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参与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治疗效果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2-05-31 08:16:01

家庭参与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治疗效果的个案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家庭参与背景的两个个案在语言治疗前后语言进步情况,分析家庭参与对语言治疗的影响,分析家庭参与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与注意事项,根据所得结论为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治疗的教师、家长及社会提供建议。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语言治疗;家庭参与;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R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2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障碍,导致他们在运动,认知,语言与沟通,生活自理等方面产生障碍。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顺序与正常儿童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其大脑发育功能受阻,以及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其语言的发展要比正常同龄儿童困难,而且语言的发展缓慢,发展水平远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目前的语言治疗往往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由特殊教育老师进行针对性地治疗,着重从智力障碍儿童的构音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治疗,但往往由于学生过于多,在校时间有限,所以家长参与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师把所用方法授予家长,家长按老师要求进行教育,与教师共同探讨,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即通过对比不同家庭参与背景的两个个案在语言治疗前后语言进步情况,分析家庭参与对语言治疗的影响。

1.2 研究内容

研究个案治疗前后的语言治疗效果即构音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前后的对比,以此来探讨家庭参与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治疗成效的具体影响,家庭参与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1.3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的是两名基本语言现况相近的个案,在同一机构就读,其语言治疗教师也为同一教师。

龄龄,男,10岁,听力正常,母亲主要负责龄龄生活,结合教师与其日常接触了解到,其母亲主要精力放在龄龄生活方面,于学习方面关心较少,且较为溺爱龄龄。龄龄一家独自居住,较少与邻里及其他家长交流。

峰峰,男,10岁,听力正常,与奶奶共同居住,父母不在边,由其奶奶负责其生活与学习,峰峰白天上学,晚上专门负责峰峰学习。峰峰奶奶性格外向,常带峰峰走访其他家长,交流教学经验。

1.4 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取个案研究法(包括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诊断与假设、进行分析、实施个案指导、形成结论六个阶段)。以个案研究法的形式对两个个案进行语言治疗,同时家庭参与介入两个个案的语言治疗(构音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并时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与教育过程中的家庭参与情况。结果分析采取对比法,以此来系统掌握家庭参与对两个个案语言治疗(构音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效果的影响,得出结论并形成建议。

1.5 研究工具

评估工具为语言治疗中的构音评量表和言语语言评量表(包括理解与表达)。构音评量表为测试智力障碍儿童整体动作行为、构音器官结构、构音器官动作行为、汉语语音能力评估、复诵短句等。言语语言评量表为测试个案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水平,测试理解能力包括声音察觉、声音和语音分辨、表情动作理解、词汇理解、词组理解、句子理解、短文理解等。语言表达测试为词汇期的表达、词组阶段的表达、句子阶段的表达、短文阶段的表达与沟通等。

2 介入过程

2.1 个案语言能力评估

龄龄:整体动作行为正常,构音器官结构正常,唇面部肌力低,圆唇与展唇不充分,舌不能上舔硬腭,舌尖不能上下交替,不会发d、h、zh、ch、sh,不会发in、ang、uan、uang;在语言理解方面,对声音有反应,不能分辨生气和友善的声音,能区分说话音量的大小,不能辨别一般表情和手势动作(如生气高兴),听得懂一些自己和家人的称谓、常见衣物等,能听得懂动宾词组,听得懂简单指令,听不懂被字句,不能理解简单故事内容;在语言表达方面,能模仿发声,会说并列词组、动宾词组不会说主谓词组、介宾词组,会说一些简单句,不能将句子组成短文,说话时无视线接触,在游戏中不能轮流等待。

