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际合作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6-02 06:18:35

关于校际合作的几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思想趋于多元化,办学形式趋于多样化,办学方向趋于特色化,校际合作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就目前现实来看,已经很少有学校完全不参与校际之间的合作了。基于此,对于校际合作的有关问题,实有探讨的必要。

问题一:校际合作的目的。

合作实际上是建立一种“伙伴”和“共同体”的关系,这恰恰是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之一。校际合作主要是要达到以下目的:

1.联络感情。学校与学校之间就像是人与人之间,只有多沟通、多交流,才能建立起感情。感情融洽了,自然增进互信,便于沟通,从而奠定校际协作成功的基础。

2.互通信息。信息不仅仅是教学、考试方面的,还包括教育政策、办学动态等方面,可以涵盖有关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3.交流做法。就学校管理,德育、教学、后勤等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诸方面展开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参考,比照借鉴,激发灵感。

4.具体合作。可以是联合考试,可以是问题研讨,可以是教学竞赛,可以是定点考察,可以是人员互派。

5.资源共享。校际合作的重要目的就是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各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路、办学特色,不管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特别是教师资源和教学管理方面,为校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现实的必要性。

问题二:当前校际合作的误区。

误区一,目的不明。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在哪些方面合作?要达到什么目的?对这些校际合作的根本性问题不明确,不清晰,盲无目的,自然谈不上效果。有些学校表面上看起来来往密切,交流沟通很多,但基本处在一种相对松散的状态,离真正的合作尚有一段距离。

误区二,合力不足。究其原因,一是互信不够,学校之间交往不真诚,互相戒备,互有保留;二是沟通不够,学校之间缺乏事前的沟通,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没有达成谅解和一致;三是准备不够,当事各方没有认真对待,马虎草率,活动开展漏洞百出。

误区三,风气不正。不是为了增进了解,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改进管理,提高质量,而是不务正业,互相攀比,吃喝玩乐,作风虚浮。

误区四,流于形式。表面上学校与学校之间来来往往,也会坐下来探讨一些问题,组织一些活动,但是没有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失之空泛。参与的面不广,主题不集中。

误区五,思路狭窄。目前的校际合作,大多是以招生和考试为主,许多办学的根本问题未去涉及,合作的思路不宽,长期以来按照一种模式去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没有新意。

问题三:如何使校际合作富有成效。

1.拟定章程。协作也要有制度安排,在口头约定的基础上最好形成文字,大家遵照执行。学校可能有差异,办学背景和条件也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一个协作体,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都要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是学校之间情感的基础,从而构成协作的基础。

2.定好切点。协作活动要有一个主题,而且主题越小越好,越具体越好,准备得越充分越好,这就要求协作体的领导人要做好筹划,事先商定,早做准备。如,进行考纲分析,就应该确定每校中心发言人,分别负责不同学科,印发发言纲要,同时做出讨论安排。

3.认真操作。一旦确定了合作方式或者合作主题,有关各方就要投入人力物力,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实施。比如确定了联考,就要根据分工,确定命题人选,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命题质量;认真组织考试和阅卷,保证数据真实;及时互通情况,统一信息汇总,一起做出分析等。

4.形成纪要。每次协作活动完后形成一个纪要,将协作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汇总出一些成果。

5.培养风气。协作体必须要以研究工作、促进工作为主,要保证协作的效果。每次活动提前做好安排,牵头人要做好接待和服务工作,为活动营造良好的气氛;主持者要提前确定议题,告知协作体全体成员,以便研讨时有的放矢。总之,要精心准备,认真对待,坦诚相见,相互激励。通过协作,实现各方共赢。

6.不断创新。校际合作应紧跟形势和社会发展,顺应教学改革趋势,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使合作向纵深化、课题化方向发展。

上一篇:倾心打造“教工之家”倾力成全教师幸福 下一篇:内容or渠道 谁更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