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物动词三个小类的比较

时间:2022-06-01 12:25:33

摘 要:“理发、看齐、着想”三词都是不及物动词,都可作谓语,其后都不能带宾语,在很多情况下三者的用法也有共性,但三者毕竟在内部构造、语法功能、语义特点和某些用法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拟从上述四个方面对三者展开对比分析。

关键词:对比分析 内部构造 语法功能 语义特点 某些用法

一、内部构造的对比分析

1、内部结构

“理发”由动素“理”和名素“发”构成,是动宾式结构;“着想”由动素“着”和动素“想”构成,是偏正式结构;“看齐”由动素“看”和形素“齐”构成,是动补式结构。

2、内部凝结性

(1)“理发”内部可插入一些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理(一)下发,理了三次发”等,插入的成分“一下、三次”语义指向“理发”这个动作,作“理发”的补语,其中“下、次”是动量词;②“理(一/这)个发,理个什么发”等中的插入成分“一/这个、什么”作“发”的定语,其中“个”是名量词,“什么”是代词;③“理了发、理过发、理着发”中的动态助词“了、过、着”则表示“理发”这个动作发生的不同状态及时间,有的也可置于“理发”的后面,如“你刚刚理发了吧?(了1+了2)/忙什么?我正理发着呢。”;④还有一种是在某些语境下,把“发”放到“理”的前面,如:理一个这么帅的发才10块,(这个发理得)值!/瞧你那样儿,你的发也该理理了。

(2)“看齐”内部亦可插入少量成分,如“看得(很)齐,看不齐”,表示可能性。(例句:这一行的人怎么半天还看不齐呢?)

(3)“着想”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综上可见,三者中“理发”的离合性最强,“看齐”的离合性较弱,“着想”则凝固性强,没有什么离合性。

二、语法功能的对比分析

1、能否重叠

(1)着想:可以完全重叠,重叠形式跟大多数动词相同,为“着想着想”;

(2)理发:可以部分重叠,只在某些语境中使用,重叠形式主要有:“理理发”(你也该理理发了。);“理了/一理发”(上午我看了看书,理了理发,时间就过去了。);“理发理了…”(怎么理发理了40分钟呢,太慢了!);“发…理理”(你的发也该理理了。)等。

(3)看齐:不能重叠。

2、能不能直接受程度副词“很”等修饰

三个词都不能直接受程度副词“很”等修饰,不过可以说“发理得很好”、“(队伍)看得很齐”、“很为/替别人着想”。

3、能否跟动态助词“着、了、过”搭配

(1)理发:可以跟“着、了、过”搭配,且“着、了、过”置于“理”与“发”之间,构成“理着发、理了发、理过发”,其中“着、了”也可置于“理发”之后,构成“理发着呢,理发了”,但“过”不能置于“理发”之后。

(2)着想:后面可跟“过”,构成“着想+过”。(例句:你可曾为我着想过?)

(3)看齐:不能跟“着、了、过”搭配,“看齐了!”中的“了”是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不是动态助词“了”。

4、三词都可作谓语,都是不及物动词。其中“着想”(表示“为某人或某事的利益考虑”义时)作谓语前面必须加“为/替…,从…”等成分,不能单独使用。

5、能否作除谓语外的其它句子成分

(1)理发:还可作主语、宾语、定语。

例句:理发多少钱?(主语)/这儿的理发技术不错。(定语)/我想一会儿去理发。(宾语)

(2)着想:不能单独作其它句子成分,必须和“为/替/从”构成一个整体作为“为/替/从着想”来使用,可作多种句子成分(参见本文“标题三语义特点的对比分析”中的相关内容)。

(3)看齐:少见作谓语外的其它句子成分。

6、其前是否可用介词短语作状语

(1)着想:之前必须带固定形式的介词短语“为/替…,从…”作状语,否则语义不自足。例如:我们应该多为下一代着想。/你什么时候替我着想过?/一定要从大局着想。/不能说:×你着想过吗?

