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及双对数需求弹性分析

时间:2022-06-02 05:52:50

新时期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及双对数需求弹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F 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75(2014)-03-0001-09

① 该界定引自孙根年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新时期国内旅游的抗周期性及经济效应研究”。

② 杨丽.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13.

摘 要:2000年以来,我国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国内旅游进入快速增长期,呈现抗周期性的新特征。本文在形态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业抗周期的概念及两种表现形式。相关统计数据实证检验发现,2003年SARS危机后,2004年国内旅游强力反弹,2009年国民经济进入低谷期后国内旅游率先恢复,形成一种受短期波动影响较小的惯性增长。同时,本文依据1994年~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双对数模型,分析全国及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结果显示,收入需求弹性大于价格需求弹性,收入增长对居民国内旅游的推动作用大于价格的限制,形成了“刚性”的旅游需求,这是新时期国内旅游迅猛增长及抗周期性形成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国内旅游; 抗周期性; 双对数模型; 刚性需求; 惯性增长

收稿日期: 2013-09-08; 修订日期: 2014-03-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国内旅游的抗周期性及经济效应研究”(12BJY131)。

作者简介:

孙根年(1961-),男,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运行与危机管理,Email:。李晋华(1989-),女,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硕士生。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快速增长。新时期(2000年)以来①,我国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②,国内旅游进入新的加速增长期。2003年SARS危机后2004年国内旅游强力反弹,2009年国民经济进入低谷期后2010年国内旅游率先恢复,形成一种受短期危机事件和经济波动影响较小的增长惯性,我们称此为抗周期性。国内旅游的抗周期性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一定门槛且人均收入持续高增长条件下呈现的新特征,对该趋势特征的探讨是旅游经济学一个前沿课题。

传统观念认为,旅游业具有敏感性及脆弱性。早在1995年,Thomes E.Drabek通过访谈及问卷形式对全美9个社区的业主及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提出旅游业对潜在性灾难呈现出一定的脆弱性(Drabek,1995);梁增贤和解利剑(2011)以桂林为例,分析了旅游城市旅游经济的脆弱性。而与此相反,刘树成等(2005)研究发现,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摆脱了早期的大起大落,实现了波动周期适度高位的平滑化;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经济周期的平稳化现象(殷剑锋,2010)。在国民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推动下,国内旅游必将进入新的增长期。依据国家旅游局相关统计数据,从1994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人均收入增长了8.92倍,年均增长率为14.04%;国内旅游人数从1994年到2012年增长了5倍多,年均增长率为9.541%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而得。。探究其增长原因,多数研究者强调了收入对旅游业的影响,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和制约居民国内旅游需求的基本因素(孙根年,薛佳,2009),也有研究者从国内和国际等角度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黄秀娟,2004;宋咏梅,孙根年,2006;刘霁雯,2011),但选取因素略显片面。为了提高研究的可比性,本文借鉴其他行业,如用水(张宁,章胜,2010)、铁路(田晟,李彬彬,2009)、民航(田静,等,2009)对弹性的应用,并模拟入境旅游双对数模型的构建(姚沛,等,2011;张玉娟,2008),研究了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的关系和国内旅游弹性系数及其规律,并定量分析了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形成的动力机制。

以往旅游业需求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消费结构的分析上(周文丽,李世平,2010;程兰芳,2003),汪恒和唐玉娥(2001)阐释了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但以定性估算为主,并未对其进行定量深入分析。本文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首先比较旅游业具有脆弱性的观点,提出旅游业抗周期性的概念及其形态学表现形式;其次,利用2000年~2012年全国及城市居民国内旅游统计数据,从弹性角度进行模型化测度和内在机制分析,以探究新时期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形成的原因。

