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幼儿唱歌表现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02 08:56:15

浅谈音乐教学中幼儿唱歌表现力的培养

摘 要:幼儿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少,所以,情感的表达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因此,通过音乐活动中,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喜好、能力、年龄特点,从而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就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表演潜能和情感表达,为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表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教学;形式多样

在幼儿园唱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老师反复启发小朋友,唱歌要有表情,高兴要怎样,生气要怎样……而幼儿依然毫无表情地唱。究其原因:是幼儿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少,所能掌握的感情表达有限,所以,不可能很好地表现歌曲所蕴含的情感。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在唱歌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呢?

一、生活中帮助幼儿体验喜、怒、哀、乐的感受,学习情感表达的初步方法

幼儿情感表达方式比较简单,高兴则笑、生气则哭。对此情况,我常常有目的地通过生活事例、故事、情境表演来丰富幼儿的情感。如:通过故事《聪明的乌龟》让幼儿明白乌龟乐于帮助同伴,遇事会想办法,把它乐于助人的表现形式告诉幼儿;同样,憎恶专干坏事的狐狸,并把厌恶的表达方式传授给幼儿。还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如:离园时的个别谈话,请孩子说说今天或高兴或生气或不开心的事,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通过这样就能积累不同的情感和表达经验,为幼儿在演唱歌曲中的表达方式打下基础。

二、教学中善于引导幼儿表达歌曲的情感

1.教师要以自身的情感感染幼儿

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尤其喜欢模仿在园跟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因此,在活动中,作为老师就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这一特性,有目的地启发、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演唱歌曲、表述感情。如:学习歌曲《闪烁的小星》中,我像孩子们一样晃动着脑袋,双手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快活地唱歌,孩子看到老师拟人、童趣的动作和甜甜的笑脸,就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着老师的样子演唱起来,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艺术表现力。

2.引导幼儿理解、感受歌曲的情感

幼儿歌曲的内容是以幼儿所能理解的生活、情感为主。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体验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我常常根据歌曲的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幼儿在与作品相应的情境中去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描绘的情景。如:学习歌曲《小熊过桥》,我通过木偶表演让幼儿体验小熊在桥上害怕的心情以及妈妈鼓励小熊过桥的动作、表情,引导幼儿在歌曲中更好地发挥情感表达得自然、恰当。

3.指导幼儿表达歌曲的感情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缺乏演唱技巧,以为大声唱就是歌唱得好,所以,唱歌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孩子拼命大声地唱。这样不仅唱不好歌,还容易损伤孩子稚嫩的声带。因此,教师指导幼儿唱歌时,要根据歌曲内容的要求来唱,像欢乐或危急的作品要用较快或跳跃的语气来唱、而抒情或有困难的情景作品要用缓慢或细弱的声音来体现。如:演唱进行曲类型的歌曲《学做解放区》、欢快的歌曲《采蘑菇》等,要唱得雄壮有力、音色明亮;演唱抒情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好妈妈》等则要连贯、柔和。

三、形式多样,保持兴趣,强化练习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所以,幼儿歌唱活动形式切忌单一、重复。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改变教学模式,用多变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表演的兴趣。

1.运用“现场录音”激发幼儿唱歌的兴趣

在日常的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的录音功能,将幼儿演唱的歌曲录存在电脑里放给他们听。每当孩子听到录音机里传出自己的歌声时会欣喜和惊奇,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唱和跳起来,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演唱水平。

2.创设演唱情境,丰富演出道具

设置表演专区,把麦克风、花球、表演服装等道具投放进去,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中,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3.开展“小小歌星大会”“点歌台”等活动

常常举行孩子喜爱并能参与的演唱活动,让小朋友在同伴的掌声中,尽情表演,感受艺术表演带来的快乐心情。

社会在变化,教育的方式也在变化。我坚信,只要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喜好、能力、特点来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就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表演潜能,从而为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资源.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幼儿园)

上一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 下一篇:浅析高效课堂下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