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的美术教育思想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6-01 09:06:48

吴冠中的美术教育思想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承物质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则是社会教育活动中培养学习者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趣味、增进学习者的美术知识和训练其技能的活动。美术教育是培养美术家不可逾越的必要阶段。

[关键词]吴冠中;美术教育;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065-02

一、宏观美育――吴冠中美术教育思想的主旨

吴冠中的宏观美育观来源于其恩师林风眠先生“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活动,促进社会美育为宗旨”、?q?“以期实现社会艺术化的理想”?r?的深刻影响。“我强调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连美丑都没有辨别能力,其后果多么可怕,这会有失国格的!我们搞艺术的都有不可原谅的责任!”?s?吴冠中对社会上美盲多于文盲的现状深感不安。他认为,美术教学应当让学生明白:“一个用他双手工作的人是劳力,一个用他手和脑工作的人是工匠,一个用他手和脑和心灵工作的人是艺术家。”?t?引导学生建立起积极健康进步的美学观念,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和艺术鉴赏力,使之有理智、能敏锐地感受客观世界,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美是客观的存在,但是需要通过人的主观感知,通过对于客观存在的美的观照形成审美活动。审美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人类的审美对象除自然物以外,还有通过美术创作创造出的人工物。美术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无论多么完美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如果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对个性特点和审美心理的培养和发挥,那么教育已经失掉了它本身应该具有的活力。“同是,许多人看不出黄色与美感的区别,这不能不归罪于我们审美教育的落后。”?u?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承物质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则是社会教育活动中培养学习者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趣味、增进学习者的美术知识和训练其技能的活动。美术教育是培养美术家不可逾越的必要阶段。

二、掌握形式美是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美术》杂志1979年第5期上发表的《绘画的形式美》和1981年第3期上发表的《内容决定形式》两篇文章,集中地反映了吴冠中在几十年中对艺术实践和对美术教育的长期思考:“形式规律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形式美是美术作品成败的决定因素,形式美有其独立的科学规律,强调形式美是美术院校的主食,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是运用形式这一惟一的手段来为人民服务的,要专门讲形式,要大讲特讲……”他认为:“作为一个画家,自己工作的主要方向是形式,不是不要思想,不要内容,而是思想、内容、意境都结合在形式的骨髓之中,它们随着形式的诞生而诞生,也随着形式的破坏而消失。”因此,他得出结论:“内容不宜决定形式,它利用形式、要求形式、向形式求爱,但不能施行夫唱妇随的夫权主义。”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作者的情绪和感受,甚至形式本身也就是造型艺术的内容,那么形式是不是内容决定的问题我是无意去探究的,但愿我们不再认为惟故事、情节一类才算是内容,并以此来决定形式、命令形式为之图解,这对美术工作者是致命的灾难,它毁灭美术!”

形式美即为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美术教学,应该讲美的规律、美的性质、形式法则。”?v?“美术教师主要是教美之术,讲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笔者认为形式美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描画对象的能力只是绘画手法之一,它始终是辅助捕捉美感的手段,居于从属地位。而如何认识、理解对象的美感,分析、并掌握构成其美的形式因素,应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美术院校学生的主食。”?w?美术作品的内容好固然重要,但若无新颖的形式和成熟的表现技巧,即便内容再好也会苍白无力,无法打动观众。

重视绘画中的意境,但意境往往结合在形式之中,首先要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美不美的关键存在于形式之中,形式如何能美,有它自己的规律。画得‘像’了不一定就美。美和‘像’并不是一码事 。”主张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视觉居于一切感官的首位,造型之妙就怕看不出来,如果能看出来,就能够画出来。”只有先认识自然对象的美之所在,仔细分析其形成之因素,然后认真捕捉这一因素,突出表现这一因素,画面才能明显呈现其对象之美感。因此说,“画家的‘慧眼’远比其‘巧手’更珍贵”。?x?造型艺术当然需要描摹客观物象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着眼于观察认识对象的形式美,要练出能捕捉、表达这种形式感的能力。面对自然对象,“关键问题是能否敏锐地捕捉对象的美”。?y?“构图问题是画面安排的形式问题。”???构图“首先要重视形式,探讨形式美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重表现是首要的教学法则。重视表现并非轻视描写的基本功,强调苦学、苦练,但掌握技术和技巧并非目的,一切描写的技术和技巧都要服从于艺术表现,表现是一个纲领,而描写是辅助手段。“学习如何表达对象之形貌,其法有限; 而如何表达对象之美感,其道无穷,因关系着作者的审美观之发展。”???