2 概念模型、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概念模型

抗周期性是相对于脆弱性而言的。所谓脆弱性是指系统易受外界影响,在外部危机事件冲击下而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衰落现象,表现为高敏感度、高风险性、低抵抗力和低恢复力;而抗周期性是系统强大后发展过程具有稳定性和恢复力的体现,是指产业波动周期的平稳化,表现为高应对能力、高反弹能力及较强的恢复能力(Janssen,et al.,2006)。2000年以来,国内旅游在国民经济和人均收入持续高增长的推动下进入新的增长期,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居民的国内旅游需求和旅游业的发展,受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具体表现为:首先,旅游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在经济下滑时,旅游收入受其影响较小且恢复迅速;其次,旅游业易受危机事件的影响,但在危机事件年份之后旅游收入先于国民经济反弹,出现了更高位的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复苏的带动力量。抗周期性是国内旅游面对经济波动或危机事件时所呈现出的韧性,其短期表现有抗经济周期和抗危机周期两种形式,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抗经济周期示意图

图2 抗危机周期示意图

图1中,国民经济增长呈现“U型”周期,即经济发展进入某阶段后,较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而难以恢复。然而,国内旅游在增长过程中呈现出了“V型”波动,即在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初期略有下降,危机中后期出现了率先恢复,整个危机期下降幅度小、危机周期短、恢复速度快。r1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低谷期,r2是经济周期影响下国内旅游增长的低谷期,r3是国内旅游恢复后进入新的增长期。因此,r2-r1表示旅游业下降幅度,r3-r1是旅游业恢复能力,(r3-r1)>(r2-r1)是抗经济周期的典型表现。依据近12年统计数据,2000年以来游客流量增长率较为平稳,保持在10%左右,旅游收入增长率除个别年份(如2002年、2003年、2005年及2008年之外),也都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率。新时期以来,当经济发展受到某些因素影响下滑时,旅游需求下滑有限,且提早出现回升,超过了经济恢复速度,成为经济增长的带动力量。

所谓后危机反弹,是指当遭遇突发性危机事件时,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出现相应的衰退,但在危机之后却出现“V型”反弹,时间上“危机周期”较短,危机后的反弹性增长远大于危机衰退,其实质是推迟旅游计划和危机后的补偿性增长。也有人认为,后危机反弹是危机之后的“井喷”,是旅游活动一种时间上的“延迟”或“补偿”现象(张广瑞,等,2005)。图2中,假设某年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增长率稳定),但旅游业发展受到危机事件影响后出现后危机反弹现象。其中,d1是受到危机事件影响后国内旅游跌幅点;d2是危机事件后国内旅游反弹高峰值;r4、r5分别是危机事件前后国内旅游的增长率。d2与d1的差值越大说明国内旅游在危机事件后反弹越强;r5-r4为危机事件后国内旅游出现的高位增长。

2.2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从形态学角度对国内旅游抗周期性进行探讨,定性阐释了其概念及短期表现形式,说明旅游业已经形成一种惯性增长,同时将抗周期的短期表现形式抽象化,建立概念模型,清晰地展现出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波动的差异。其次,为进一步探究其产生的动力机制,从定量的角度选取两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人均收入及旅游价格,来分析新时期国内旅游的增长态势,并以双对数模型为基础,得到收入需求弹性及价格需求弹性,由此阐释国内旅游刚性需求的形成机制。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农村旅游业起步晚、发展缓慢,所表现的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本文只选取全国及城市两个样本,分别进行模型构建及弹性分析。

旅游的价格需求弹性,是指旅游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反应变化关系,反映了价格相对变化引起需求量相对变化的程度。旅游的收入需求弹性,是指旅游商品的需求量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反应变化关系,反映了人均收入相对变化引起需求量相对变化的程度。本文选取影响需求与供给的3个关键因素:游客流量(国内旅游人数)、人均收入及旅游花费进行判定,得到的模型方程为:Q=f(I,P),并仿照CobbDouglas函数,根据实际进行改进,将其转化为双对数模型:

LnQ=LnK+E1LnP+E2LnI

(1)

其中,Q为游客流量,P为人均旅游花费(即价格),I为人均收入,E1、E2分别为价格需求弹性和收入需求弹性。

2.3 数据来源

本文以1994年~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基础数据包括全国及城市两个样本,旅游花费、游客流量、GDP总量和人均收入4个序列。①旅游花费包括游客人均花费与居民人均花费两种,一般而言,出游率小于100%时,游客人均花费大于居民人均花费;反之,当出游率大于100%时,游客人均花费小于居民人均花费。1994年~1997年的游客人均花费数据,通过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数据计算得到,1998年~2011年游客人均花费数据取自《中国国内旅游抽样统计年鉴》。城镇居民人均花费是由城镇旅游收入、城镇居民人口总数计算而得到。②游客流量及GDP总量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③人均收入分为全国人均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人均收入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城镇、乡村人口数及比重数据,以及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数据,通过公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重+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口比重”计算得到。

