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档案文献史料收藏述略

时间:2022-06-03 12:00:13

清朝档案文献史料收藏述略

摘要:现存世的两千余万件清代档案文献史料,50%集中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其余分藏于国内外数百个档案馆、图书馆及博物馆等机构。其内容各有侧重,具有重要的档案史料价值,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清朝档案文献收藏概况

中图分类号: G25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148-05

The Qing Dynasty File Literature Historical Data Collection Survey States Slightly

Lu BaoanMa Mingxia(Liaocheng University librar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

Abstract:Of the more than twenty million file literature on Qing Dynasty existing on the world,50% is intensively saved in the Chinese first history archives,th other is saved respectively in hundreds of archives,libraries and research departments in museums at home and abroad,which focuses on different content.The file literature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data information value,which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kind.

Key words: Qing Dynasty;file literature;collection overview

CLC number: G256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148-05

历经周折幸存下来的清朝档案文献是清代历史的记忆,其数量在世界档案史上实属罕见,堪称东方古代纸墨文献的典型。从其内容看,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制度举措之宏观大端;也反映了从皇帝起居到百姓生计、社会生产、民俗风化、刑名案件之详细景象,涵盖了清朝从肇兴到衰亡的全部历史。从时间上看,包括自清入关前天命九年至宣统三年(1607~1911年),以及溥仪退位后1912至1940年期间形成的档案。从所属全宗上看,有中央国家机关的档案,有管理皇族和宫廷事务机关的档案,有军事机构的档案,有地方机关的档案,也有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的档案,形式多样,约有百种之多。从书写文字上看,大部分为汉文档案,约六分之一为满文档案,还有满汉合壁、蒙文、藏文、回文、托忒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以及英、法、德、俄、日等20多个外文档案史料。

清代档案的存留,主要得益于清朝各代均十分重视公文档案的运转、收藏和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档案收藏管理制度,不仅将原件按规定的顺序归档保存,而且将重要文书按编年体或纪事本末体逐渐抄录成册,妥善保存,已备案查和修史之用,并设有专门的机构、人员进行保管。这些档案文献均是原始记录,内容丰富,翔实可信,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现代社会建设,还是对历史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利用和研究价值。

清朝档案史料的这种系统性、全面性,在纂修一代通史、全史中是尤为重要的。著名清史学家郑天挺先生曾指出:“历史档案在史料中不容忽视,应该把它放在历史研究的最高地位,就是说,离开了历史档案无法研究历史……历史档案是原始资料的原始资料,应该占最高地位。”[1 ]可见清朝档案史料不仅是当今学者研究清史最重要、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在远东档案文献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极高的文物价值。

据初步统计,现存世的清代档案约计两千万件,除一千余万件中央国家机关档案集中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其余部分,尤其是地方衙门及民间档案则分藏于国内外数百个档案馆及图书馆、博物馆、研究部门的资料室和个人手中,其中国内200多个各级地方档案馆是这些档案的保藏大户。省(区、市)级档案馆保存1949632卷、199424件,地(市、州、盟)级档案馆保存77854卷、9217件,县(区、旗、市)级档案馆保存184649卷、8155件。从区域分布来看,重点集中在北京、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四川、安徽、山东、等地区。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明清档案文献基地,以档治史在这里得到弘扬。该馆前身为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部,馆藏完好或比较完好,能够提供利用的清档案74个全宗,1000余万件(册);残破、严重残破,暂无法提供利用的约200余万件(册)。其时间跨度长达330余年,主要是清朝中央国家机关的公文档案,汉文档案800余万件,满文档案200余万件,还有部分蒙古文、藏文、托忒文、察哈台文和外文档案。特别清前中期,许多重要史实是用满汉两种文字记录的(图二),而入关前后的各种档册,许多全是满文写成的,故满文档案是清前中期非常重要的史料,档案文种上既有皇帝的制、诏、诰、敕、谕、旨(封面图、图七、图八),也有大臣上奏的题本、奏本、奏折和表文,还有各机构相互往来的移、札、知、照(图三);有十多万件历代大案要案的卷宗,数以万计官员的履历,其中开列内容比较详细的履历引见折就有36836件,记录了自康熙六十年至宣统三年250年间3万余名中下级官吏的出身履历及迁转情况,反映了整个清王朝统治的基础,这些人绝大多数于史无载,这些档案就成为其仅见的传记史料。

