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之日常教育管理浅谈

时间:2022-06-01 02:14:14

辅导员工作之日常教育管理浅谈

摘 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有思想、有冲劲、有潜力,也易消极、易片面、易盲目。他们发展无定式,可塑性很强。因此,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至关重要。文章试从激发青年大学生内动力的角度,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几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和梳理,以期通过多方面的协作努力,达到为家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辅导员 日常工作 教育管理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充满朝气、思想丰富、逐渐成熟,但有时也存在幼稚冲动、认识片面、言行简单的不足,总体上发展无定式,可塑性很强。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引导,使之符合国家建设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青年学生如茁壮成长的树木,对他们的严格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管在理中、严在格内,把激发青年学生“凝聚力量、实现梦想”的内动力作为第一要务,并要把学生的学习成才和安全成长结合起来,用安全成长筑牢学习成才的基础,用学习成才伴随安全成长的全程。抓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和引导,底线是人身安全,重在预防事故、化解矛盾、凝聚力量,为大学生群体的成长、成才创设条件、夯实基础;难点是平时管理,难在精神层面的正面引导和培养,促进内省、启发自觉,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助推核心原动力。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对于激发青年学生树立目标、汇聚力量、实现梦想、增进友谊、促进学习、推进活动、维护秩序、预防事故,都有重要意义。

一、抓好以“团结、互助”为核心的宿舍精神的培养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基本场所,五湖四海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就要有融合、有团结、有互助,这些正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学日常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必须辐射、覆盖到每一个宿舍。当前,受多元思想和诱惑的冲击,很多大学生在宿舍生活、师生交往、班级和校园文化活动等诸多方面,或多或少地缺失一些积极向上的因素;也有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是合格的,但在团结互助上,往往不尽如人意。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积极培养集体主义、相互协作的观念。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集体生活中,就是要用集体主义的视角分析问题、用集体主义的方法解决问题、用集体主义的理念指导实践,把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放在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用合作的目标引领学生参与宿舍生活。如:宿舍成员一起讨论学习、一起整理卫生、一起娱乐活动,等等。在心理上彼此认同,消弭分歧,产生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其次,要积极培养崇尚荣誉、团队至上的意识。崇尚荣誉,最重要的是要创造荣誉,鼓励大家争做学习知识、工作实践等方面的先行者和领头羊;团队至上,就是要努力形成人人为团队荣誉而努力的良好氛围。要明确地告诉青年学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明确地告诉青年学生:今天所有的努力,是为了明天、幸福的生活;今天不努力,明天只能毫无荣誉地生存——以此激励大家求同存异、共同努力、积极向上。

二、做好以“成长、成熟”为需求的人生道路的引领

大学阶段,处于黄金自主发展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速成型。大学生辅导员有义务、有责任,让青年学生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把有意识地改变自己,作为改变心中世界的起点。新生代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缺少集体生活磨炼,缺少社会经验历练,说话、做事,时有以自我为中心、考虑不到他人的情况;时有经不住诱惑、经不住挫折的情况;时有畏难心理、不会解决矛盾的情况,等等。这些都将为宿舍安全、班级团结埋下隐患。幼稚莽撞将会增加矛盾和危险,成熟稳重才能带来团结和荣誉。成熟起来,首先要善于处理好面对的所有工作,哪怕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面对工作挑三拣四,喜欢的就加紧做,不喜欢的就放一边,只能说明认识出还存在局限;把不喜欢的工作也同样做得很好,才是人生更成熟、更全面的体现。人生成长如行路,会有平路、有上、下坡。在顺境中需要谨慎,因为“最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在逆境中也不能退缩,否则,这极可能会成为彻底失败的开端。其次,要真正懂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引导青年学生常考虑到他人的想法、意见,不能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认识和做法。要善于沟通、勤于换位、远离角斗、追求双赢。要善于否定自己的偏激和不成熟,这是深刻的思想活动。人生难能可贵的,是在无人督导的情况下,管好自己、努力进取。回顾历史,没有哪位伟大的人物不是这么走过来的。宽以待人是一种境界,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这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智慧。五湖四海的青年学生住在一个宿舍,难免会有矛盾,这时大家互让三尺,依旧是个朋友,大肚能容,天地自宽。

三、狠抓以“学习、实践”为基本经验提升综合能力

大学初始时,学生大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学毕业前,学生的能力已经伯仲显现;再过数年,他们的境况必定千差万别。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他们有没有把主动学习、积极实践放在了第一位。大学是青年学生在即将进入社会之前的一个最重要的加油站,这里有丰富的基础知识,有基本的社会经验,有专业的实践空间。很好地汲取这些知识营养,并积极地转化为自身的综合能力,对于青年学生快速面对社会、迎接困难、化解矛盾、实现超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抓好专业知识学习,这是未来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相关专业知识学不好,毕业以后的专业工作就不会有知识含量,并会逐渐沦落为端着智力饭碗的体力劳动者——这是一个大学生的悲哀;只有专业知识学好了,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其次是抓好杂学知识的了解,这是增强工作效果的倍增器。做一个博学的和受人欢迎的人,对于增进友谊、改善生活、促进工作,都会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这是很难做到的。以什么样的标准,记住那些“应知、应会、应记”的内容,人生的梦想,就能定位在什么层次上。再次是推进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改善工作环境的关键。人生经验多从实践中来,如果总是“吃了堑、不长智”,甚至是“吃自己的堑、也不长智”,那只能是无档次的简单低级重复,人生美好梦想,也只会渐行渐远。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地引导青年学生,从“吃一堑、长一智”学起、做起,到“别人吃堑、自己长智”,再到“不吃堑也长智”。有了这个过程,实践能力就会上一个大台阶,就会少走弯路,就会更快、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

四、加强以“礼节、礼貌”为根本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礼仪,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人们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学习礼仪,争做文明人,学会自尊和敬人,塑造内外兼修的美好形象。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避免学生因接受外来文化、功利思想等的影响,而走向片面性、表面化、极端化。在学校,一个知礼、守礼的学生,必定是一位带头遵守规章制度、带头维护纪律、带头奋发有为的人。做一个知礼节、懂礼貌的人,首先要学礼、懂礼。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要通过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对“礼”的认识,提升人生品位,把尊重他人当成是一种习惯,把受人尊重当成是一种追求,把以礼待人当成是一种本分,把传播礼仪当成是一种幸福。其次,要从基本规范做起,注重基本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要时刻把美好的一面,包括发须、衣着、宿舍卫生等,展现给大家,让大家认为这是一位“能扫一室”的人;公共场合,一言一行,都要规矩、大方、得体,让大家认为这是一位能够很好管住自己的人。再次,要通过“内自省”、“外慎独”的方式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人生规划之一。做好这一点的人,不一定走得远;但做不好这一点的人,一定走不远。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班级里知礼、守礼的学生多了,班级团结一定搞得好,班级安全一定很到位,班级文化一定很浓厚。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围绕着“服务人、影响人、引导人、塑造人”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更非一招一式能够做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需要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想实招、谋实策、出实效。近年来,各级针对辅导员工作相继出台多项文件,既是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又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规范,更是对辅导员工作的引领。只要辅导员本着“真心为了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预防为主、发展为重,辅以相应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有用人才。

上一篇:河北省高校图书馆提升工人群体管理水平的研究 下一篇:论公共物品视角下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