(2)看齐:多数情况下前面要加“向/和/与/跟…”之类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少数情况下不加状语,可看作是在特定语境下该种状语的省略。例如:向前看齐!/整个队伍看齐了!(在场的人都知道向哪儿看齐,故省略方向状语)

(3)理发:之前不一定要有介词短语作状语,当需要引出“理发”的对象时,要用介词短语“给/为…”等作状语,如:请给/为我理个发。帮我理一下发吧!我刚刚理了发。

7、能否带补语

(1)着想:可以带“一下”等少量的补语,且补语位于其后,“着想一下”的语气效果跟“着想着想”的语气效果相当,有请求、尝试的意味。

(2)理发:可以带“一下、一次”等作补语,且补语多置于“理”与“发”之间,构成“理(一)下发,理了三次发”的形式;少数情况可后置,如“理发一次多少钱?”。还有一种带补语的情况,需要先重复动词“理”(可看作“理发”的一种特殊重叠方式),然后才可以加补语。如“你怎么理发理了半天呢,我都等急了。”再有下句:“理一个发才5块,这个发理得值。”后半句中不仅“理发”二字顺序颠倒,也加上了补语“值”。

(3)看齐:一般没有补语,因为它本身的“齐”就是“看”的补语,再加补语显得语义臃肿不顺。

三、语义特点的对比分析

(一)静止状态下三词的语义含量及义项多寡

1、三词的语素成分、语素组合及语义含量

(1)“理发”中“发”是“理”的动作对象,二者合起来就只表示“修剪头发”,很难从中再区分出其它含义了。

(2)“着想”一词内部结构可以和“联想”一词的内部结构比对,其中语素“着”意为“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含义较语素“想”具体一点,是用来表示“想”的方式的,因而整体上可看作偏正结构;二语素合起来以后的主要含义体现在语素“想”字上,含义是“(为某人或某事的利益)考虑”,除此再别无它义了。

(3)“看齐”是一个动结式结构(动补结构的一种,),“齐”表示“看”的结果,三者中语义含量最大,含有“看了、齐了”这两层字面义。

2、从《现代汉语词典》中三者的义项来看:

“理发”只有一个义项“修剪头发”;“着想”也只有一个义项“(为某人或某事的利益)考虑”;“看齐”有两个义项“整队时,以指定人为标准排齐”、“以某人或某种人为榜样”。

对比三者的义项来看,三个词的义项多少似乎和它们的语素成分、内部结构及语义含量有关系。“理发”一词的语义含量较少,意义过于具体明确,加之现实生活中缺乏相关或相似的事象加以引申,故保持单一义项。“着想”一词的语义含量也较少,其意义比较抽象模糊,故其义项引申也较少,只有一个义项。“看齐”的语义含量较丰富,且该语义有具体和抽象的两面,义项引申的弹性空间较大,故有两个义项:1.整队时,以指定人为标准排齐;2.以某人或某种人为榜样。两义项中,前一义项含义具体,侧重“看”的动作,后一义项含义抽象,应是通过相似引申由前一义项得到,强调语素“齐”的效果。

(二)从语义、语法、语用三角度对比分析“为(替/从) 着想,向(跟/和/与) 看齐,给/为/替理发”三种结构

谓语(动词)往往是整个句子的枢纽,句子通过其谓语动词与句子的主语、宾语、状语、补语成分发生一定的语法关系和语义联系来运转,句子语义的顺利表达也需要通过谓语动词与其它句子成分主语、宾语、状语、补语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具体的语言使用情况当然也受到词语自身语义特点的制约。 下面所谈内容即是从这个角度来观察的。

1、“着想、”在使用时,前面必须要加“为(替/从) ”这种介词短语作状语,完全不能单独使用;“看齐”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前也要加“向(跟/和/与)”这个介词短语作状语;而“理发”则只是在需指出“被理发者”时在前面加上“给/为/替”或是需要出现理发的时间地点时在其前加上“在”等介词短语作状语,其它情况下完全可以离开介词短语状语单独运用。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在于“理发”一词本身带有宾语(理+发),语义自足性较“着想、看齐”强,另一方面又因为其内部凝固性较“着想、看齐”要弱(这二点均见本文“标题一内部构造的对比分析”),因而相对于“着想、看齐”来说,“理发”一词使用起来更独立自由灵活,有更多的可使用环境,对介词短语这样的状语依赖性较小。

