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生活化,演绎课堂精彩

时间:2022-06-02 09:34:00

古诗教学生活化,演绎课堂精彩

[摘 要]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的重要性,让他们喜欢古诗,从而传承中华文化。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揭题导入生活化、意境感悟生活化和主题引领生活化等方法,让学生进入古诗、对话古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教学;揭题导入;意境感悟;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43-01

古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等都不是很高,这造成他们在理解古诗时会感到困难。古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教师有义务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教学古诗,能让学生喜欢古诗,有效地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

一、揭题导入生活化

古诗是诗人抒感的一种艺术手段。每首古诗都有它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些古诗从题目中就能发现它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题目进行分析,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古诗进行理解感悟。揭题导入生活化,不仅有助于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他们对古诗的理解更加深刻。

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我先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孤身漂泊于长安时写下的,表达作者的相思之情。接下来,我联系生活实际对此进行分析。由于阅历尚浅,学生对“相思”这个词并没有太大的感受。为了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我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一段时间特别地想家,思念自己的亲人呢?”这时有个学生受到了启发,他说道:“爸爸因为出差经常不在家,只有我和妈妈。那个时候特别想要一家人团聚,那种感觉应该就是思念吧。”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更能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思念亲人的情感,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揭题导入生活化,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而且能轻松地引入正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意境感悟生活化

分析古诗的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时,也可以利用生活化的语言对古诗中的字、词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感悟,逐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说道:“过节应该是开心的,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开心呢?”学生回答说,作者不在家乡,思念远方的亲人,所以感到很孤独,就开心不起来。我继续问:“作者思念亲人的程度是怎样的呢?能从诗中找出来吗?”学生说,一个“倍”字体现出了作者的那种极度的思念之情。接下来,我又问:“哪里又能体现作者的孤独呢?”有一个学生答道:“‘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独’‘异乡’ ‘异客’都说明了作者漂泊在外,十分孤独的境况。”

为了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我开始联系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我说道:“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过重阳节时,作者独在异乡时的感受,那你们有过过节时,‘倍思亲’的经历吗?”有一个学生回答说:“有一年因为爸爸妈妈不在家,于是过年的时候我在亲戚家过的。平时没什么感受,但那一刻,我是真的思念自己的爸爸妈妈,真想和他们在一起。”接下来,我又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进行了分析,让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精妙之处。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不能同爸爸妈妈过节,其实在同一r刻父母也是十分地思念自己的孩子。此时此刻,学生对诗人那种思乡之情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三、主题引领生活化

每首古诗都表现一个鲜明的主题。把握好诗歌的主题,等于对诗歌已经理解了一半。可实际上,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把握能力并不强。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不容易理解的诗句变得具体生动,提高学生对古诗主题的把握能力。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以描写庐山瀑布为主题的诗。多数学生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没有直观的感受。为了让学生对诗中描写的画面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我说道:“同学们,你们有人去过庐山吗?看到过庐山瀑布吗?”这时,有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为大家简单地描绘了自己所见到的画面。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庐山瀑布一些图片和视频,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利用富有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情感就能得到激发,他们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主题。

总之,古诗虽然“生”在古代,但是并没有和现实社会脱节。要让学生喜欢古诗,教师就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从而演绎古诗课堂教学的精彩。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思维导图,让整本书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下一篇:“三试做、二交往、一检测”学习策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