吴冠中的另一条教学原则是重感受、重感觉和直觉,包括错觉和直接经验,因为艺术家审美直觉的敏锐性、丰富性、深刻性与否,直接决定了艺术创作的质量。“美是一种感觉。” “感觉中夹杂着错觉。错觉者,带着感情之眼所见之美之形态也。”???艺术家创作时一定要“有感而发”,这个“感”就是感受、感觉和审美直觉。而艺术家审美直觉的敏锐性、丰富性、深刻性,对其作品的创作质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离开火热的生活,关起门来“闭门造车”,是找不到艺术感觉的。“不同的感觉催生不同的表现手法,忠于情则法无定型。”???这正是由造型艺术把握客观事物的独特性所决定的。正是由于艺术家的审美直觉,是以早已积淀了与审美对象有关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为基础的,是最敏锐、最鲜活的,往往能直接切入事物的本质。也由于敏感与激情才引发了错觉。错觉之母是感觉,感觉之母是感性。因此,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激活自己的感性和想象,用拟人化、移情法来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客观对象,这样由我及物、由物及物、由物及我,达到物我合一,在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交流中努力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

三、“因材自教”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原则

吴冠中的另一条重要教学原则是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艺术个性的鲜明性和独特性是每个艺术家成就艺术风格的前提和条件,“务必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出发,创造能表达这种独特感受的画法”。???启发学生如何去发现和挖掘自己的艺术个性,并去强化它,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风格。美术教育因其特性,必须首先承认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人。它要求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相信学生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现代美术教育是对传统教育中不利因素的摒弃,是教育理念与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

人才的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中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但是,教学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因为知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远不能满足学生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教学应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知识更新。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技能技巧训练中,不框定模式和风格,引导学生多探索、多研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因材自教”,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启示

明确的教学目的是美术教育成功与否的保障。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限于培养艺术家,也在于培养广大民众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整体的文化品位与素质修养。美术教育是培养人视觉经验最为有效的手段,是指向人的价值和素质的教育,相对于理性教育,它又侧重于感性教育和情感升华。???

美术教育必须把培养感性能力放在核心地位,简单的知识学习无法获得感性能力,只有通过引发、激励,积极地感受和体验自我与外在客体的交流,积累经验,才能促成美术特有的思维和艺术认识论,获得审美与美术实践能力。一味地的技法训练,是将手段与目的混淆。美术教育的过程,更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过程。

美术教育是艺术个性的启发和培养过程,学习过程中依循个人的艺术气质和审美爱好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才可能形成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立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因材自教”,把学生已有的经验、技能和所学的新内容以及情感价值观、审美观自然地融会到一起。

只有坚守与自律,艺术才能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长足发展下去。作为艺术的教育机构,艺术学院更应当在根本上秉持此理。美育是人类用社会实践所创造的美来进行自身建设的一种手段,不同于艺术教育,但艺术教育是美育最基本、最有效,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方面。

[注释]

?q??r?林风眠:《致全国艺术界书》,《林风眠研究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s?周玉明:《吴冠中:晚年风景》。

?t??v?《远离美术――许宏泉访谈》,《美术论坛》,2004年第2期。

?u?《油画之美》,《吴冠中文集》,第344~345页。

?w??x??y???????吴冠中:《东寻西找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吴冠中:《吴冠中谈美》,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版。

???周玉明:《寻找视觉艺术天堂》,《文汇报》。

???王宏恩:《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模式的反思》,《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年第1期。

上一篇: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概要 下一篇:大自然的杰作:科罗拉多大峡谷悬空玻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