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管理条例

时间:2022-06-03 02:56:18

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管理条例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5号)、《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59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制度,及时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切实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德政发〔2009〕23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我县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对象

(一)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就业困难人员主要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具体指具有本县户口、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且已进行失业登记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的下列人员:

1、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①城镇“4050”人员: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50周岁及以上的失业人员(以下简v称“4050”人员)。

②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居民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连续三个月以上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经营性、投资性等收入的家庭成员。

③城镇低保户人员:享受城镇低保待遇的登记失业人员。

④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持续寻找工作超过一年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⑤低保边缘户人员:享受城镇低保边缘待遇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⑥需赡养患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的人员:城镇居民家庭中,有患恶性肿瘤、白血病、重症瘫痪(偏瘫或截瘫肌力2级以上)、重症精神病(表现为危险或冲动行为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尿毒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组织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治疗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的人员。

2、农村登记失业人员:

①农村低保户人员: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登记失业人员。

②农村复转军人中的就业困难人员:符合上述城镇就业困难对象之一的复员、退伍军人、转业军人。

③被征地农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持有《被征地农民参保资格证》且符合上述城镇就业困难对象之一的被征地农民。

申请认定条件的界定,以个人申请认定就业困难员时所具备的条件为准。

(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对象不包括下列人员:

年底前已通过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被用人单位招收等途径实现就业的人员;已按规定办理企业内部退养的人员。

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

(一)认定凭证

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时需提供《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和1张一寸证件照,同时根据不同情况还需提供下列材料。下述证件材料原件由社区(行政村、居委会,以下简称社区)核对后退回,复印件(由社区签署“与原件核对一致”字样)随同《登记证》等材料上报。

1、城镇“4050”人员:需提供《身份证》。

2、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需提供《户口簿》、社区开具的家庭成员就失业状态及家庭收入情况证明。

3、城乡低保户人员:需提供《低保证》。

4、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需提供社区开具的3次求职证明。

5、低保边缘户人员:需提供《户口簿》、民政部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

6、需赡养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人员:需出具《户口簿》、县级以上级别医院开具的重大疾病相关证明、病历、医疗费用结算清单等证明材料。

7、农村复转军人中的就业困难人员:需提供复退转军人证明或人武部门开具的证明,其他符合城镇就业困难对象的相关证明材料。

8、被征地农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需提供《户口簿》、《被征地农民参保资格证》,其他符合城镇就业困难对象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认定程序

1、本人申请。凡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持上述相关材料,自愿向本社区提出认定申请,填写《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申请表》。

2、初审。社区对个人填报登记情况和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初审,核实相关的就业和生活情况,对申请人就业困难情况张榜公示五天,经公示无议异后,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录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系统”,并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公示及核实等相关意见)加盖公章,将申报资料一并报送乡镇(开发区)劳动保障站,核实上报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

3、复核。乡镇(开发区)劳动保障站复核上报材料,符合条件的在“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系统”中进行确认,并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汇总并打印花名册,将汇总花名册、申报材料报劳动保障中心所,复核上报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

4、核准。劳动保障中心所审核上报材料,在“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系统”中进行确认,并在“申请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加盖公章,将汇总花名册、申报材料报县就业管理服务处,审核报送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

5、认定。县就业管理服务处对上报材料审定后,在“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核确认,并在“申请表”上签署审定意见,加盖审核章,在《登记证》上予以注明,并通过原上报机构由社区将《登记证》发还给申请人,认定过程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认定管理

1、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接受援助实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已享受政策期满的须按规定程序重新认定。

2、建立退出机制。对已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就业管理处注销其“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并在“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系统”中注明退出原因。

①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②丧失劳动能力的;

③没有就业要求的;

④无正当理由不接受就业援助服务或经推荐介绍就业3次,本人不应聘而造成不就业的;

⑤连续6个月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的;

⑥入学、服兵役、移居非本县辖区的;

⑦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⑧随着情况变化,不再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

3、对已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连续就业6个月以上的,或通过其他合法渠道取得稳定收入,达到稳定就业标准的不再作为“就业援助重点对象”。

三、就业困难人员《登记证》使用管理

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凭标注的《登记证》申请享受相应的就业扶持政策。

(一)启用时间。标注就业困难人员的《登记证》于年月日启用。

(二)使用管理。《登记证》上应及时记载“就业情况”和“享受扶持政策内容”。“就业情况”一栏,要填写创办非正规组织就业单位、创办个体工商户、创办私营企业;被服务型企业吸纳;被其他企业、个体工商户或非正规劳动组织吸纳;从事公益性劳动或劳务派遣等,及其对应的单位与岗位的名称。“享受扶持政策内容”一栏,要填写所享受税收减免、收费优惠、各项补助(贴)等政策项目的名称及标准。

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登记证》由本人保管;被用人单位录用的,《登记证》由用人单位保管,在办理就业登记手续时,由就业处或经办窗口在“就业情况”一栏加盖“已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印章。用人单位与就业困难人员解除劳动合同后《登记证》退还给本人。

《登记证》由发证机关实行年检,未进行年检的自动失效,不能享受相应的就业扶持政策。在规定期限内,凡被单位录用的,由单位统一向发证机关办理年检手续,其他的持证人由本人向所在地社区(行政村、居委会)劳动保障机构申请年检。

对出租、转让《登记证》的,没收其《登记证》。对用人单位或个人伪造、租借《登记证》骗取国家扶持政策和资金的行为,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对发证机构违反规定变卖或滥发《登记证》的,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管理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对困难群众提供帮扶的新举措,是就业困难群众享受就业扶持政策实现稳定就业的重要抓手。各中心所、劳动保障站、劳动保障室和县就业处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

(二)加强领导,专人负责。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专人负责,切实做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申请认定工作的宣传,确保申请认定工作顺利开展。

(三)规范程序,高效服务。建立享受扶持政策人员和用人单位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严格就业困难人员的申请认定程序,防止弄虚作假,欺骗冒领等行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宣传各项政策,对不符合条件未能认定的申请人要做好劝说工作,做到文明规范服务。对申请认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基层劳动保障机构要及时上报县就业管理服务处。

上一篇:产品质量安全综治讲话 下一篇:副区长在公开处理大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