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核心价值观探微

时间:2022-07-01 09:29:43

[摘要]伊斯兰教是全面而平衡的宗教,注重天道和人道的结合。敬主爱人是伊斯兰教的宗旨,也是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观。其内涵不仅体现在人与主之间关系的和谐,更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伊斯兰文化;价值观;敬主爱人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053-02

在伊斯兰文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人与造物主之间和谐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因为人是由造物主创造的,人类,无论哪个民族或种族,都是真主的子孙,本是同根生,理应相亲相爱,和谐相处。敬主爱人是伊斯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敬主是人与造物主之间和谐的基础,爱人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础。

一、敬主――人与主的和谐

敬主爱人的思想并非是断章取义、一味附和,它完全来自于经训的教导,翻开《古兰经》,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经文:“你当向那些人报喜,他们信主且行善他们的报酬是诸多下临诸河的乐园。”“信主且行善的人他们将有不间断的报酬。”“以时光盟誓,一切人都在亏折之中,惟有那些人则不然,他们信道且行善,他们以真理相劝以坚韧相勉。”(《古兰经》103∶1―3)类似的经文在《古兰经》中还有很多。以上经文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无论他们是获得乐园的报酬还是不间断的报酬,还是不受亏折,他们都是同一种人即信道且行善的人。曾论述说:“没有什么比信仰真主及造福穆民大众更可贵的事情了,也没有什么比违背真主和殃及穆民大众更可恶的事了。”其实,信道而且行善就是敬主爱人,因为信道者必会敬畏真主,行善是因为博爱他人。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爱人以敬主为动力和源泉,而且爱人又是敬主的一种体现。

根据伊斯兰教的哲学概念,敬主属于天道,爱人属于人道,因此,敬主与爱人的和谐也是天道与人道的和谐;又因为敬主和爱人分别属于人与主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所以敬主与爱人的和谐,也称人与主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之间的和谐。

敬主和爱人是伊斯兰文化的宗旨,也是伊斯兰文化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核心。伊斯兰文化提倡敬主与爱人兼顾,天道与人道并行,天道为本,人道为用。即使是最基本的宗教功修――“急、礼、斋、课、朝”,其形式虽为拜主,但其功用都是爱人。倘若一个人仅履行宗教功修,而没有以高尚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去爱人,那么,他并不算一个虔诚的信士。伊斯兰教认为,如果敬主而不爱人,则敬主不诚;而爱人不敬主,则爱人不诚。有关拜主与爱人紧密联系的经文在《古兰经》里比比皆是,如:“你们当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当孝敬父母,当善待亲戚,当怜恤孤儿,当救济贫民,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仆人。”(4∶36)《古兰经》从不单纯强调天道――敬主,总是将天道与人道维系在一起,把敬主落实到爱人上,又把爱人回归到敬主上,二者相得益彰,水融。

先知还把爱人升华到信仰的境界,甚至把爱人作为信仰的条件,他说:“爱人如爱己,方为真信士。”这一理念被称为“伊斯兰教的黄金律,也是具有普世意义的世界宗教的黄金律”。足见在伊斯兰文化中,天道与人道关系之密切。其实,儒家也提出“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理念,但是由于儒家没有,也没有把这一理念升华到的地位,因而缺乏爱人的终极目的性。

伊期兰教认为,真主创造人类并为他们派遣使者,其主要目的就是让人类崇拜真主,并在其派遣使者的带领下规范道德,实践道德。《古兰经》中说:“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51∶56)因此,对真主的敬礼摸拜、对先知的顺从是穆斯林道德规范的前提,缺乏敬主的诚意,就没有健全的道德信仰,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道德情操、道德修持和道德准则。敬主,不仅是的基础,而且是一切善行成功与否的有力保障。

二、爱人――人与人的和谐

伊斯兰教是全面而平衡的宗教,关注全人类的福祉,倡导敬主爱人的博爱精神,要求穆斯林不仅爱真主、爱使者,还要爱人类、爱万物。这种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要有具体的实践。爱真主,就要敬拜真主,行真主所命,止真主所禁;爱使者,就要跟从使者,遵行圣行;爱人类,就不要互相歧视,相互为敌,而要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相互帮助。伊斯兰教认为,真主为人类赋予了理智和灵魂,人类肩负着为真主代治大地的职责,是真主创造万物中最高贵的,在宇宙间享有至高的尊严,因此,人类生命神圣不可侵犯。《古兰经》中说:“凡枉杀一人的,如杀众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众人。”(5∶32)基于这样的思想,伊斯兰教严禁侵害生命、亵渎人类尊严的各种行为,保护人的生命、荣誉、财产不受侵犯,并且赋予受侵害者自卫的权利。《古兰经》要求人们“亲爱近邻、远邻”。“近邻”和“远邻”既指穆斯林,也包括非穆斯林。公元622年,先知在创建麦地那穆斯林政权的过程中,容纳了所有生活在麦地那及其周边地区的不同族群、不同者。在这个政权里,穆斯林、犹太教徒、多神教徒和具有各种信仰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先知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这一原则,他与麦地那的居民共同制定了为所有人所遵循的一个,即著名的《麦地那》,对于非穆斯林,只要他们不反对穆斯林,不与穆斯林为敌,就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其和名誉不受侵犯。公元630年,先知率领穆斯林大军由麦地那打回故乡麦加,人们预料这回他要报复那些曾经迫害过他甚至企图谋杀他、双手沾满穆斯林鲜血的麦加贵族当中的多神教徒,而他却一一赦免了他们,表现出了伊斯兰教的仁爱与和平精神。