还有200余年各省府州县雨雪粮价的清单,记录皇帝、后妃、皇子们起居、饮食、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起居注、膳单、脉案,以及清亡以后溥仪继续在宫活动所留下的部分档案资料。许多事情从结果能查出渊源,从起始能查出终结,大到影响清朝历史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义和团等重大事件,小到杨乃武、葛毕氏之类的民刑诉讼案,都有十分系统的记录。其《满文老档》、《内国史院档》、《秘书院档》、《密本档》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满文老档是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记载1607-1632年和1636年(崇德元年)共27年史事。今存原本及重抄本共4部,原本存于台湾,草本、正本及《无圈点字书》存于该馆。其《密本档》中既有施琅的内容,也有西方传教士汤若望等人有关活动的记载,是1999年中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2 ]戴逸先生曾说“清代档案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研究清史和近代史的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离开了档案就不可能做严肃的深入的研究,所以第一历史档案馆是我们巨大的历史文化宝库,有着几乎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材料。”[3 ]该馆部分精品清档案主要有:

圣训(图一、图五),即清帝王告戒臣下的诏令、言辞。新皇帝嗣位后,令儒臣将先帝的诏令、言辞汇集成册,并每日晨读先皇“圣训”一节,为施政的座右铭。清朝国书(图六),即清朝的外交档案,其满文国书,创造了少数民族文字作为中国官方文字使用时间最为长久的纪录。《清实录》(图十),系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全称《大清历朝实录》,4484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众多方面,是研究清代历史必须凭借的重要文献。满文木牌(图九),是清代以木牌为载体书写的满文档案,为中国古代简牍文书之遗续,留存极少,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满文木牌共28块,木牌字体为无圈点老满文与加圈点新满文两种,此木牌是清武英郡王阿济格军中遗物,上面记载了阿济格于明崇祯九年率满、蒙、汉八旗进入关内,在京畿周围与明兵作战,攻克城堡和俘获什物数目以及统兵之王、贝勒下达的命令等,对研究清初史料及满洲文字史颇多裨助。清代玉牒(图四、图七),即清代皇族的族谱。中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可惜清代以前各朝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玉牒是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该馆现存清代各类玉牒2600百余册,这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清代的典章制度、宫廷历史、皇族户籍,以及人口学、谱牒学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2 黑龙江省档案馆

该馆收藏清代档案31个全宗76830卷,自光绪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档案。其中黑龙江将军衙门全宗档案43723卷,包括满文(含部分满汉合壁)21764卷及少量蒙文卷。还有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64卷,全省垦务总局档案1435卷,全省交涉总局档案2054卷,铁路交涉总、分局档案1270卷,副都统衙门档案4012卷,黑龙江省盐捐总局等相关全宗则保存了清末开办官运盐务等方面的档案。这些档案均是真实的第一手史料,对于考察与研究清朝初期以及中晚期黑龙江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反映了黑龙江地区的军事、旗务、民政、司法、经济、气象、交通、邮电、中外交涉及民俗等方面情况,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国内有影响的一些重大事件,如雅克萨战争、实行和取消封禁政策、黑龙江的发展、中俄瑷珲条约的签定等。

