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新应用

时间:2022-06-01 03:11:29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新应用

摘要: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民间游戏以其具有的多样性、科学性、趣味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幼儿的体魄健全、能力发展、品格培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创编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312-02

1.民间游戏的创编

结合时代特色,我们依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本着"提高安全性,增加趣味性"的原则将上述游戏改编与创新,使其符合新时代幼儿发展的身心需要。经过四个月的幼儿园实践与不断修改,我们创编了六个适合幼儿活动的新游戏,分别为小班的《云娃娃》、《神奇小火车》,中班的《水果总动员》、《青蛙回家》,大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勇往直前》。在此,我将着重介绍其中的两个游戏。

1.1 游戏《云娃娃》的创编。《扯轱辘圆》是山西大部分地区儿童常爱玩的集体游戏之一,各家各院的孩子走到一块空地上,互相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儿,一边走动转圈,一边唱歌;《吹泡泡》游戏中,大家一起手拉手边走边念儿歌后站成一个圆形,并在老师指令下或者幼儿自己儿歌的指令下做变大变小、变高变低的动作。在这两个游戏中幼儿的行走、转圈、蹲起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其玩法单一,形式老套,内容单调,无法引起幼儿的浓厚兴趣,致使这些游戏在时展中被冷落,慢慢被遗忘。

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小班幼儿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目标与要求,结合幼儿实际能力水平,我们在创编新游戏的过程中采用《扯轱辘圆》、《吹泡泡》两个游戏的形式及游戏动作,并加入新的歌谣,进一步增加幼儿游戏的动作,丰富游戏内容。游戏中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根据儿歌的歌词做动作。"一群云娃娃"――幼儿手拉手转圈;"开心笑哈哈"――手拉手转圈;"风吹我变高"――幼儿手拉手举起来,双手举高,脚尖踮起;"雨来我落下"――所有幼儿手拉手蹲下;"七彩阳光里"――双手举起并抖动;"我们来变化"――手放开,所有幼儿 360 度原地转圈;"变成小鸟飞飞,变成小鸭嘎嘎,变成小猫喵喵,变成小兔跳跳"――幼儿根据儿歌做动作;"天黑要回家"――所有幼儿抱团;"明天再见吧"――所有幼儿做摆手的动作。

在新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根据歌谣歌词做出不同的动作,"踮脚、手举高、跳跃、下蹲、胳膊摆动、转圈"等动作,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协调性进一步提高;儿歌的引用可渐渐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幼儿根据歌词做动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能力。

1.2 游戏《青蛙回家》的创编。游戏《青蛙回家》适合中班幼儿的活动,该游戏由民间传统游戏《青蛙跳荷叶》改编创新而来。在传统的《青蛙跳荷叶》游戏中,教师将呼啦圈排成两列,让幼儿分成两组,待老师发出口令后,幼儿同时双脚跳入第一个呼啦圈内,然后依次跳入第二个、三个……直至最后一个。在这一游戏中孩子的跳跃能力得到了发展,但是游戏的趣味性、多变性不足,让孩子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难以长时间的保持。

这一游戏中,我们将单纯的跳圈变成了让孩子先跳圈,再翻圈,再跳圈……到指定地点后又两人合作转圈前进到达终点。

这样游戏中动作的变化性使幼儿参与的兴趣可以很好地保持,也让孩子跳、翻、转、平衡协调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整个游戏以"青蛙回家"的故事情景贯穿,在跳的过程中孩子们为了让青蛙顺利回家怕掉进水里所以都尽力跳到荷叶上,然后两人合作跳入大荷叶顺水流旋转漂到家里,在家里还有小伙伴的召唤。这样融入了故事的内容,使游戏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具挑战性,孩子对游戏充满浓厚的兴趣。游戏中孩子们按顺序进行,学会了等待、轮流,让孩子们对规则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2.应用效果

我们曾先后在张家港市各城市和乡村幼儿园进行了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城市幼儿与农村幼儿在动作发展水平,认知发展等方面均有所差异。我们针对具体问题对游戏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经过多次实践,我们的游戏符合城市与乡村不同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开展状况良好,效果显著,深受幼儿与教师的欢迎。

孩子们以极高的兴致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乐此不疲,在轻松愉快地游戏氛围中,幼儿的各领域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性格品质进一步塑造完善。孩子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游戏,其现实生活发展也决定了幼儿需要游戏来充实自己的童年生活。实践证明,这六个游戏适合在幼儿园表演区、角色扮演区、益智区、体育活动区等各区域组织开展,它们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美味豆"。

3.民间游戏的概念

民间游戏是一种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的;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并积淀和蕴含着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情结;折射和反映着当地和整个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的嬉戏活动。民间游戏分为儿童游戏、斗赛游戏、季节游戏、歌舞观赏游戏、杂艺游戏、智能游戏、助兴游戏以及博戏等。儿童游戏例如最为树脂的老鹰捉小鸡、跳背、骑竹马等等只在儿童之间进行的游戏活动。斗赛游戏例如斗鸡、斗画眉等驱使一些动物相斗以取乐的游戏。季节游戏例如放爆竹、元宵花灯等在一定季节集中开展的游戏。歌舞观赏游戏指舞龙舞狮等以观赏民间文娱活动为主的游戏。杂艺活动包括放风筝、抖空竹等。

4.结语

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新应用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关键在于教育者们对民间游戏价值的真正理解以及拥有创新的意识和改编的能力。幼儿教师要用心发现,用意创造,用情体验,把握民间游戏的精华与优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编,使得民间游戏重新回归幼儿园,重新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G].2012. 10.

[2] 董旭花.幼儿园游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78

上一篇:语文教学如何与电教媒体相互整合 下一篇:低年级写作起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