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及其成因探析

时间:2022-06-02 04:22:33

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及其成因探析

一 、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五”期末,广东省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1 701亿元,保持了年平均增长13.7%的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各省市榜首。广东省辖21个省辖市,分为四个区域: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

2008年看到珠三角与东翼GDP之比高达8倍之多,而人均GDP之比也达4倍。随着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问题也在凸显。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地区差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这种差异长时间的存在和过分的拉大都会影响到整体经济的效率,也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再者,从社会福利、政治稳定性方面考虑,地区间经济发展失衡,从而引起的收入分配地域性差别也会影响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因此,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对于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显得意义重大。

本文以收敛性理论为基础,分析广东省经济发展是否存在着如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收敛的趋势。如果经济是收敛的,在收敛的过程中,落后经济由于具有较高的资本边际产出从而增长速度将比发达经济的增长速度快。因而,落后经济将赶上发达经济,直到最后达到各自的稳定状态。经济收敛的理论不仅仅用来讨论经济是否有收敛的趋势,更重要的是被用来分析造成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通过收敛的理论框架,研究者在基本回归模型中添加控制变量对其进行条件收敛研究,通过这些控制变量对可能造成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这是对以前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理论的一个新的补充。

二、 文献综述

近十几年来,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正引起经济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出呈现递减趋势,经济的发展最终将趋于稳定的状态(Solow,1956),这个稳定状态主要指的是人均产出保持不变。经济趋向稳定状态的过程,被称为经济的收敛。那么,经济发展是否存在着如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收敛的趋势,成为近十几年来欧美各国经济学家讨论的热门话题。

以巴罗和萨拉·依·马丁为主的经济学家对发达国家进行实证的检验的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落后地区增长速度确比发达地区快,其赶超速度约为年均2%。此外,包括考伦布(1995)、岛瑞克(1989)、卡丹纳斯(1995) 等人的分析也都支持了巴罗、萨拉·依·马丁和曼昆等人的结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际上广泛地存在着一种所谓的“有条件趋同”,即在控制了诸如人力资本秉赋、储蓄率、人口增长率等一系列影响经济增长的条件之后,各国经济增长率表现出趋同的趋势。例如,巴罗(1991,1998)利用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跨国数据,证实了这种有条件趋同现象的存在。由此,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收敛趋势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现象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陈等人利用我国各省1952年~1993年的数据和索罗模型指出,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各省人均产出呈发散状况,而1978年~1993年呈现收敛,而且赶超速度相当快,年达5.6%到5.7%,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收敛速度。魏后凯等得出了我国经济的收敛速度为年2%,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的结论①。根据蔡昉、都阳(2000)的研究,中国省际间的人均GDP增长趋同是有条件的趋同,除了地区因素外,他们认为需要考虑人力资本、投资率、贸易依存度等因素。

本文运用收敛理论对广东省的省内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旨在通过省内数据的回归分析来揭示广东省内部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存在收敛性,进而对造成广东省内部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这类研究对于推动省内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 广东省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计量分析

索洛模型告诉我们,一个贫穷的经济体——每个工人的资本和实际GDP很低——比富裕的经济体增长得更快。其理由是资本的平均产品(y/k)递减。即一个贫穷经济体,具有较高的平均资本产品(y/k)的优势。这一高的资本平均产品解释了为什么每个工人的资本和实际增长率要比一开始较发达的经济体更高,因此,索洛模型预测,较贫穷的国家会随着时间推移向以每个工人的资本和实际GDP更富裕的国家趋同。

为进一步说明经济收敛假说的存在可能,巴罗和萨拉·依·马丁(1991)提出β收敛的概念,并把β收敛区分为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β收敛指人均收入水平更低(相对于其稳态水平而言)的经济趋于在人均项上更快地增长,即经济系统向稳定均衡水平的收敛。绝对β收敛指封闭的经济体之间,经济系统参数相同,因而具有共同的稳态水平,从而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绝对的负相关关系。条件β收敛认为不同的经济体具有不同的参数,从而具有不同的稳态水平,因而只有有着共同经济特征结构的经济体才会β收敛,这种收敛与初始条件无关。

随着收敛性理论的深化发展,Galor等学者提出了俱乐部收敛的概念,它指只有经济特征结构相同,且具有相近的初始产出水平的情况下,经济体之间才产生收敛,即是较穷的国家集团和较富的国家集团各自内部存在着条件收敛,而两个集团之间却没有收敛的迹象。

下面笔者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内部经济是否存在收敛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 广东省整体经济的绝对β收敛分析。现对广东省整体的经济数据经济观测,全省21个省辖市之间是否存在绝对β收敛呢?

图1利用了各市的数据根据2000年时的人均实际GDP水平画出了2000年到2008年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

如果索洛模型关于趋同的预测是正确的,我们就会发现人均实际GDP水平低的市区与高的增长率相匹配,而人均实际GDP水平高的国家与低的增长率匹配。但广东整体状况并非如此,在数据中很难看出这种格局,只能看到增长率随着人均实际GDP水平的上升有稍微上升的趋势。

笔者采用如下的回归模型:gi=?琢i+?茁(lnyi,0)+?着i,对广东省的21个省辖市2000年~2009年的数据进行更加精确的计量分析。其中gi为2000年~2009年各市真实人均GDP增长率,yi,0为2000年各市的初期人均实际GDP(用2008年的人民币计算),?着i为随机扰动项,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1。

上一篇:心理契约对企业间合作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的影... 下一篇:人力资源服务业凸现十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