为稳定人群,31至45分为不稳定人群,46至6分为危险人群。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能否自理、有无高血压、有无心脏病、有无糖尿病等。

1.2.2突发事件所包含内容老龄患者住院期间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心脏病发作、血压变高、血糖变低、坠床等。心脏病突发事件是指心脏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突然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血压变高突发事件是指原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已经有效控制,在住院期间血压突然升高,出现眩晕、呕吐等症状[2]。糖尿病突发事件是指糖尿病患者为了早日做手术,在住院期间减少进食量,从而使血糖降低或患者在医护人员不知情的基础上通过其他治疗,从而降低降血糖等,因而导致低血糖反应出现,临床表现为大汗淋漓、意识障碍等症状[3]。

1.2.3护理对策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问卷测试,根据问卷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分数较低的稳定人群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生活护理;对分数适中的不稳定人群要采取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另外,还有在这类患者病房门做好蓝色标注,要求医务人员每小时进行一次巡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满足患者生活上的需求;对高分危险人群要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整体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实际情况的全面护理。另外,还要在这类患者的病房门做好红色标注,每半小时进行一次巡房,发现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向患者求救,同时通知医生,及时治疗,并满足患者生活上的需求[4]。

2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突发事件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我院制定的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是引起突发事件的常见危险因素,通俗易懂,界限明确,简单易选。患者住院后,医务人员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的了解,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患者出现突发事件的几率,不仅有效弥补常规护理上的不足,还可以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房做好相应护理标注,护理人员更能有效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整体护理工作起到完善的作用。根据问卷的评分结果,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发生突发事件的几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倪传英,张健,吴慧,许燕.预防眼科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突发事件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11(10):24-26.

[2]任桂芝,李英淑,贺永杰.对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突发事件的预防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11,09(06):466-467.

[3]王东红,娜仁,李翠翠,杭雁,托娅.无陪护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1(23:4501-4504.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逐渐增多,而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护理风险相对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护理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随着人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自身健康愈加关注,自我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对于护理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院针对老年患者护理风险,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非常必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1日~2012年11月31日收治的老年患者400例(男232例,女168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5~84岁,平均(70.88±8.05)岁。选取该院2013年3月1日~2013年11月31日收治的老年患者400例(男231例,女169例)作为管理组,年龄65~85岁,平均(71.34±8.30)岁。纳入标准:年龄在65岁及以上者;需接受住院治疗、护理者,非疗养性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科室分布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就诊时进行基本的病情判断、健康状况评估,依主症执行护理路径,结合医师建议、患者状况,增加专科护理,补充注意事项,给予基本的治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当患者有家属陪同时,注重对家属的宣教,指导后者辅助完成生活、饮食、心理护理[2]。护理管理遵照执行常规的医院风险管理,并不给予老年患者专项管理。

1.2.2管理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制定老年患者护理风险专项管理,制定老年患者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遵照执行。①差错防范:老年病患者众多、病情各有特点,且广泛分布于各科室之中,其护理工作繁重、路径繁复,护理中易因主客观原因出现差错,例如患者合并症众多,治疗主症时可能使用相关合并禁忌药物;主要措施有:严肃职业态度,杜绝马虎大意;建立健全责任制,执行严格的追责制;促进建立差错提醒制度、患者信息制度,减少医源性的差错。②意外事件防范:老年人因身体机能退化严重,涉及意识、认知能力、活动能力损害病症较多,发病后多伴有认知功能损害、活动能力受限,又因老年人受年龄、阅历影响,接受、学习能力较差,易发生坠床、摔倒、误吸、走失等意外事件,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应对措施:完善、维护、整顿防护设备,如床头防护带、地板防滑垫、扶手、身份标牌、病房监控等,将意外事件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此外,加强巡视、监控,促进家属配合,执行全程监控;重点监控,如认知功能严重受损,但有活动能力易走失者,应加强监管,尽量避免外出,对于吞咽能力较差者,避免摄入过硬、油腻食物,等。③护患纠纷:老年患者病情多较重,危殆患者众多,患者家属心理波动较大,难以控制情绪,易产生纠纷;此外,老年患者步入老年期多固执,部分患者处于对病情的担忧可能伴有抑郁症状、脾气暴躁,应加强心理护理,选派沟通、协调能力强的护理人员。④并发症预防:老年人抵抗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弱,又因病情多危重、多合并基础疾病,引发泌尿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应对措施:据症护理,对于脑卒中等可致泌尿系统失常等老年患者加强泌尿道护理,留置导尿管,严格操作,等,对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提高皮肤护理标准,及时更换床单、衣物,加强康复性护理,可进行适当的床上运动,促进血流畅通,定时翻身等。