其中最早的档案是康熙二十三年形成的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文字多以满文、满汉文合壁书写,内容包括军事、边务、旗务、矿务、商贸、驿站、铁路、民政、司法和对外交涉等各个方面,真实记载了清代黑龙江地区的社会历史。特别是清末放荒招垦档案,数量浩繁,价值珍贵,是研究黑龙江开发史的资料宝库。反映清代中外交涉等情况的档案内容广泛,对研究中外关系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档案中记载的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五大连池火山爆发的档案,已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其旅游业的开发增添了历史文化品味。黑龙江省盐捐总局、铁路交涉总局、分局等相关全宗则保存了清末开办官运盐务、开办铁路及交涉事宜等方面的档案。所i日本移民关系资料,内容涉及湿地、荒地的开拓、农业、渔业、宗教、商工的移民生活状况、农业长期讲习生的募集、北满产业开发的方策及训练所的概况等,都非常有参考价值。

3 吉林省档案馆

“东陲无文”的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着卷帙浩繁的清代吉林省档案72个全宗,126147卷。其中包括吉林将军衙门兵司档案2354卷,边务文案处档案16662卷,分巡道档案6000余卷,长春铁路交涉分局档案506卷,吉林民政司档案3301卷,提学使司档案2667卷,调查局档案1744卷,旗务处档案8000余卷,度支司档案2074卷,还有财政局、劝业道、高等巡警学堂等档案5千余卷。基本上是乾隆十八年至宣统三年间吉林将军衙门及所属各机关的文化档案史料,全面、真实、具体地记录了当时吉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俗、民族、地理等及俄日侵掠吉林疆土,外国侵略者在吉林传教、占地、经商、筑路、开矿、设厂、游历以及与俄、朝的界务交涉情况。

作为吉林地方珍贵文化遗产的各类档案资料,迭遭战火,屡遇劫难。现存清代吉林档案虽属劫后余生,但与其他文献相比,仍然以其浩瀚的卷帙而堪称乡邦文献的宝库。是研究清代吉林历史、地方文化、外国侵华史、中外关系史和中国东部边疆问题历史源流的珍贵的权威史料。

4 辽宁省档案馆

沈阳是清朝开国两代皇帝的都城,称为盛京,在清代有着特殊的地位。清入关定都北京后,这里被称作“陪都”。按照当时的定制,清朝重要文档,均要抄录送盛京一份保存,因而这里保存了数量不菲的完整系统的满文老档、实录、圣训、玉牒等副本档案。

现辽宁省档案馆合并了原东北档案馆,现保藏的清档案更多部分是属于清代盛京地方档案,计29个全宗,约107428卷。年代早、跨度大(顺治四年至咸丰十一年),内容丰富、广泛,价值颇高。分为旗务档与行政官署文书档两大部分。旗务档――八旗制度是清代独有的军事、政治制度。行政官署文书档案比较多,重要的完整的全宗有军督部堂(即盛京将军和东三省总督衙门)奉天交涉总局、交涉司、开埠局和蒙荒总局档等。特别是该馆藏所藏的盛京内务府和北京内务府及盛京五部的往来,满汉文书抄存本1149册,称之为“黑图档”,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黑图档》反映了盛京总管内务府承办皇室、宫廷事务的详细活动,诸如官员升迁调补、庄园经济状况、上三旗人丁构成、刑案调查审理、皇帝东巡事务、经办拣选秀女、滋生银两借贷等项内容,为研究清代东北地方政治和经济状况、盛京在清代历史上的特殊地位、皇室经济形态等问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中,辽阳地方检察厅、辽阳地方初级审判厅、吉林巡警总局、吉林保甲总局等相关全宗的档案反映了清末司法制度的建立。

5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

该馆藏清代档案共23个全宗,近5.3万卷,形成于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语种有汉、蒙、满文。形成机构主要是内蒙古各盟旗扎萨克衙门、都统、副都统衙门、督办蒙旗垦务大臣行辕及内蒙古东部区垦务档案汇集等。档案种类以官方文书为主,间有册、诰、敕文、家谱世系表、户口地亩册等。具有代表性的有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喀喇沁中旗扎萨克衙门及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行辕。盟旗档案反映了内蒙古地区盟旗政治,经济、文化、军争、宗教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清以来历代政权对蒙政策、蒙古民族历史及内蒙古历史的珍贵史料。