3 新时期以来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形态分析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用两大指标来度量。一是游客流量,其反应目的地的“人气”指数,游客流量越大、人气就越旺;二是旅游收入,反应了目的地的“财气”指数,旅游收入越高,旅游业所创造的经济收益越大。下面以全国及城市2000年~2012年数据为例,依据国内旅游抗周期性概念及短期表现形式,利用“人气”及“财气”两大指标对抗周期性特征进行实证检验。

3.1 全国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实证分析

2003年“非典”事件造成游客流量的大幅度下降,旅游需求增长出现了199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下滑,国内游客流量增长率为-0.91%,但是紧接着2004年出现了强烈的反弹,增长率达到26.67%,成为增长率最高的一年。同样,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由2003年的-11.24%增长到2004年的36.85%,并且在危机年份之后,国内旅游出现了持续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更高位增长,新时期国内旅游呈现出抗危机周期的新特征(见图3)。

图3 新时期我国GDP与国内旅游需求增长率变化情况

一般而言,经济的高增长带动旅游收入增长率的提升,经济的下滑也伴随着旅游收入增长率的下降。但是,2000年以来,旅游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自2004年高位反弹之后甚至持续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2008年到2012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在10%以下,2008年及2009年成为增长的一个低谷。旅游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在国民经济尚未恢复处于低迷期时,旅游业已经回升,旅游收入增长率远远超过了经济的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一支力量。这就是新时期以来国内旅游抗经济周期的典型表现。

3.2 城市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实证分析

在城市,旅游起步早、发展快且日趋成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23∶1,出游率与人均花费比分别为2.14∶1和2.89∶1杨亚丽,孙根年.城市化推动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时空动态分析[J].经济地理,2013(7):169175.。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 706元,是农村居民的3.1倍,城市居民游客流量占到了全国游客流量的65.3%,人均旅游花费是农村居民的1.86倍根据《2013中国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而得。。同时,城市掌握着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是与国际接轨的窗口,信息传递快,易受外界影响,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与周期性在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选取城市作为抗周期性样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见图4)。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较强的产业,当遇到危机事件时,人们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会取消或推迟旅游消费。2003年受“非典”事件的影响,城市游客流量出现明显下降,图中向下的箭头表示危机事件对国民经济或旅游业的影响。但2004年大幅度反弹,其反弹幅度达到30.77%,超过全国游客流量的反弹幅度。因此可以得出,城市旅游业发展具有恢复快、反弹大的特点,其抗危机周期特征更加明显。2008年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而城市旅游总花费仅在2008年和2012年稍有下降,在其他年份增长很快,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城市旅游发展具有先于经济发展的特点,城市旅游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这也就是我国国内旅游抗经济周期的表现。

图4 新时期城市GDP与旅游需求增长率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全国和城市的国内旅游都表现出高应对能力、高反弹能力及较快的恢复能力。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种抗周期性特征也将日益凸显。

4 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动力机制及双对数弹性分析

从经济动力学的角度讲,发展国内旅游主要受两种力量影响:一为收入增长和购买力增强的驱动力,另一为旅游产品价格升高、旅游需求减少的阻力。收入越高,收入需求弹性越大,国内旅游需求增长就越快;相反,价格越高,价格需求弹性越大,其需求就越受到抑制。因此,当收入需求弹性大于价格需求弹性时,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收入对出游的带动作用大,购买力增强,旅游发展迅速;当收入需求弹性小于价格需求弹性时,价格对出游的限制作用强,购买力减弱,旅游发展缓慢。本文采用1994年~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双对数模型得出国内旅游收入需求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以此揭示新时期国内旅游抗周期性的动力机制。

