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03 03:09:59

浅谈音乐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当前的音乐教学,通常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用机械模仿、课堂纪律、集体行动等规范约束学生,教学手段基本上是讲解、示范、练习,忽视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的条件与机会,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作为教师应该时刻牢记:为学生创造各种可能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去创造。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那么,怎样才能为孩子打开创新的大门呢?

一、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境

良好的心境是教师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别重视良好心境所起的作用。如果在良好的心境中授课,教师驾驭课堂、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便会增强,教学思路会更开阔,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例如,教学生欣赏《杜鹃圆舞曲》时,教师先启发学生用语言描绘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想象,再伴着歌曲欣赏一组春天的画面,随后让学生的身体随音乐节奏自由摆动,在欢快的音乐营造的良好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充分放松,他们随着音乐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动作,我适时地加以表扬,让动作优美协调的同学到前面展示,学生们一个个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在律动的过程中体验着春天带来的喜悦和美好。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音乐课上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助孩子展开想象翅膀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个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通过音乐的感情熏陶,人往往变得更加坚强,更能从容面对命运的挑战。

小学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了解了王二小把敌人引入我军埋伏圈,悲壮牺牲的故事,脑海中一定会浮现王二小英勇机智的英雄形象,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演唱时不同的感情处理。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演唱起来就特别动情,不少孩子唱到二小牺牲时眼眶都红了,重视歌词教学,打开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注重让同学们在音乐活动中愉快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我认为,音乐学科对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所以,我们要借音乐教学给学生搭建“创新”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和表现。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让学生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乐器。在学生学会了歌曲后,便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能发声的物品,自制打击乐器。孩子一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当我让他们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时,我不由得眼前一亮,出现在教室里的“乐器”有: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子做成的“沙槌”,用多个啤酒瓶装进不同分量的水吊起做成的“云锣”“碰铃”,将穿孔的啤酒瓶盖用铁丝串起做成的“串铃”,整把竹筷子或塑料可乐瓶相互敲击当成的“鼓”,几串钥匙(当作串铃),一叠撕成条状的报纸(作沙槌用)等等。当同学们采用各种自制的打击乐器创造性地即兴为歌曲伴奏时,神态是那样的认真,节奏是那样的整齐。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造性人才正是在这一个又一个“尽情表现”中成长起来的,让创造之花开满我们的课堂,愿它能在天真、活泼、可爱的儿童们心中永远绽放,永远芬芳!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