6 天津市档案馆

该馆保藏清档案史料28个全宗,5416卷。馆内现存最早档案时间为康熙六十一年,其中天津商会、海关、邮政档案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天津海关全宗档案共13907卷,大部分为英文和日文案卷;天津商会全宗档案共13896卷,起止时间为1903―1949年;天津邮政全宗档案共4763卷,起止时间为1877―1949年,内有部分英文案卷,较为系统、完整地反映了清末政府对海关、商会、邮政的管理。内容包括天津海关总税务司署各项海关法规汇编、关栈章程、制度概略、进出口贸易年报、海关各历史阶段变化情形材料、海关常关沿革、大事记;各项进出口税税则、验货查验报告、缉私报告;管理船舶章程、港口章程、海难报告书;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试办邮政初期活动文件、中国历史上第一批邮票使用记录;各国推广租界合同及李鸿章批文等文件材料。其中,清史图录记录了自1861年至1911年间,分别以商标、邮务、通行证及合约票据等不同类别、形式的图片六百余幅,展示了西方列强采用各种手段对天津进行的侵略和掠夺,也展示了清末天津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以及天津早期工商、海关、邮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繁荣景象。

7河北省档案馆

该馆汇集了获鹿等县清代档案馆的收藏,主要有直隶省获鹿、正定、井陉、宝坻、临榆、栾城等县的钱粮册、户籍、地契民事诉讼等档案共二千多卷。获鹿县档案馆收藏清代档案共1909卷,时间为1706―1911年,主要反映征收租银和食粮发放等方面。如获鹿县郑家庄社、任村社、太平庄社等甲社丁粮审册、编审册、征粮册、安租流水簿、安租花名号簿、壮丁征租簿、征收牙帖税银簿等。这些编审册按户、按丁登记民间土地占有和丁银负担,提供了该地康乾时期户籍赋役情况,具有典型意义。临榆县档案馆藏清档案共286卷,主要是道光时期皂班请领工食银、咸丰时期山海关副都统定照会送交参犯周福讯供呈,有关该县贩卖私盐、搞捐、偷盗、、私吸洋烟等方面诉讼案件。定县关查天兴号镖丁杜连城等有无护送恒济山银两、同治九年十二月份山海关抽收厘捐银钱数目清册以及有关民事案件材料。光绪时期的有南关巡警局禀送周邦桩头一案,巡警局送到王玉刚一案,美国武官函送王林一案以及有关民事案件材料。栾城县档案馆藏清代档案共2卷,主要是《四礼生禀恳津贴拨给仓局钱文领状天益当呈交息钱交状卷》、《盐店架阁库呈交领积谷生息钱文交领状卷》。长芦盐运使司档案147卷,记录了盐商报运地点和数量的文件,各县销盐引数目月报表,各处盐店收售鱼盐及收支清册,缉私清册和缉私营经费报表等。

8 四川省档案馆

该馆保藏清档案史料9个全宗,114679卷。时间上起康熙九年,下迄宣统三年。有清代布政司266卷、川东兵备道56卷、重庆府全宗档案112卷、筹饷报销总局56卷、机器总局21卷、和清代巴县档案约11.3万余卷,对研究四川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共计1193卷,是清末川边藏族地区(今甘孜州地区)的历史记录,是研究清末加强边区治理、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清代巴县档案是四川省档案馆馆藏的重要档案。巴县(重庆)是清代川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西南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巴县档案是巴县知县衙门档案,是最珍贵、最完整的清代巴县地方政权档案。档案时间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宣统三年,长达175年;其年代之长、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全国所存一个县的清代档案中首屈一指,被史学界誉为“一座内容极其丰富的文献宝库”。涵盖司法律例、章程,有命案、凶殴、、盗窃、欺诈、家庭、妇女、地权、房屋、租佃、契约、借贷、商贸、工矿、水运诉讼案的状纸、签票、堂讯记录、判词和结状,还有长江航运、驿传、铁路邮政等史料。并按吏、户、礼、兵、刑、工等房其职责立卷归档,分房管理,后来经四川大学历史系整理,按政务、农工、工商业和手工业、交通运输、财税、金融、文教卫生、军事、司法、重大事件分类,其中又以朝代排列,目录完备。其中还记载了不少全国颇具影响的教案,诸如酉阳教案、重庆教案等。[4 ]因此,清代巴县档案不仅仅是历史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涵了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诸如法学、社会学、档案学等,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可以预见,随着西部社会史研究的不断发掘与发展,清代巴县档案在我国清史研究中的地位、作用与价值,将会愈来愈重要。