4.1 全国游客流量需求弹性测算

本文从人均收入、游客流量及人均花费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国内旅游出现的抗周期性新特征。由于1994年~2002年国内游客流量增长较慢,而2004年~2012年增长较快,考虑到

受“非典”影响,2003年的游客流量明显下降,因此剔除这一年,从而把全国的游客量

划分为1994年~2002年及2004年~2012年两个阶段。

(1) 1994年~2012年全国的双对数模型回归方程为:

LnQ=-2.68-0.782LnP+1.162LnI

(2)

模型以R=0.97057的拟合优度,较好解释了全国国内旅游需求的变化,F=129.957。总体来看,1994年~2012年价格需求弹性系数为-0.782,与旅游需求成反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即旅游价格上涨1%,游客流量将下降 0.782%。类似地,收入需求弹性为1.162,与旅游需求成正比,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上涨1%,游客流量将增加1.162%。此外旅游收入需求弹性大于旅游价格需求弹性的绝对值,说明收入增加对旅游需求的拉动作用,大于旅游价格上涨对旅游需求的限制作用,因此旅游业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

(2) 阶段一(1994年~2002年)的全国双对数模型回归方程:

LnQ=-3.053-0.237LnP+0.789LnI (R=0.97996 F=72.61)

(3)

(3) 阶段二(2004年~2012年)的全国双对数模型回归方程:

LnQ=-2.189-0.753LnP+1.0596LnI (R=0.9953 F=262.2498)

(4)

从总体趋势来看,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及收入弹性都有很大的提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旅游收入需求弹性在阶段二大于1,这就说明人均收入对旅游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强。

4.2 城市游客流量需求弹性测算

1994年~2002年城市游客流量增长较小,2004年以后游客流量增长较大,出游增长率在2003年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因此,剔除特殊年份2003年,将其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994年~2002年及2004年~2012年。

(1) 1994年~2012年城市双对数模型回归方程为:

LnQ=-5.029-0.997LnP+1.439LnI

(5)

模型以R=0.9795的拟合优度,很好地解释了城市旅游需求的变化,F=188.668。总体来看,1994年~2012年价格需求弹性系数为-0.977,与旅游需求成反比,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价格上涨1%,游客流量将下降0.977%。类似地,收入需求弹性为1.439,与旅游需求成正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上涨1%,游客流量将增加1.439%。旅游收入需求弹性远远大于旅游价格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因此,城市居民收入对旅游需求的带动作用非常大,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2) 阶段一(1994年~2002年)城市双对数模型回归方程:

LnQ=-6.334-0.836LnP+1.477LnI (R=0.9608 F=36.016)

(6)

(3) 阶段二(2004年~2012年)城市双对数模型回归方程:

LnQ=-6.365-1.34LnP+1.814LnI (R=0.97202 F=51.372)

(7)

从总体趋势来看,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旅游价格需求弹性及收入需求弹性都在增大,且都大于1。同时旅游价格需求弹性的变化要大于收入需求弹性的变化。正好说明了城市居民具有较强的出游意愿,在考虑出游花费问题的同时,随着收入的大幅度提升,也更加注重权衡价格与所获得的旅游享受的关系,旅游业在城市呈现出了一种稳定而又快速的发展。

4.3 全国及城市弹性比较分析

根据双对数模型,计算出全国和城市的收入需求弹性及价格需求弹性。首先,收入需求弹性为正,说明游客流量与人均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收入的上涨必然会导致游客流量的增加。收入需求弹性几乎都大于1,说明收入对旅游需求的拉动作用较大。其次,价格需求弹性均为负,说明游客流量与旅游价格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旅游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游客流量的减少。但价格需求弹性的绝对值都比较小,基本处于0.9以下,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即旅游价格的上涨对旅游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同时也说明我国居民对旅游价格的敏感性较差,价格对旅游决策的影响有限。

表1 全国及城市收入需求和价格需求弹性比较

从全国与城市的比较来看,城市的收入需求弹性均大于全国,说明收入对旅游的拉动作用在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此外,1994年~2012年及两个阶段中,价格需求弹性的绝对值都小于收入需求弹性,即人均收入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大,价格对旅游业的限制作用小,尤其在城市,旅游收入需求弹性要远远大于价格需求弹性。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人均收入高,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大,旅游成为居民消费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景区门票、住宿、交通费用、通信费用等上涨幅度有限,所以旅游总体价格上涨有限,尤其是对于收入较高的城市居民而言,价格并未成为阻碍其出游的关键因素。

