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文化消费

时间:2022-06-03 02:22:58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文化消费

摘要:根据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结合文化消费的内涵和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消费不良的原因,构建了4s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引导和调控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消费;引导

一、文化消费的内涵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其实质是对社会的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的消耗。同时这种消费(消耗)过程又是精神财富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文化消费是分层次的,这主要是由于文化消费的主体的素质和文化修养不同、价值取向、兴趣爱好及收入水平不是整齐划一所决定的。

文化消费不同于消费文化。消费文化是物质消费文化和精神消费文化的总和,它是受消费者消费心理、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习惯偏好等影响和约束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追求的一种情调和氛围。相比较而言,文化消费是具体的,而消费文化则是笼统的、更多是观念上的并具有消费哲学的意味。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

1.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自律意识较差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独立学院实行按人均教育成本收取学费的政策,这使独立学院的学费远远高于普通高校。一般来说,就读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家长的娇宠和呵护使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缺少自我约束的锻炼。进人大学后,一些学生便陷入生活无规律、起居无定时、学习无目标、花钱无节制的混乱境地。

2.思想活跃个性较强,自卑敏感度高

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活跃、性格开朗,求新、求异意识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非常关心自身的权利,强调个人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张扬个性,勇于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关注。但由于高考成绩的差距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产生了“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加上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和家庭经济优裕的环境,导致心理比较脆弱,经不起成功和挫折的考验,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自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

3.超前消费意识较强,消费需求心理不成熟

“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才算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个流行于大学校园的顺口溜,是独立学院大学生金钱观的真实写照。独立学院大学生中流行高档化妆品、饰品享受型产品和种类繁多的宴会等高价消费,超前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消费主旋律,大学生面临“后大学”消费危机;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消费的需求心理不成熟,对鱼龙混杂的大众文化缺乏判别能力,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吸收,据调查,在独立学院中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也就是普遍意义上家长最关心的温饱这块,现在仅占到大学生全部消费的30%。书籍消费则更可怜,只占到全部消费5%,即便是5%,绝大多数人购买的还只是漫画、服装、化妆一类的杂志。而另外65%的消费,包括品牌衣服、品牌MP4、电脑、手机方面及在酒吧、迪厅、网吧等场所的消费。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点

1.低层次文化消费多,高层次文化消费少

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的取向来看,独立学院大学生除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在其活动及课外阅读的选择上,多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较少考虑社会发展或未来职业所要求的个体综合素质。这种现象在低年级的同学身上尤其明显,他们追求休闲,享受快乐,在许多大学生中去网吧的比去图书馆的多,在网吧娱乐的比学习的多,他们热衷于低层次、带有炫耀性、摆阔性、攀比性的精神文化消费,而不愿或没有能力欣赏高雅艺术、高品位的文化作品等。

2.非理性文化消费多,理性文化消费少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加上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在文化消费方面难免出现非理性消费行为。独立学院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赶潮消费、“面子”消费而导致的突发性高消费行为。如今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网络通信、人际交往、恋爱、体闲娱乐等文化消费中“大方”花钱已比比皆是,例如有的同学请朋友吃饭或为朋友庆祝生日,为了“面子”,不惜假借学校收费或学习费用向父母要钱,或沦落为校园“负翁”。追求虚荣,盲目攀比消费是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

3.网络文化消费金额大,层次低

在对所带274名学生关于上网的消费金额、主要内容和目的调查中发现,有近87%的学生网络消费金额占其总消费金额的40%左右,近94%的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基本是在那些免费的或花费低廉的项目上。对上网聊天、游戏、浏览娱乐新闻、电子邮箱、免费下载、电影的消费最多。只有13.6%学生将上网作为学习的目的,而查找学习资料的上网时间只占学生上网时间的9.3%,可见,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意识不强,学生网络消费现在还主要是娱乐消费,真正将网络用于学习方面的不多。

4.文化消费追求个性与独立

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与自我表现,且冲动性强。在文化消费方面,他们非常喜欢那些能体现自我个性的商品,要求商品能有特色,具有商品个性,并能体现自我特点,以此来满足追求个性美与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同时,他们的冲动性购买多于计划性购买;选择商品时,往往忽略综合选择而只关注款式、颜色、形状、流行等某一方面因素,而不关注文化产品的实用和品位。据CTR市场研究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对IT、数码产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学期平均花费达1485元,占平均一学期花费(不含学费、学习用品及住宿费用)总额的54.8%。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原因分析