与之相反,“着想、看齐”二词本身都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内部构造中也不包含宾语成分,加之能与它们搭配的补语又很少,这样它们语义的自足性较弱,能独立使用的语言环境很少或者没有,导致二词对其前的介词短语状语的依赖性较大,它们就与其前的介词短语状语共同出现在语境中。久而久之,它们的关系也变得近乎半凝固了(相对于成语的完全凝固性来说),二词与其前面的介词短语状语在使用中也就形影不离了。

2、分别出现在“着想、看齐、理发”前的“为(替/从) (着想)、向(跟/和/与) (看齐)、给/为/替(理发)”的三种介词短语有其特点。

其一,从语法功能看,三个介词短语都是放在三个动词前作状语。

其二,从语义上看,当三个介词短语中的介词宾语都是名词或代词时(尤其是表示人的名词时),如“为祖国着想、向雷锋看齐、给我理发”,其中的介词宾语“祖国、雷锋、我”的语义指向分别是其后面的不及物动词“着想、看齐、理发”。

似乎可以这样说,“祖国、雷锋、我”分别在意念上做了不及物动词“着想、看齐、理发”的宾语,可以表示为“×着想祖国、×看齐雷锋、×理发我/理我发”。(说明:此处和本文别处的符号“×”表示这种表达方式在汉语中不存在,是违反汉语语法的。)

是不是因此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这三个(甚至更多的)不及物动词虽然其后面不能跟名词宾语,如本例的“祖国、雷锋、我”,但可以将前置介词短语中的介词宾语作为这些不及物动词的“意念宾语”?

当然,这只是一个设想而已,限于本文的要求,这里不能展开讨论。

3、“为着想”中介词“为”的宾语情况和“为着想”这个结构所能担任的句子成分

首先,“为着想,向看齐,给理发”中的介词“为、向、给”的宾语都可以由名词或代词(“给理发”中“给”的宾语只能是表示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来担任。除此之外,“为着想”中“为”的宾语有时还可由动词性的词(短)语或形容词性的词(短)语担任。例如:

他是为你着想才劝你少喝酒的。(人称代词)

高考过度关注:为孩子着想还是社会心理畸变?(名词)

为健康漂亮着想,建议还是少熬夜的好。(形容词)

我们应该为增加生产着想。(动宾短语)

支队(团)后勤处要为司务长第二任职需要着想。(偏正短语)

人人都需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着想。(主谓短语)

其次,“为着想”这个中结构除了主要作谓语外,还可作其它成分。例如:

保持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作定语)

教学生六年,为学生着想六年。(作谓语)

为职工群众着想是基层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作主语)

我们革命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宾语)

我为客户着想赢来了订单。(作连动结构中的谓语/状语)

四、某些用法的对比分析

(一)否定形式

1、理发:可直接在前面加“没(有)/不”进行否定,如:你昨天没有理发吗?/时间有点晚,要关门了,不理发了。也可以在“不/没”与“理发”之间加入其它成分,如:嗨,这段时间太忙,一直没顾得上理发。/我不会再去那儿理发了,理发师的水平不太好。

2、着想:“不”“没”等否定词不能直接用在“着想”前,要用在“为、替、从”等介词前。例句:我们不为下一代着想,谁为下一代着想?/人家可没有为我们着想。

3、看齐:可直接在其前加“没/不”,如:注意!这一列的第三个人没有看齐!也可以在“不/没”与“看齐”之间加上其它成分,如:不是向左看齐,要向右看齐!

(二)疑问形式

1、着想:不能用“A不A”,“A没A”提问。只能在前面用“为不为”,“是不是”,“要不要”,“应该不应该”“有没有”提问。

例句:你有没有为我着想过?

