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索格的自我拯救

时间:2022-06-03 08:28:06

赫索格的自我拯救

以后殖民主义和超验主义为主要理论依据,对《赫索格》同名主人公身份找寻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对身份的理解,并指导移民知识分子如何在一个多元化社会中保持独立的自我。本文主要从逃避、摆脱有形和无形的控制、爱和责任的呼唤、回归自然四个方面探索了赫索格自我身份的找寻,最后终于在安宁、平静的路德村中找到了自己新的身份――第三空间,一个全新的充满爱与责任的独立的自我。

赫索格 身份 自然 第三空间

索尔・贝娄(1915-2005)著名的美国犹太裔作家,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最伟大的小说家。索尔・贝娄的创作对二战后美国文坛有很大影响。索尔・贝娄共出版了11部长篇小说及其他几部短篇小说、散文集和剧本等。1976年他因“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确立了他作为当代美国文学代表的地位。《赫索格》是其代表作,主要描写一个犹太知识分子,摩西・赫索格在多元化的美国社会中迷失自我,在经历磨难之后重新获得全新自我的故事。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只就赫索格陷入身份困惑后的自我拯救进行论述。

本文所采纳的理论为后殖民主义和超验主义。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多元文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统治世纪结束之后,原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以及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国家民族文化、文化权利身份等问题。霍米・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中阐述了重要概念――第三空间。它既非本者也非他者,而是之外的某物。超验理论是以拉夫尔・华尔多・爱默生为代表的哲学流派。爱默生强调了个体和自然的重要性。个体会在充分相信自我、依赖自我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同时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实现身心的结合。这两种理论支撑了作者对赫索格身份找寻的分析。

赫索格受到双重身份之困,但他一直在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他希望自己从身份冲突的混乱中走出来,接下来是他自我我拯救的几种途径。

一、逃跑

1.朋友。赫索格的生活充满了困惑和烦恼,面对婚姻的失败,格尔贝斯的背叛,他犹如惊弓之鸟,第一反应就是迅速逃离这残酷的生活。赫索格第一个寻求安慰的对象是他葡萄园的朋友Libbie。可当他一到达港口,他便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Libbie根本没有真正理解赫索格,她所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两次婚姻的失败,工作的丢失,最好的朋友的背叛,而不是赫索格真正的困惑所在。一个不懂赫索格的人又如何医治赫索格呢?相似地,赫索格稀里糊涂地接受了Sandor热情的邀请,去他那里做客,可是Sandor与Libbie一样,无法平息赫索格内心的躁动。赫索格又逃到罗曼娜那里。罗曼娜作为赫索格的情人,是最有可能治愈他的。赫索格和她在一起,也可以享受片刻的生活,可是but as soon as he was alone in the rattling cab, he was again the inescapable Moses Elkanah Herzog.”为何Libbie, Sandor, 甚至罗曼娜都无法拯救赫索格呢,因为此三人代表的仅仅是美国社会或者外部世界的生活,这种没有内在的调整,完全地与外部世界的融合不能帮助赫索格找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身份。

2.回忆

赫索格在寻求自我内心平静的路上苦苦地挣扎着,但他并未放弃。既然完全地融于美国社会不能消除赫索格的困惑和不安,赫索格开始退缩到他甜美、温馨的回忆中去。有对拿破仑街上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对母亲的回忆,有对兄弟的回忆。“Napoleon Street…To this Moses’heart was attached with great power. There was a wider range of human feelings than he had ever again been able to find.”

对于赫索格而来,拿破仑街的回忆代表了家庭的温暖,友谊之情,人道关爱,以及所有犹太的传统,而这些是赫索格在现实社会中渴望而又无法找寻到的。家庭的和谐、母亲的关爱、邻里间兄弟般的照顾成了赫索格的一个梦。但梦终究不等同于现实,所以回忆也解决不了赫索格的问题,但回忆却给赫索格的自我拯救之路指引了一个方向。