尊老爱幼、慈善怜悯是伊斯兰教爱人的一个重要体现。伊斯兰教认为,人类和自然都是真主的造化,因而子嗣应该尊老爱幼,推己及人而敬孝父母、怜惜同胞。人类中的每个成员之间不应有敌视、仇恨和任何伤害,应当相互同情、怜悯,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古兰经》里多处记载有要求穆斯林孝敬父母、尽人子之道的教诲。

《古兰经》说:“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的母亲辛苦地怀他,辛苦地生他,他受胎和断乳的时期,共计三十个月。”(46∶15)特别强调母亲在抚育儿女成长时所付出的艰辛。又说:“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那么,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侍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像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17∶23―24)先知尤其重视对母亲的孝敬,曾说“天堂就在母亲脚下”。这些经训说明伊斯兰教把善待和孝敬双亲看作是每个穆斯林必须的道德修养,对穆斯林家庭伦理观有重要的影响。道德生活最主要的内容和标志就是仁爱,仁爱是人类精神世界永恒的需要,得到了爱,心灵就得到了安慰,付出了爱,良知就得到了满足。没有爱人生就会缺乏意义和乐趣,就谈不上真正的幸福生活。伊斯兰教认为人类同出一源,是一男一女的后裔,这一同源血亲关系把人类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强调人类的整体和谐、仁爱相待,把真主的仁慈之爱播撒于人类,使全人类都沐浴在真主爱的阳光雨露中。广泛平等地怜惜一切生命,是伊斯兰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先知曾说:“人类就像一个完整的肌体,一处患疾,全身疼痛。”又说:“有信仰的人互爱互助,如同一体,一处有病,全身失眠。”“信士如一人,眼痛全身难受,头痛周身不安。”还说:“具备慈爱幼小、尊敬长辈、善待下属三种美德者,必进乐园。”“不慈小孩,不尊敬老人者,不是穆斯林。”“不慈爱人者,就得不到真主的慈爱;不慈爱人者,也得不到别人的慈爱。”“你们慈爱大地上的所有人,真主必慈爱你们。”可见,穆斯林爱人思想所蕴涵的平等、宽容、互相尊重和与人为善的博爱精神,对于当代社会营造和谐的道德氛围不无裨益。

伊斯兰教在要求穆斯林对独一敬拜、顺服的同时,要每一位穆斯林应以先知的言行举止为榜样,宽容大度,广恩博施。先知时时教诲穆斯林必须有仁爱慈悲的胸怀,要坦诚相见,宽怀大度,不要相互猜疑,通过信任与理解保持群体的和睦相处。(49∶12)不仅对待教胞要有慈悲仁爱的心怀,而且对所有需要救助的人都应以慈悲的胸怀广恩博施。

事实上,按伊斯兰教的说法,圣人也会有过错(如人祖阿丹夫妇偷食禁果),只是他们所犯过错与常人不一样罢了。在伊斯兰教看来,由于人性的弱点,人难免会犯错误,会有过失。只要悔过自新,痛改前非,真主尚且能宽恕人,基于对人的这种认识,伊斯兰教要求人们对待同胞的过失,既要指出其错误所在,促其改正,又要对有过之人宽容大度,不能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清代伊斯兰学者马注先生说得好:“能慈骨肉者,谓之独善;能慈同教者谓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谓之公善;能慈禽兽、昆虫、草木者,谓之普善。”这就要求穆斯林不但要爱自己的骨肉,而且还要爱有共同信仰的人――穆斯林;不但要爱有共同信仰的人,还要爱有不同信仰的全人类;不但爱自己的同类――人,而且还要爱整个大自然(包括自然界所有的动植物)。不断扩大爱的边界:爱同胞、爱同道、爱同类、爱异类,提高爱的层次,升华爱的境界。当然,这所有的爱,都有一个前提,就是爱真主。敬真主的最高境界就是爱真主。

[参考文献]

[1]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2]马明良.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3).

[3]潘世杰.论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J].回族研究,2009,(1).

[4]清・马注.清真指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5]高占福.从《清真指南》看伊斯兰教的人道思想[J].中国穆斯林,2011,(3).

上一篇:试论陇南石窟\石刻与陇蜀交通 下一篇:浓墨率真 泼洒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