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时间:2022-06-02 10:21:29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会与别人沟通与合作;可以树立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有的教师尝试把学科知识分解成许多小的专题,供学生研究;有的教师喜欢探索性学习,将其贯穿学科教学的始终;也有的教师喜欢在学科教学中,带领学生搞课题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大胆探索。为此,笔者就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加强指导,引导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一改传统的“你教我学”或“填鸭式”的教学法,重视的是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探究,学生成为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与此同时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从教学活动的“演员”变成“导演”,从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的教学转变,适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和帮助,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活动。如:在创编游戏准备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游戏方法和规则制定的原则,场地、器材的要求,以及人数的规定等等,要指导学生如何收集相关的有关资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已学技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设计、创编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在三人四腿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点拨,学生创编出用绳两两捆住中间的四条腿,两人抬一人,外侧二人单脚跳,一人背着一人另一人扶等不同的游戏方法。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了游戏的创编方法,并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不同游戏方法进行活动,而且其他学生也可以加以补充或修改。在技术动作教学中,可根据技术动作的难点,分步进行指导。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直腿后滚翻一课时,在示范动作过后学生学习、练习过程中有好多不敢直腿后坐。此时,我作了两步引导:第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学知识使上体前屈,降低身体重心;第二步,引导学生坐垫后迅速上体后仰同时双腿后引。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角色,生疑、质疑、解疑,一种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形成,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指导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主动参与性较弱的学生,不能只满足于优秀的发现。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总结评价。一是指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对他人的练习,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学习他们好的学习方法。二是指导他们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找出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提高,以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

二、确立研究课题,指导实践

教师应针对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确定一个课题范围,即一个课题包含多种选择,既为学生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为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在障碍跑中,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6 个垫子、6 个篮球、6 个体操圈,由于垫子可翻, 可爬;篮球可拍、可搬;体操圈可钻、可跳。因此,学生可以进行不同排列组合的障碍跑合理分组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分组协作”。为了确保这种形式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笔者认为:1、以5―6 人一组为宜。因为,如果人数过多,容易造成见解分歧后难以达成共识的纷争局面,或人浮于事、消极应付的现象;如果人数过少,视野不够开阔,组内的交流面过窄,也会给本组的探究活动造成困难。2、以自由组合的友伴群体为佳。因友伴群体多是平时交往甚密、性格相近、感情融洽的学生,他们也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样组成的群体,凝聚力较强,且有自然的带头人,便于开展活动。3、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要妥善处理好不易为群体接纳的个别学生。教师要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帮助选择一个能够相容的群体,并说服其接纳该生,以保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使“分组协作”真正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研究的桥梁。

选题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在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时,如果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不仅会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也会给教师的指导带来困难和不便。但是,如果教师设置的课题过“死”,又可能压抑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因此,教师应针对体育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确定一个课题范围,即把握好选题的可行性、兴趣性。一个课题应包含多种选择,既给学生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同时,要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要求。如:创编一套徒手体操,可以是健美操、形体操,也可以是模仿操、武术操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兴趣爱好去选择确定其主题。教师提出的创编徒手操的要求是:(1)选编的动作要有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2)动作的先后顺序要科学、合理;(3)配备的旋律、节奏要与操的主题、动作相吻合;(4)三周后在室外课上展示并汇报其设计思路。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根据学生选题内容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学生在建立合作小组时,不一定要学习水平差不多,学习成绩可以有很大的悬殊。因为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善于示范,有的善于模仿,有的善于记忆要领,有的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善于归纳总结等。在课题小组成立之后教师可以为各个课题小组选择指导教师。就指导教师的确定方式来讲,可以向学生推荐,或由学生自主在校内外进行选择,也可由学生家长担任。在研究小组成立、聘请好指导教师之后,可以以小组、个人为单位,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方案有多方面的功能:一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改造和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以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可以增强研究的计划性与自觉性;三是有利于研究的外在监督管理和学生的内在约束,增强学生完成研究的责任心。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较为规范的研究方案,以期逐步提高学生对研究的分析、统筹安排能力。教师要参与其中,把握好引导与推动的技巧,充当在学生不明之处提供知识和方法的咨询者;教师可充当协调员,协调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包括组内与组外;教师还可以充当监督者,督促学生研究小组或个人严格落实计划,扎实推进研究工作。

三、体验生活,积极参与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因此,体育教学活动的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技能、技术积累,尽可能地利用周边体育资源条件,增加一些生活体育、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类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情境中,提出有关的常识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获得愉快的体育活动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动机,使学生感受到体育与健康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体育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领域并使终身受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下一篇:从激发兴趣入手 引导学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