5 结论

本文在对国内旅游增长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国内旅游抗周期性的新概念,根据对2001年~2005年和2008年~2012年具体表现,将其划分抗危机周期和抗经济周期两种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从人均收入增长和旅游价格变化两个方面构建双对数模型,利用1994年~2012年全国及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数据定量分析了其动力机制,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抗周期性相对于脆弱性而言,是旅游业波动周期的平稳化,是产品的刚性需求及产业的惯性增长,是国内旅游面对经济波动或危机事件时所呈现出的韧性,表现为高应对能力、高反弹能力及较快的恢复能力。

第二,抗周期能力是国内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从形态学角度看,国内旅游抗周期性的短期表现为:抗经济周期,即在经济下滑时国内旅游下滑幅度有限并能迅速恢复,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抗危机周期,即后危机期国内旅游的强力反弹。

第三,本文利用双对数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国内旅游收入需求弹性为正,并均接近于1,说明游客流量与人均收入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收入对旅游需求的拉动作用较大;价格需求弹性均为负,且绝对值较小,说明游客流量与旅游价格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旅游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导致游客流量的下降。

第四,从新时期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动力机制来看,国内旅游的抗周期性主要源于收入与价格的相互作用。旅游收入需求弹性大于旅游价格需求弹性,说明收入增加对旅游需求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旅游价格上涨的限制作用,由此形成了旅游的刚性需求。此为新时期国内旅游出现抗周期性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 程兰芳.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及其趋势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3(3):6367.

[2] 黄秀娟.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居民收人关系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5):3135.

[3] 梁增贤,解利剑.传统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1(5):4046.

[4] 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J].经济研究,2005(11):1021.

[5]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 孙根年,薛佳.收入驱动的居民国内旅游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9(5):1316.

[7] 宋咏梅,孙根年.中国城市居民旅游购买能力统计分析[J].统计分析城市问题,2006(2):5458.

[8] 田晟,李彬彬.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与GDP的需求弹性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123.

[9] 田静,黄为,李小群.中国民航国内客运需求价格弹性研究[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9(3):4147.

[10] 汪恒,唐玉娥.需求价格弹性在旅游经济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16.

[11] 殷剑锋.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周期平稳化现象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0(4):5673.

[12] 姚沛,刘喜波,张茜.基于双对数线性模型的北京市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11):1522.

[13] 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4] 张宁,章胜.基于双对数模型的城市居民用水需求弹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3):5153.

[15] 张玉娟.基于双对数线性模型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6] 周文丽,李世平.基于ELES模型的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2010(3):5053.

[17] Drabek T E(1995).Disaster responses within the tourist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13(1):723.

[18] Janssen M A,Schoon M L,Ke W,Brner K(2006).Scholarly networks on resilience,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within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global change[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16(3):240252.

An Analysis of AntiCyclicality and Double Logarithmic Demand

Elasticity of Domestic Tourism in the New Period

SUN Gennian, LI Jinhua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China)

Abstract:

China’s domestic tourism presents a new anticyclical characteristic since 2000, in which China’s per capita income reached $ 1000. The domestic tourism demand and expense have undergone a great increas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developed at a rapid pac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this paper defined the anticyclicality of domestic tourism, explained its shortterm performance, and conducted an empirica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ortterm economic fluctuations impact on domestic tourism is relatively small, it rebounded first after the SARS crisis in 2003 and restored fast in the 2009 economic downturn period; it created a sort of inertia growt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 series of 1994-2011, it established a double logarithmic model and calculated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and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ulling effect of income on travel demand, which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new period of China’s domestic tourism, is far greater than price restrictions that forms a rigid demand for tourism.

Key words:

New period; Domestic tourism; anticyclicality; Double logarithmic model; Inertial growth; Rigid demand.

上一篇:慢半拍,蜗牛成长不烦恼 下一篇:小班长交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