3.绝对真理

赫索格觉得自己的问题为“个人”问题,所以他求助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决定用真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索尔・贝娄在赫索格所写的信件中插入了很多关于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在给《纽约时报》的信件中提到的“冒险理论”强调现代社会中生活是建立在冒险的基础上的。赫索格所想要的是安定、和谐的生活,“冒险理论”不仅不能理清他的困惑,反而会使他惑上加惑。这些看似真理的理论,其实是当权者所建造起来的一种谎言而已,它不仅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反而成为束缚我们生活和思想的枷锁。赫索格所缺乏的不是真理,而是一种平衡的、普通的生活。

二、摆脱有形的和无形的枷锁

在小说的开始,索尔・贝娄交代,赫索格被许多有形的和无形的枷锁控制,这些枷锁使他感到窒息,使他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赫索格要想找回自己的身份,必须打破这些枷锁。

1.有形的枷锁

赫索格受到许多来现实世界的控制,尤其是来自女性的控制,如丹妮(玛德琳的妈妈)、罗蒙娜(情人),还有玛德琳。赫索格清晰地知道玛德琳并不适合做他的妻子,可是迫于丹妮给他施加的压力,他还是与黛西离了婚,娶了玛德琳。玛德琳想让女儿出生在乡村,赫索格被迫花光所有财产买了路德村的房子。玛德琳似乎主宰了他全部的生活。他要想找回自我身份,首先人格上必须独立,必须摆脱这些女人的束缚。

在玛德琳与格尔贝斯使赫索格受到重创后,赫索格退缩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中,与外在世界脱节。这种退缩虽然是一种扭曲的状态,虽然这种退缩并未解决任何的实际问题,但它是赫索格摆脱玛德琳的一种方式。最终使赫索格摆脱玛德琳的控制是赫索格对玛德琳和格尔贝斯的原谅。憎恨或报复永远无法使赫索格走出玛德琳的阴影。当赫索格看到格尔贝斯与玛德琳一起给他的孩子洗澡时,他的憎恨逐渐融化于这种温情中,他看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赫索格成功地放下了仇恨,也成功地摆脱了玛德琳对他的控制。在警局他们再次相近时,赫索格已经可以非常平静、镇定地面对玛德琳。赫索格成为了一个人格独立,自由的的人,一步一步地远离着痛苦和混乱。

2.无形的枷锁

无形的枷锁指分别来自美国社会和犹太民族伦理道德标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束缚。两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左右着赫索格的生活,禁锢了他的思想和灵魂。实际上,赫索格从来没有完全摈弃一种意识形态,而接受另一种意识形态,因为他觉得“The human soul is an amphibian”,也就是说人是两方面的结合体――肮脏和干净,邪恶和善良。即使玛德琳和格尔贝斯伤害了赫索格之后,也有善良的一面――他们会温柔地给赫索格的女儿洗澡,赫索格自己本身是一位成功的教授,但同时又是失败的丈夫。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能够容纳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文化。赫索格意识到完全接受一种文化而摈弃另一种对于找寻身份的人来说是最大的障碍。两种文化不应该是相互冲突,而应该是相互补充。赫索格已经不再对两种文化进行评判,他试图在两种文化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或两种文化之外找到一个新的立足点作为自己的身份。

三、家庭责任和关爱的号召

索尔・贝娄认为生命虽然短暂,但生命的本质却是有意义的。赫索格作为贝娄笔下的主人公认为,我们应该“live in an inspired condition, to know truth, to be free, to love another, to consummate existence, to abide with death in clarity of consciousness.”其中彼此相爱,尤其是家庭成员间的关爱、理解和珍惜是人积极生活的前提。家庭对于赫索格来说尤为重要,他的父母,那破旧的拿破仑街深深根植于他的记忆中。家庭是流浪的赫索格的终点站,赫索格所梦想的是丈夫、美丽的精神伴侣、天使般的孩子、还有忠诚的朋友居住在一起。在赫索格经历了空间和精神流浪之后,家庭之爱是他用来安抚心灵、治愈伤口、平息灵魂和消除困惑最佳的选择。由于有了这种爱,当赫索格听说他女儿被格尔贝斯锁在车里后,立刻激起保护女儿的欲望;正式有了这种爱,当赫索格看到格尔贝斯给自己的女儿洗澡时,他放下了内心积郁的仇恨;正是有了这种爱,赫索格停止了对自己的责备;正式有了这种爱,赫索格能以新的心情对待罗蒙娜。在小说最后,赫索格已经停止了写信,以一种愉悦的心情等待罗蒙娜的到来,期待着新的爱情的到来,期待着新的生活的开始。现在,他对自己和和目前状态非常满意。“I look at myself and see chest, thighs, feet― a head. This strange organization, I know it will die. And inside―something, something, happiness.”赫索格不再感到困惑、彷徨、压抑,孤独,而是一种满足、幸福。此时,从空间上来说,赫索格满足于居住在路德村,从精神上来说,赫索格满足于寄托于充满爱的家庭,赫索格艰辛的流浪近乎于走到了尽头。