9安徽省档案馆

该馆藏有明清档案1个全宗、3179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尤以清代地亩册、鱼鳞册、各种红白契、执照、知照等契约文书为多,对于研究清代土地债务很有意义。其形式有本子式、折子式、另纸式,尤以图文并茂的鱼鳞册、地段图、兰谱比较完整且极具地方特点。另有光绪年间南陵县衙门刑法房、承法房的诉讼档案;印制考究的族谱,省学务处、高等学堂文件,书院课卷、文凭及宗教经文等,这些珍贵档案集中反映了安徽历史状况,是研究徽州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学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10山东省档案馆

该馆藏清代布政司、督粮道、河防总局、运河兵备道、山东善后厘税总局等衙门的档案312卷,是清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山东布政使司、督粮道、河防总局、善后厘税总局、运河兵备道等官署形成的文件材料。内有山东部分州、县的户数、银两清册,驻守海防各州、县的营官、哨官、兵丁处所的清册及口粮、银两清册,黄河中下游防汛收支银两清册,运河沿微山湖、鱼台、汶上、寿张、阳谷、聊城等地段治理的银两清册等,对研究山东财政、河流治理、农民赋役负担等有参考价值。

11档案馆

该馆藏有清代档案23个全宗、527356卷(件)。其中有清代皇帝及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及藏族上层贵族之间的封赠、赏赐方面的档案,包括顺治皇帝派遣慰问使者喇嘛西绕等赐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的谕旨、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额尔德尼名号及赏赐金印的封诰抄件,雍正皇帝比照前代对五世达赖的册封赐六世达赖(实为七世达赖格桑嘉措)金册、金印的诏书等。

此外,上海市档案馆藏清朝各种同业公会档、江苏省苏州市档案馆藏 “苏州总商会”档案、广东海关档案馆藏粤海关及其下属的九龙海关、琼海关、潮海关、江门海关、拱北海关、雷州海关等海关的资料、自贡市档案馆所藏清代盐业档案资料甚为丰富,各种契约对土地转化、股份制运作、经营矛盾、变革冲突等,都有精彩揭示,既记录了中国腹心地区工商业者的奋斗、创举,也表现了其面临的诸多特殊困难。对中国土生土长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说明,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河南省档案馆的“河南巡抚”全宗、“河南布政使司”全宗则系统记录了清朝各级地方衙门机构设置、官员任免及日常行政工作。博物院藏有退守台湾时从大陆带往台湾的档案资料,其数量约为40万件,分为军机处档、宫中档、清史馆档、实录、本纪、起居注、诏书、国书等八类。

外国档案馆也收藏了部分清史档案,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中国大肆进行侵略,它们产生了很多记载这种关系的档案,并且在侵华过程从中国掠去了相当数量的清代档案,因而部分清代档案保存于国外档案馆,主要有英国国家档案馆、法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家档案馆和日本东洋文库等处。

参考文献:

[1]郑天挺.清史研究与档案[J]历史研究,1981,(1).

[2]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概述[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

[3]戴逸.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七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J].历史档案,1996,(1):5.

[4]四川省档案馆等.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路保安(1963-),男,聊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马明霞(1950-),女,聊城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上一篇:基于开放存取的机构库版权协议问题研究 下一篇:道德判断及其在竞争情报行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