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音乐内涵提高审美能力

时间:2022-05-31 09:36:41

感受音乐内涵提高审美能力

摘要:高中音乐鉴赏课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它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但是音乐鉴赏教学,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 音乐鉴赏 兴趣 审美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也已呈现出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从事音乐教育以来,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陶冶情操。但是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是摆在每个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究竟怎样上音乐鉴赏课才算成功呢?我想我们要看到音乐鉴赏教学仍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

1.教师放什么音乐,学生听什么音乐;教师讲什么知识,学生学什么知识。这种现状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少有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的。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不便于他们真正体验和把握音乐作品。

3.信息时代要求教师知识的积累、更新和拓展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照本宣科的教学和只有教法没有学法的授课方式终将不适应信息化、网络时代的课堂。

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看法,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可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1.运用导语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

巧妙合理地运用导语是教师教学成功的一半。众所周知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言语,也是课堂讲授的第一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可见,巧妙的设计导语,从上课开始就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如欣赏《松花江上》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九一八事变后,西安街头到处都是从关外到关内流浪、无家可归的人,每天都能听到他们痛苦的呼声,看着眼前这凄凉的惨景,我国著名作曲家——张寒晖,挥笔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随之迅速传遍全国。歌曲以哭泣般的音调,唱出了人们悲愤交加的心声。这首歌到底为什么这么感人,而且流传至今呢?这样用问题导入新课,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急不可耐的想知道下文,整堂课就会吸引学生,使这堂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生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音乐鉴赏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听或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就不能很好的去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乐曲深层的内容,从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可利用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通过视听手段,创设音乐情景。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乐曲那凄婉悲凉的气氛,我利用电脑绘制了一幅图画:在深蓝色的夜空中,一轮明月高高悬挂。月光下,一位老者手持二胡端坐在溪水边,清冷的月影被流动的溪水映得支离破碎。为了突出乐曲的意境,我特意将演奏者画成全黑的背影,并画了一小片云,让它从画面下的一端进入,在月亮前面缓缓飘过,慢慢飘出画面。动感的画面和流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乐曲的意境之中,深深的感染了学生。

3.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对乐曲的独特感受。

音乐鉴赏如果只靠耳朵听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缩短学生对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的认识距离,培养学生对乐曲的独特感受。如在鉴赏《天鹅》一课中,我利用投影将一群美丽的天鹅在湖面浮游的画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首先鉴赏到天鹅浮游时那种端庄和美丽的形象。使学生对天鹅有了一种直观的认识。然后,再放乐曲让学生认真的聆听,仔细品味乐曲,用心去体会天鹅在湖面上浮游时那种宁静、安详的超然意境。当他们能够深入地理解了乐曲之后,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用形体动作将天鹅在湖面上游泳、舞蹈的场面表现出来。虽然学生们的动作不是特别标准,也不很优美,但是他们的表演是那么的认真,而且兴致很浓。

二、把握层次理解内涵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保证

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新课改新理念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把握音乐鉴赏课的三个层次

审美心理学认为:人类听赏音乐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体验和理解三个阶段。“感知”,即“音响感知”,是通过听觉器官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的感性认识活动。“体验”,即“情感体验”,是通过对音乐的音响感知,体验到作品的情绪情感特征,并深受感染,这是倾听音乐的最重要的过程。伴随着情感体验,听赏者基于音乐的情感特征而引发联想。一般来讲,标题音乐往往引起“定向联想”,这就产生音乐的情态形象。非标题音乐没有任何文字提示,对于音乐想象完全取决于听众感情体验的深度和生活体验的广度。“理解”,即“理解认识”,是听赏音乐的一种理,除了对音乐音响表达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对音响内涵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社会含义和其他社会意义的理解。

2.理解音乐鉴赏教材内涵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教师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善于运用,理解音乐鉴赏教材内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理解教材内涵,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教材相关培训,认真学习教材内涵,并与教育教学实践,先进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加强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技能。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合理安排鉴赏课教材。再次,教师还要不断积累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因为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要理解教材上好音乐鉴赏课,教师就必须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积累。

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让我们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开辟出属于音乐鉴赏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柳菊兴,鲁晓成.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尹爱青.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浅谈登台演唱前的准备工作 下一篇:浅论“和”在中西方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