1.3观察指标 住院时间、基护次数,护理差错、意外事件、护患纠纷、并发症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护理效用对比 管理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管理组基护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 安全事故、患者结局、医患纠纷情况 管理组护理差错、意外事件、护患纠纷、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基本管理内容之一,在目前医患关系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下,其目标逐渐趋于减少护理差错,强调护理人员工作规范,减少护理风险发生后医护人员责任[3]。针对老年患者护理,因后者多有家属陪护,医院对于此类患者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工作并不重视,这种现象在地方医院普遍存在;但有研究表明,护患严重纠纷主要由不良的治疗结局导致的。本次研究中,某院自开展老年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的改善患者结局,降低死亡率,从而抑制了严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贞.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268-269.

[2]张海娟,周丹青.护理标识在住院老年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03):96-97.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高龄髋部骨折;护理

随着人口发展的老年化,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然而高龄老年患者往往身患多种疾病,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通过施实风险管理流程,保障了患者手术的安全进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在本院行髋部手术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20例为对照组;2010年到2011年5月患者38例为观察组。平均年龄 85.5岁;男28例,女30例;并存1~2种内科疾病14例、高血压23例、冠心病13例、呼吸系统疾病9例、糖尿病 10例,脑血管病后遗症 8例,老年痴呆5例。 所有患者均经X线、髋部CT,术前的各种检查证实无禁忌证,可以手术的患者。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风险管理护理。

1.2 方法

1.2.1 观察指标 ①风险因素的认知情况:通过护患沟通方式调查,根据患者神志、营养、卧床时间、原有疾病的程度、压疮、心肺肾功能的检查、胃肠功能进行评估。②风险事件: 探讨本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压疮、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沁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猝死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2.2 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的比较 主要对患者及家属的综合满意度调查、护理质控评分、护理文书规范率进行分析。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风险因素认知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38例,风险因素认知率达100.0%,风险事件发生率达5.3%(与对照组比较,P

2.2 观察两组护理文书规范率、综合满意度及护理质控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38例,护理文书规范率为89.5%,综合满意度为97.4%,质控评分为98.6%(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测和鉴别能力,增强风险意识,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措施如下。

3.1 完善管理制度,强化风险意识 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实施了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即护士长-高年资主管护师-管床护士;弹性排班; 每月召开1次风险管理会议;强化并培养全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种操作流程;培养护士对风险实行主动管理,增加自我保护意识,认真书写护理文书。

3.2 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每月定期安排人员进行业务讲座,对涉及的非本专科知识,请相关科室进行护理会诊并讲座,学习先进的护理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3.3 认真履行告知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慎言慎行,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讲解护理过程中的相关知识,一些特殊检查或治疗,必须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字,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3.4 倡导人文关怀,做患者的精神支柱 对心理障碍的患者及家属,护士要了解其心理发生的原因,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尽量帮助他们解决能所及的困难;在一些护理操作过程中,尽量保持家属在位,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及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介绍一些经过治疗及护理后康复的患者进行交流,增强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

3.5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入院后及时评估患者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及风险因素,制定护理方案及护理措施,加强个性化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进展、转归,动态式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及家属能认识到自已的潜在危险因素。

总之,通过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 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2,749.

上一篇:新闻传播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医学检验的职业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