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法”对兽医教学的促进

时间:2022-06-02 02:37:22

“模块教学法”对兽医教学的促进

【摘 要】模块教学法是适应目前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出发,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课程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模块教学法对提高兽医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模块教学法的推广,也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岗位需求的不足,提高我国技术工人的总体素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模块教学法;畜牧兽医;教学质量提高

我国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利用模块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助于畜牧兽医教学效果的提高。

1. 关于模块教学

模块教学就是围绕能力和素质的教育问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识与能力一体化,在学法上强调知识与技能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1)从教育观念上来看,传统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重在知识传授,模块教学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灵活应用;(2)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传统教学是先知识后技能,把知识与技能独立开来,模块教学只有能力一条线,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的界限;(3)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传授,以讲授法和传授法为主,模块教学侧重于能力和素质培养,更多地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以及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符合认知规律的先进教法与学法,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强调“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操作边理解”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双向教学法”;(4)在考核方法上,淡化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尤其是专业课程考试,应抛弃以书面作业和试卷成绩来考核学生的方法,完全以实物操作成绩为准,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2. 目前实施模块教学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实施模块教学的难点:(1)教材。目前没有成熟合理的模块化教材,目前采用的高职教材并不适合模块化教学;(2)教学设施。由于模块教学更多地强调“做”,对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师资。模块教学要求专业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需要熟悉模块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解决方法:(1)教材。在缺乏模块教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自行编写教学讲义组织模块教学。自编讲义通过不断完善,最终可形成教材。(2)教学设施。模块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模块教学,对教学设施的配套性、先进性要求较高,按照模块化教学的需要,还要求将教室与实习实验场所合并,才能开展同步式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实行仿真模拟教学;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如VCD教学片、电脑光碟等;三是实行开放式教学,即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3)师资。模块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理念更新、知能更新、方法更新的要求,专业课程的模块教学更需要理论精操作熟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大力开展师资培训,重点加强教师与生产一线的联系。

3. 模块教学的实施

近年来我校也在积极推广模块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广和实施模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明确模块化教学的目标。确定模块课程结构,开发模块课程大纲,编写模块课程教材,建立科学先进的各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实现教学体系的创新;(2)建立模块课程体系。模块课程体系就是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以实用能力和必备素质为培养目标,采用模块教材形式,改进原有学科内容的编排方式,综合原有相关学科内容,从而形成各个全模块课程集合。模块课程体系的框架构成应当按照能力培养目标类型,划分为三类模块课程:基本素质模块课程、行业基础模块课程和职业定向模块课程。构建模块课程体系要分三步走:建立课程结构、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教材。(3)开发模块课程。开发模块课程的关键点是确定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就是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首先,要使开发过程科学化。开发过程是指就是结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对原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必须结合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根据生产企业对岗位的具体要求来开发模块课程。其次,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造程度,主要是不能对传统分科课程全盘否定,对联系较强的课程体系,知能在内部结构和编排方式上加以改造。(4)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为贯彻模块教学的素质核心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摒弃“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其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由以“讲”为主变为以“异”为主,学生要由被动“听”、“看”为主变为以主动“想”、“做”为主。因此,必须根据具体课程类型教学内容所选用的具体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①讨论分析。以分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由各组代表发言,再由教师总结讲解;②观察发现。通过实验、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产生感性认识,并做好各自的情况记录和相应结论,再由教师总结引导出相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③问题罗列。让学生独立或分组提出问题,再由教师集中解答;④教师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促使学生课后复习。⑤动手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再由教师讲评。

4. 模块教学实施意义

(1)课程门类减少,提高教学效率。由于模块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和实用性程度较高,其课程总量必然减少,教材更精炼,排课更便捷,提高教学效率; (2)教师角色转移,强化教书育人。按照模块课程体系的构成分类,全面实施模块教学后,教师类型可按“基本素质教育教师”和“职业能力培训教师”来区分,这样更能促进其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3)学生能力增强,适应社会要求。通过对模块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方法的科学贯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将从根本上得到强化,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更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促进职业学院的持续发展,模块化教学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献计献策,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3-05-11

上一篇:多讲多练多实践 学好英语不再难 下一篇:让多媒体技术为物理教学添“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