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负重前行

时间:2022-06-03 08:49:04

自主品牌负重前行

自主品牌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由于对市场风险厌恶情绪而忽视长远规划只注重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痼疾。

去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入世以来最为艰苦的一年,自主品牌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去年只有6家企业超额完成了销量目标,全部为合资企业;而自主品牌企业中,最高的长城汽车完成率达97.4%,其他自主企业完成率均低于90%。2011年自主品牌企业年销量负增长的增加到14家,超过自主品牌企业总数的50%。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降到30.7%,如果不加出口数,国内销量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不足3C%,与汽车产业振兴规划40%的目标差距越追越远。对自主品牌未来发展的乐观声音已难觅其音,悲观情绪正悄然蔓延。

当前汽车产业正遭遇着从高速向低速增长转折的整合调整时期,自主品牌面临着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双重压力的关键时刻。2012年在车市整体增速放缓,鼓励政策暂不明朗,竞争更趋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核心竞争力缺失,人才储备尚显不足以及转移防范市场风险能力仍有待提高的自主品牌车企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环境。

目前中国汽车整车企业有130多家,是世界汽车大国中最多的。中国汽车产业大而分散,产业资源利用率低,本土自主品牌发展缓慢的局面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与转变。

应该看到,我们的自主品牌车型,虽有不少车型外观时尚,价格低廉,但产品仍缺乏核心竞争力,安全性、舒适性,操控性并未有太大提升,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也未有明显改善与提高。曾被视为自主品牌“崛起根据地”的二三线城市,优势也正被合资品牌慢慢吞噬。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5.6万元/人,比2005年的13.4万元/人已有了大幅提升,但与汽车工业强国相比依然偏低。中国汽车工业职工人均生产汽车能力约6.56辆,不足日本的一半,劳动生产率水平亟待提高。并且,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难有突破。目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重为12.1%,研发强度增长到1.93%,但与欧美、日等汽车强国的研发投入资源相比,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还很不足。研发经费总量与比例均较低,缺乏原创性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储备方面都存在较大缺口。本土品牌企业的技术创新正遭遇着由“中低端产品架构技术能力”向“技术集成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转变的瓶颈阶段。

自主品牌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由于对市场风险厌恶情绪而忽视长远规划只注重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痼疾。在积极探索海外扩张发展之路的同时,更要固守国内市场,从自身做起练好“内功”。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鼓励产权结构多元化,加大对自主研发的投入,完善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真正由低质低价华而不实的技术过剩向更加注重品质与安全实用的质量过剩转型,只有安全可靠的产品质量才是企业赖以发展的生命线,才能最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另外,政府对自主品牌发展更多要做的应是鼓励与引导,提供充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切不可过多地干预市场:另一方面,本土车企在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更要有艰苦,创新,勇于进取的拼博精神与使命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历练成长负重前行,真正由机会型增长向能力型增长的国际化发展之路过渡转型,肩负起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民族重任。

上一篇: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将实现亚太组网 下一篇:如何预防高原反应死亡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