我们是不是应该替孩子们着想?

你应该不应该为父母着想一下?

光顾眼前,要不要为今后的长远利益着想?

你为不为年轻人着想?(×你为年轻人着想不着想?)

2、理发:可以有如下疑问形式(1)可用“A不A”及其变化形式,如“你理发不理发?/你理不理发?/你理发不?”;(2)也可用“A没A”及其变化形式,如“你理发没理发?/你理发了没?/你有没有理发?/你发理(理发)了没有?”(3)还可在前面用“要不要、想不想”提问,如“你要不要/想不想理发呢?”(4)其它形式,如“你理发吗?/你理发了吗?/不理个发吗?”

3、看齐:可以有(1)“A没A”及其变化形式,如“看齐没看齐?/看没看齐?/看齐了没(吗)?”(2)可以用“向不向、和不和、跟不跟”后加“看齐”提问,如“向不向他看齐?”(3)可以在其前加“要不要、想不想、应该不应该”提问,如“要不要向榜样看齐?/应该不应该向真善美看齐?”

(三)“看齐”作为及物动词用法的出现

长期以来大家大都把“看齐”一词当作不及物动词使用,但现在出现了“看齐”一词被当作及物动词使用的用例。试看以下两组例句:

A组例句:

住建部:一线城市"房产税向上海看齐"

佛山再添潮流站 潮人坊向香港“潮”特色看齐

二沙商用物业租金与中信看齐 成立企业商务接待处

陶瓷卫浴行业生长向三四级市场看齐

B组例句:

广州天河写字楼乙级看齐甲级 价格涨了两成

教师工资看齐公务员 将推教师住房优惠政策

为什么:2010年广州金沙洲楼市看齐珠江新城?

广州新拆迁办法征民意 最高补偿看齐一手楼价

江宁诸多楼盘,我们选择看齐万科,不应该是看齐价格,更多应该是看齐产品。

据了解,目前该项目依然对外严守报价体系,但暗示价格将看齐霄云路8号、钓鱼台七号院... 全区采用人车分流,将阳光与绿化引进车库打造生态停车场,采用专业甲级写字楼环氧停车坪,车位配合高达 1 :1.2的比率;并重金打造了与五星级酒店看齐的双重入户...

上面这些例句都是从网上一次性搜集到的,主要是房地产的广告标题或句段。A组例句中的“看齐”都作不及物动词使用,B组例句中的“看齐”却都作及物动词使用。这显示了什么呢?

这表明,“看齐”一词已出现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种用法并存的局面。尽管目前“看齐”作不及物动词是主要用法,但其作及物动词后面可以跟宾语的新用法已开始出现,而这在以前被认为是违反语法的。怎样看待“看齐”作为及物动词这种新用法呢?无非两种意见,要么认为这种用法是违背或超越“看齐”本初用法的错用或滥用,要么接受这种用法,并将之看作是以“看齐”为代表的某些不及物动词的及物化现象。我倾向于接受后一种意见,因为语言(包括语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变化的,或许目前以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是这种变化的一个过渡时期,即“看齐”由不及物动词逐步变为及物动词,或许未来“看齐”一直会有这两种用法。这两种变化趋势的发展结局取决于“看齐”一词的两种使用方法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消长情况。

结语:本文通过对“着想、看齐、理发”这三个不及物动词在构成、语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了三者在这四个方面的某些共通性和特殊性 ,加深了对汉语中不及物动词里的部分小类别及其细微方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增订;

[2]刘月华、潘文娱、故所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年5月;

[3]兰宾汉、邢向东主编,《现代汉语》,中华书局,2006年;

[4]袁博平《汉语中的两种不及物动词与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3期;

[5]陈昌来、胡建锋《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的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

[6]芜菘《从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看汉语走势》,《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一期。

作者简介:舒前林(1981.9-),男,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学校:陕西师范大学,年级:2011级,学历:硕士研究生,院系:国际汉学院,专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上一篇:获骏马奖的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小说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幼儿体育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