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下的探究式教学

时间:2022-06-03 11:02:54

“以生为本”下的探究式教学

[摘 要]“以生为本”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课堂教学,并以探究为手段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发现数学的本质。

[关键词]以生为本;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85-0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以生为本”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课堂教学,充分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以生活为素材,密切联系实际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为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因此,教师应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促使学生喜欢数学,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升与毫升”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搜集家中常见容器,如牛奶、饮料、酱油、醋、花生油等的容器,并将容器带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展示物品并介绍:蒙牛学生奶为200mL;味达美酱油为1L;汇源果汁为1.5L;怡宝纯净水为555mL;龙大花生油为5L等。在展示各种瓶子的容积时,学生初步感知“升与毫升”的概念,并尝试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瓶子装水来感知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探究出“1升等于1000毫升”这一结论,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以需求为起点,落实“以生为本”

数学教学就是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探究中收获更大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动态地看待学生的需求,真正落实好“以生为本”。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学生已经对数有了系统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本学期将单元测试成绩目标定为95分,第一次考试,他记了+3分,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第二次考试,他得了92分,他应该怎么记?”这样的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学生通过探究可以得出结论:第一次考试记为+3分说明成绩高出既定目标3分,所以可知小明得了98分;而第二次考试成绩低于既定目标3分,则可以记为-3分。这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你怎么想到第二次的成绩可以在3前面添一个‘-’?“学生解释道:“因为‘超过’记为‘+’,所以表示相反意义的‘低于’就需要用‘-’。”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在学生明确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用正负数来表示的例子,促使学生真正将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当中。

三、以探究为手段,发现数学本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来源于学生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点拨,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发现知识的内涵与本质,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举例探究“除以一个数与乘以一个什么样的数,结果才能相等?”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发现:一个数除以2与乘以的结果相等;一个数除以5与乘以的结果相等……由此,学生得出结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在这里,学生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由特殊到一般,并且将除法转化为乘法,渗透了对立统一的思想,这是探究的成功之处。在接下来的计算环节,对于除数是小数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小数化为分数,同时总结出分数除法的算步骤:先将“除”转化为“乘”,然后约分得出结果。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了分数除法的本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开展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钟伟芳)

上一篇: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下一篇:述评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