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名医 第1期

时间:2022-06-01 02:32:19

引子

细心的读者也许能记起2002年8月31日《武汉晚报》在“扶助行动”栏目中,以头版刊登两幅照片和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武汉市75中读初一的王颖(女)突患一种“代谢性肌病”的怪症。她不能行走,不能自主呼吸,连吞咽都极其困难。江城著名的一家大医院也承认此病发病机理不明,难以医治。死神一步步地逼近这个年仅15岁的小姑娘。《武汉晚报》、《楚天金报》、《武汉晨报》先后以醒目标题报道了濒于死亡的小姑娘的惨状。捐款单和慰问信络绎不绝地“飞”向小王颖的病床。武汉市江岸区惠济医院的谢国来大夫也加入了救助行列。他捐出了一包包奇形怪状的中草药。并强调:停服其他所有的医药,独服他的煎药。小王颖服下谢国来的“苦汤”后,身体神奇般地康复,症状一天天的减轻,一直到完全恢复正常。整整三年过去了,谢国来医生的“独门绝技”仍还留在江城人民的脑海中。随着各类媒体的不断宣传,他的知名度也愈来愈高,求医问诊的病人也日渐增多,各种医学交流活动也多了起来。

2005年7月,“第46届世界传统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在奥地利召开,谢国来应邀出席并发表学术报告,借以弘扬中国中医的博大精深。正在这时,上海市的一个求救电话打到武汉,指名点姓地要找“中医奇才谢国来”。

上海滩呼救505!

谢国家来医生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还是温热的传真件。为了让第一手资料不走样,现原文照录:患者马璐莎,女,15岁,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北大街姜周路42弄1号。今年(2005年5月2日),患者突然发病,右脸、双脚肿胀,已不能下床行走。两周后,四肢浮肿,状如皮球,按压无印。三周后肿胀到胸口,伴有吞咽刚难。5月25日,住进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断为“多发性肌炎”,又称“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吞咽困难,连白开水也不能喝。后两周,医院发出数张“病危通知单”,临床诊断:无治愈希望。目前症状:肺功能衰竭,输氧气,不能吞咽,口水黏液外流。胃部出血,三个(十),病危!

2005年7月25日,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栏目中的一位女记者和摄像师在病床前直接采访了马璐莎。小姑娘插着氧气管,一对暗淡无神的大眼睛盯着镜头,她告诉记者阿姨:“我得的这个病治不好吧,我听医生给妈妈讲了的。医生还说,住一天院要交1000多元钱,要想治好,要80万至100万元,妈妈哪来这么多钱哪!”神志清晰的小璐莎竟一字不漏地听到了医生和妈妈的对话。末了,小璐莎请女记者拿来一张白纸和圆珠笔,颤颤悠悠地在纸上写道:求求你们,让我死,我不怪你们。女记者没料到小璐莎会写出这种绝笔!摄像师也惊呆了!镜头长时间地停留在纸上。滚烫的热泪从女记者脸上落下,在场的亲人和街坊失声痛哭。

据调查,收看到这一幕的上海人已逾千万,这一刻,无不抽咽垂泪。

谢氏奇才再施妙手

谢国来医生放下从欧洲各国带回的医学资料,开始一字一句地阅读马璐莎的病历,由于是传真件,情况不是非常详细,他又调阅了她从住院到出院及再次住院的全部病历。整整一个通宵,他浮想联翩。

带着几十年临床的经验和大学读书时积累的深厚学识,他郑重开出5剂中药。

特快专递日夜兼程将药送到奄奄一息的小璐莎的床前。

望着一大碗褐色的中药,有人半信半疑,有人祈祷上苍,有人来做最后的诀别。就在服药的前一天,上海电视台派记者再次来到马璐莎的床前作最后的探望。

从鼻饲管流进胃里的中药“喂”完了。小璐莎痛苦而又疲惫地昏睡过去。

漫长的一夜,短暂的10个小时,当早晨的第一抹阳光出现时,小璐莎轻轻喊着:“妈,帮我把管子拿掉!”,她父母惊呆了!闻讯而来的邻居们惊呆了!

文/晓华

医学奇迹的曙光照到了马璐莎的病榻前。

小璐莎自己用嘴巴喝水了,好顺畅地喝完了一小碗稀粥。

一天、二天、三天,小璐莎大碗大碗地喝着谢医生的“苦水”。

小璐莎自己能翻身了,自己能在床上坐起来了。小璐莎在父母的搀扶下能下床活动了。

上海朱家角镇的秀才谭小天赋诗传真给谢国来医生:江南古镇传新风,黄鹤楼头爱意浓,少女花凋逢救扶,峰回路转立奇功。(马璐莎康复有感)。

克癌功坚显身平

俗话说,郎中要老,木匠要巧。讲述的是医生的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005年7月中旬,一位骨科老医生扶着他的老伴辗转找到谢医生,武汉市惠济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见这位叫秦腊枝的女病人,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她年逾6旬,肚子大得如倒扣的锅,连坐都坐不下。谢医生一问病情二看病历,心里暗暗叫苦:病人是典型的肝硬化腹水晚期。

谢国来仔细看完她的住院病历,望闻问切的诊治一完,提笔开了5剂中药。

连续三天的苦水灌得她越发烦躁不安。哇!从第4天开始,她自觉身子“轻”了。老医生仔细一摸,真的怪了,腹部明显瘪了许多。再按谢医生的嘱咐,重开6剂量的药,腹水大部消退,肿脚也基本恢复正常。她激动嗔怪地抓着老医生的手:“死老头子,咋不早点找谢医生呢?以前白白花了6万多元钱哪!”

让谢医生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叫张采良的淋巴癌病人。此人在另一所著名大医院住院化疗、放疗多次。但是,体内一块鸭蛋大的肿瘤就是不消,如顽石一般,发展到后期,生命已如游丝。医院已明确指出: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已无治愈希望。

谢医生接手后,开出了药方和草药,同时也明确告知,病情时间长,不可能一两个月见效。病人自己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来吃谢医生的药。

一个月过去了,60天过去了,一个季度过去了,癌肿日渐缩小。又一个季度过去了,他再找谢医生时,被谢医生一顿呵斥:“到大医院拍片,结果出来后找我!”

天啊!张采良的拍片结果出来后,肿块完全消失,几乎没留痕迹。

这些被治愈的患者都夸他是神医的时候,谢医生却沉默了。他缓缓地说:“不断地研究肿瘤的发病和治疗规律,及时总结归纳成败得失,这也是与时俱进的治病之道吧。”

上一篇:爱的屏风 第1期 下一篇:高八度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