四、回返自然

1.达到一种超验

索尔・贝娄认为回归自然也就是认识到生活的真谛,并在回归的过程中实现生活的真谛。因为自然不仅仅是脱离人客观外在环境,相反,它也是人主观世界的影射,也就是说我们主观的精神可以通过外在世界,比如山、水、云、海洋,得已表达。自然可以超越外在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达到两个世界的平衡和融合。赫索格认为“it is the hysterical individual who allows his life to be polarized by simple extreme antithesis.”我们要返回自然,要超过人体中或生活中对立的两极,达到一种平衡。那究竟是自然中的哪些元素能使我们实现对立的两极的平衡呢?自然中所具备的和谐、和平和宁静实现了这一切。这些元素净化了躁动的心灵,也平息了喧嚣的世界。赫索格也在安静的自然中消除了对外在世界的憎恨以及内心的不安与困惑。小说的最后赫索格“lay down near the locust trees. They bloomed with a light, tiny but delicious flower―he was sorry to have missed that.….How different he felt! Confident, even happy in his excitement, stable.”在宁静的大自然中,赫索格尽管仍然一人,但他却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重新获得了自我。

2.新的身份――“第三世界”

从小说的一开始,赫索格反复在问“我是谁?”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他也花了很长时间找寻答案。在一系列的努力之后,赫索格唤起起了对家庭成员的爱,摆脱了束缚自己有形和无形的枷锁,最后回到了宁静的大自然中生活。住在他乡村的房子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赫索格已经被赋予了一个新的身份――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是霍米巴巴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对立的两级之间的空间和知识。第三世界是一个新的文学批评的概念,不是对立两级简单的相结合,而是存在于对立两级之间或之外的模糊不清的空间。第三世界游离于美国生活和犹太民族之外,立足于爱、责任和对信仰的坚持。当赫索格经历历时五天的从路德村到纽约到芝加哥,再回到路德村的流浪后,具备了第三世界新身份特点。在文章最后,赫索格表明坚决要做自己,真正的自己。“Why must I be such a throb-heated character… But I am. I am, and you can’t teach old dogs. Myself is thus and so, and will continue thus and so”.赫索格没有选择做个纯粹的犹太人或美国人,而是一个坚信自己信仰的自由人。他把自己归为第三类人,正式由于有了第三世界的身份,赫索格拥有了做一个正常人的根源和力量。第三世界的身份不仅适合于赫索格,也适合于那些拥有两种文化或三种文化的移民者们,在霍米巴巴的指导下,他们都能重新获得自己的身份。

主人公赫索格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由于双重身份相互冲突陷入了困惑中,经过痛苦的流浪和自我拯救终于找回了全新的自我。通过对赫索格身份的分析,也为现代移民知识分子如何在异乡保持独立自我提供了一些启示:第一,要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不可盲目逃避。第二,成为独立自我,不可随波逐流。第三,充满对家人、对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Zhu Hang. 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Liu Wensong. Saul Bellow’s Fiction: Power Relations and Female Representation. Xianmen University.

[3]Atlas, James.Bellow: A Biography.Random House, Inc., 2000.

[4]Bellow, Saul. Herzog.Harmondsworth, Middlesex: Penguin Books, 1985.

[5]秋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6]陈世舟.《赫索格》中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当代外国文学, 1998,(2):149-155.

[7]李征武.迷惘与探索――浅析《赫索格》.外国文学研究,1998,(1):118-119.

[8]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英语语言文学,2001.

上一篇:结合白居易的生活道路谈其创作实践 下一篇:谈《小红马》中译本的读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