峰峰:整体动作行为正常,构音器官结构正常,下颌不能上下、左右连续运动,咬肌肌力低,唇面部肌力低,不能做圆展交替运动,会流口水,舌不能上舔硬腭,舌尖不能上下、左右交替,不会发k、n、h、zh、ch、sh、r,不会发i、in、ang、ing、uan、uang;语言理解方面,对声音有反应,不能分辨生气和友善的声音,能区分说话音量的大小,不能辨别一般表情和手势动作(如生气高兴),听不懂家人的称谓、常见衣物等,不能理解动宾词组、复杂指令、简单故事内容;语言表达方面,能模仿发声,会说并列词组、动宾词组不会说主谓词组、介宾词组,会说一些简单句,不能将句子组成短文,说话时无视线接触,在游戏中不能轮流等待。

2.2 形成治疗重点

个案一治疗重点:提高肺活量,唇运动障碍治疗,舌运动障碍治疗;提升词组、简单句、复杂句理解,提升词组及简单句表达。

个案二治疗重点:提高肺活量,下颌运动障碍治疗,唇运动障碍治疗,舌运动障碍治疗;提升词组、简单句、复杂句理解,提升词组及简单句表达。

2.3 执行方案

按照拟定方案严格执行,由个训老师按照拟定方案每天上午一节课,下午一节课进行教学,每节课时间为一小时。个训老师每天撰写个训本,教授其家长个训方法,家长在家每天个训一小时同时在具体生活情景中随时进行教学。第二天送学生上学时向老师进行反馈,老师给出建议,制定新目标。

2.4 再评估及效果分析

治疗前后构音能力评估结果比较:龄龄构音能力得到提高,峰峰从治疗前构音能力比龄龄低到治疗后明显构音能力比龄龄好,得出峰峰构音能力比龄龄增长幅度快;治疗前后语言理解能力评估结果比较:峰峰从治疗前理解能力比龄龄低到治疗后明显理解能力比龄龄好,得出峰峰理解能力比龄龄增长幅度快;治疗前后语言表达能力评估结果比较:龄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峰峰从治疗前语言表达能力比龄龄低到治疗后明显语言表达能力比龄龄好,得出峰峰语言表达能力比龄龄增长幅度快。峰峰比龄龄进步大且差距明显。

3 研究结果

3.1 家庭参与影响语言治疗进度

峰峰和龄龄的能力成长幅度相差较大,评估结果的差距反应教学内容掌握的差距,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发现龄龄与峰峰教学进度上差距较大,在校期间,老师的个训课程更强调学生错误的纠正及潜力的发觉,两个个案在校的个训时间一样,所以课后家长有没有按时按质地完成老师个训本上的内容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峰峰家长做得非常优秀,经常就学生构音语音治疗和语言理解能力治疗方面与教师进行交流。家庭参与的差距导致了峰峰与龄龄间教学进度的差距,也直接导致了能力发展上的差距。

3.2 亲子交流机会与效率影响个案构音、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交流是练习语言的重要方式之一。交流的过程,是真正语言使用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会得到最大的自主的调用,同时,借交流过程来发现幼儿发音等错误进行纠正也是进行语言构音的重要一环。龄龄家中无其他幼儿,而其家长也较少带其出门,龄龄根本无法与其他人有效交流。家庭对社交活动的处理差异导致龄龄与峰峰交流频率与效果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他们在课外练习机会的差异,间接造成了峰峰和龄龄语言能力的差距。

4 建议

4.1 治疗师应加强与智力障碍儿童家长沟通

在家的巩固学习至关重要。治疗师应时刻与家长保持沟通,教授其方法,指导其正确教学方法,及时反馈从而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使其真正可与学校配合,使得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能够得以更大地提高。

4.2 定期到宅服务,在生活环境中指导家长

家庭是智力障碍儿童家庭参与的最真实环境。因为环境的不同,智力障碍儿童有可能出现与在校相异的表现,所以教师应定期到家庭中去,观察智力障碍儿童在家庭环境下的表现,并结合其具体表现与家庭环境提出相应的教学意见,形成对家长的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 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余敦清.听力障碍与早期康复[M].华夏出版社,1994.

[3] 张磊,黄昭鸣等.特殊儿童语言康复实用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护理干预配合临床中西医治疗急性脑栓塞及其并... 下一篇:高血压23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