(一)社会重视和研究的欠缺

第一是理论界对精神文化消费问题的研究比较缺乏,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多侧重于物质生活的消费研究,少见精神文化消费的研究,对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研究就更加欠缺。第二是文化企业对大学生文化需求把握不到位,文化产品供给与青年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不相适应。第三是文化经营行为发生偏差,诱使青年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发生扭曲。

(二)学校育人和管理的偏向

独立学院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上则存在着一种以不出事为原则的指导思想,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对于学生文化消费的状况和文化消费的环境缺乏必要的重视,文化环境和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大,缺乏对青年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同时,目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

(三)家庭重视和关心的失重

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富裕,所以,家长不太重视和关心学生的消费金额,关心的是孩子的钱够不够用,饭吃得饱不饱,衣服穿得暖不暖,而对于他

们该读什么书,交什么朋友,参加什么活动,钱花到了什么地方,就缺少必要的关心,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指导更是少则甚少。在对所带学生中的110名家长进行沟通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的消费金额多数集中在1500以上,而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消费去向的关心度却普遍较低,这直接造成学生文化消费的恶性循环和消费意识的恶性膨胀。

(四)学生自身心理和自控的失衡

由于社会刻板效应。误导社会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歧视,同时,独立学院大学生(特别是与母体学校共处同一校园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入学的成绩基础较差,学习比较困难,在与本一、本二大学生相处时,常常引发自卑心理,在学习方面感觉得不到被尊重的需要,再加上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较强,所以,一部分学生放弃学习,追求时髦,热衷于低层次的带有炫耀性、攀比性的文化消费,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而对高层次文化消费的投入较少。

另外,大学生身心正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自控能力较差,又受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和社会上一些不良消费现象的影响,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重视娱乐、享受、消遣,忽视高层次文化消费。

四、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消费的调控和引导

(一)完善社会文化市场制度,培育科学合理文化产品

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有效供给、开发市民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开发,要坚持在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再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2.培育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消费持续增长。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3.建立合理的文化消费价格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消费结构。要根据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以较低价位的文化消费品,满足和刺激文化消费需求。着眼于美化心灵,通过大量喜闻乐见的价位较低的优秀文化产品,吸引青年大学生参与、鉴赏和消费。

(二)树立学院“塑造灵魂、培养人才”观念,充分重视大学生消费文化

1.加大独立学院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独立学院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机制,奠定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基础。文化基础设施可以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满足和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消费需求和方向。

2.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高校教师(含政工干部)是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产品的生产者及消费导向者,极易被崇拜知识和能力的大学生所认可和效仿。独立学院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公开散布错误理论与言论,制造消极的精神产品,使大学生处于困惑和无所适从的境地,所以,应加强独立学院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

3.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形成校园良好的消费舆论,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文化消费方向。

(三)提升家庭文化消费教育力度,营造家庭文化消费氛围

1.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家庭条件一般的家长,在满足子女正常的基本生活费用的同时,要教育子女不要盲目攀比,奢侈浪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长,也只能提供适度的生活、学习费用,不能无原则迁就,一味满足子女摆阔浪费,挥霍无度的要求;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要时时注意提醒子女体谅家里的困难,勤俭节约。

2.家长要率先垂范,积极营造家庭文化消费氛围。家长应用自己文化消费的行为和理念,引导子女的文化消费方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

(四)树立自身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四自”能力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之一,可以引导自身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消除不良习惯和观念,指引文化消费的正确方向。

2.培养“四自”能力,克服盲从心理。克服盲从心理,应重点强化“四自”能力。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等方面的活动,如演讲辩论、座谈讨论、读书汇报、思想自省等等,自觉培养思想观点能自辨、行为情绪能自控、工作学习能自主、生活服务能自理的“四自”能力,真正提高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走出文化消费的误区。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投射现象及其对策 下一篇:议高校学生奖惩问题的完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