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块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时间:2022-06-02 11:36:33

语块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摘 要 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接受信息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把语块理论应用到英语听力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效度,减轻学生信息处理的难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起语块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听力理解。

关键词 语块 英语听力教学 交际能力 语块意识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由于深受结构主义的影响,英语语言教学一度把重点放在要求学习者掌握语法和词汇知识上。这样的后果是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却不能把这些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因为它忽略了许多语言单位,并不是由单个词组成,而是由语块组成。国内有不少研究是关于把语块理论应用到口语,写作,阅读教学中,从多方面证实了语块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写作和阅读成绩。但是,把语块理论应用到听力教学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块理论与听力教学,探索一条英语听力教学的新路子。

1语块的定义与分类

目前,语块在语言学界尚未形成明确的定义。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认为语块是英语中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介于语法和词汇的两极之间,由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Lewis(1993)认为,词汇和句法是一个从完全自由到完全固定的连续体,而语块正是处于这个连续体中并同时具有词汇和句法特征的半固定结构。Wray(2002)认为,语块是一串预制的连贯的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它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本文对语块作出如下的定义:语块是以语义的形式预先储存在大脑心里词库中的词汇――语法单位,它有固定的语法结构,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

不同的研究者对于语块的分类也不尽相同。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把语块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聚合词语,习惯表达方式,限制性短语,句子构造型短语。而Lewis(1993)把语块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聚合词,搭配词,习惯表达形式 。Hakuta(1976)把语块分为套语和带空套语。虽然对语块的分类有很多,但是可以看出这些分类都是基于语言的长度、频率、结构划分的。突出了语块是具有单词和语法双重属性的多词单位,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明晰了语块的共现频率高。

2语块对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

语块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容量,提高学生的听力效度。语块可以促进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所听信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有效接受信息的能力。学生进行信息处理时,可以通过运用语块来减少信息处理量与语言编码的时间,因为瞬时输入的多个词可以以语块的形式被记忆处理,这就相当于记忆处理一个单词,这就减少了学生信息处理的费劲程度,让学生一次性短时记忆更多的信息,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听力理解。

语块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幅度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听力理解转瞬即逝,当所听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学生的耳朵时,很容易产生心理恐慌和信息乱码,学生的注意力会持续下降。语块是以一种语义的形式预先存储在心里词库中,并且被高频地提取和使用,并且与语境相联系。使用者不需要知道其内部结构就可以在交际中快速提取和使用语块。当所听信息是以语块的形式被接受时候,学生可以迅速识别出语块的内涵,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个话语的出现,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心里压力,降低了听力理解的难度。

语块可以减轻信息处理的费劲程度,使输入的信息和语篇理解更为有效。当学生储存的语块量不足时,他们就不能对其以整体的形式提取语义,而是把语块当成自由组合的短语,通过单词的识别、词义匹配的低效方式提取语义。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语块能力越强的人,其听力理解能力越强。语块数量越多,听者信息处理的难度越低,他们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获得更多的语篇信息上。这样,学生对输入信息的理解就更为有效。

3语块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起语块意识。教师应向学生讲解语块知识,告诉他们语块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功能。教师也要结合具体材料让学生对语块进行辨认。然后,教师应扩大学生语块的输入量。在听力课上,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对文中出现的语块进行辨认,然后结合语块的分类功能对其进行讲解,并总结文中出现的语块让学生识记,扩大学生语块的输入量。最后,教师应增加学生语块的输出量。可理解输入在语言习得中有重要作用。语块输出使学生的关于语块的假设得到验证,使所学的语块达到内化,促进学生语块的掌握及语言习得,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语块输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造句、角色扮演等。

4 结论

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明白听力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接受信息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打破传统的听力课堂模式,积极探索一条英语听力教学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勒孚.语块与英语听力理解[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5).

[2] 吴小,龙绍.预制语块的效应优势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上一篇:《聊斋志异》重情儿童感天地 下一篇:论为实现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所遮蔽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