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建档案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时间:2022-06-02 07:01:33

浅谈城建档案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在加速扩大,各类灾害呈现出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引起城建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安全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当前,城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内容。在此根据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讨,并针对城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以此来全面提升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词:城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策略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逐步的被应用在各行各业,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前景也十分的可观,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科学发展性。纵观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档案信息化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双重促进作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进行整体推进的同时,也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因素。因此,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进程中,提升档案信息化与档案安全化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

一、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档案系统安全建设是解决目前国内档案安全问题的需要

有很长一段时间,一部分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安全保障工作了解不够全面,诸如将安全理解为防盗、防火、防水、防湿度、防光、防高温、防虫、防霉等“八防”,尤其关注防火和防盗。档案安全有信息安全的保障和载体安全的保障,有隐性状态也有显性状态。由于档案系统安全性理解的局限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理解措施和技术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工作中心偏重于基础设施投资,忽略了长期安全维护和管理,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利益意识。

(二)、城建档案数字资源的安全是关键

数字城建档案馆作为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其主要是以数字信息资源为主要核心的虚拟的档案馆,一般都以档案数据库作为档案存储中心,而且可以在网络上对一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公开共享。一旦这些城建的数字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破坏,则数字城建档案馆也就成了没有数据的空壳,数字城建档案的建造也将以失利告终。

二、当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第一,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当前制定和出台的与档案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大多是通用的计算机法律法规,还未制定出具体、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对那些刻意攻击和毁坏档案信息资源的破坏分子产生约束力,不利于我国的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第二,在安全管理体制方面,当前许多档案馆都未能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安全管理体制,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不十分完善,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机密数据会资料失真或被窃取,严重阻碍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文件的保存需要一个安全的管理环境和管理档案数据的系统,对于数字化的信息,一般将其保存在计算机和光盘等存储设备中,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且起步比较晚,因此,数字档案信息的保存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的软硬件设施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软硬件,如光盘等自身容易损坏,从而也不利于档案的管理。

(三)、机制不健全,安全信息资金缺乏

档案馆信息安全机制不健全,一些部门所拟定的管理准则只是一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数字城建档案馆建造项目是一种十分关键、重要的工作,其需求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现在大多数的城建档案馆归属财务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所得到的经费一般只够档案馆常规工作,如果要想从有限的经费里拿出大量资金对城建档案进行信息资源安全建设,是十分困难的。

三、城建档案管理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策略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我国当前与档案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未能建立起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协调解决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当注意,及时制定和完善与档案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考虑我国当前在档案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档案文件自身的特点,并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档案安全管理的立法经验,适时对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内容进行修改。此外,为了确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贯彻落实到位,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注意加大其监管力度,及时对档案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测。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档案馆应该注意对从事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建设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拥有一支知识与技能先进、责任高强的档案安全管理干部队伍是档案安全管理的有利保证。

(二)、加速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进程

伴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化的普遍利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加快了进程,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在工作中也变得司空见惯。档案信息数字化在对档案原件的保护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的服务能力,更是为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带来的损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在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数字化信息的安全问题就越来越受到档案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因此在推进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中,一定要务必要注重档案信息的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体系,另外,也要针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容易被盗取、随意改写、容易丢失的特点,强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管理,力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绝对的安全。

(三)、加强档案信息安全意识

档案信息资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企业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始记录,一旦文件发生事故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档案工作人员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保护档案的工作,把档案安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学习、宣传、贯彻国家对信息安全及资料管理等情况的规定,加强档案信息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普及档案信息安全知识,消除档案信息安全认识上的误区。树立科学正确的档案信息安全观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在档案工作的全过程。

(四)、档案馆全网安全运行

要保障档案馆的公共环境、网络、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有效与安全运行是需要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来支撑,需要管档案全体员工安全意识的加强与提高为基本前提。我国目前也正在逐步建立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执行体系,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也在不断地完善本地区域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贯彻标准、执行法律、强化管理、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档案馆及档案的安全才有保障。

结束语

档案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具有唯一性、使用上的直接依赖性以及较强的主体关联性等特点,使其区别于其他信息资源,在档案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认识建设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档案文件的特点,提高档案安全意识,了解当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从整体出发,实施系统完善的防护措施,做好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档案局科研所,《档案安全保护技术实用手册》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

[2] 王茹熠.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护对策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3] 巩淑芳,贾兆全.2000年~2011年我国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2,04(18).

上一篇: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支出研究 下一篇: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