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5-31 07:43:36

浅谈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信息素养”这个概念的产生及发展入手,提出它的核心要素――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传播等技能,综合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需求、就业走向和信息基本素质,提出了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职业学校 信息素养 有效途径

一、导言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从“九五”期间的新兴产业,经过两个五年的演变,已然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从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伊始,中国正式宣布进入信息社会。与此同时,信息研究领域内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化”系列名词相继旦生。“信息素养”作为一个新鲜生动的概念,最初是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产生出来的。它的狭义的含义是指信息综合素质,而它的广义含义既包括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又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等组成要素。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能力,它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传播等技能。提高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一方面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使之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社会人,既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又具备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我国从中小学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旨从源头抓起提高全民族的信息素养。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关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更关注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而发生巨变的职业学校,关注经过义务教育阶段分流出来的一个重要群体――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们。中等职业学校凝聚了中学阶段文化课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们,他们的年龄层次及身上所担负的就业压力,让我们感觉到了提高这些学生职业能力的迫切性。多年来对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和毕业生进行跟踪访问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们都把学好计算机当成进入职校的重要学习任务,他们都把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作为未来就业的基础条件。因此,笔者在下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信息基本素质进行了分析,就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做以下有益的探索。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信息基本素质分析

信息素质既是一种基本的能力素质,又是一种综合的信息能力。作为具有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的人,必须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检索和信息存储)、信息道德。下面我们将对以上三项指标进行细化用以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信息基本素质(以下指标均以“0-1”进行平均水平度量;评价时间为2010年;评价样本数:新生100人,毕业生100人)。

以上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中欠缺信息意识。换而言之,结果表现出学生们对各种信息的无意识程度,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各种现象、行为及理论观点的理解、认知或评价能力处于低水平状态。因此,我们应当重点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处于同一信息环境下及时捕捉信息并分析判断信息可用性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们的信息意识是首要任务。

信息检索能力是对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库检索操作的过程评价。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新生能够进行计算机检索操作的人数达到60%,40%的学生不能够完成此项操作。学生们在鉴别信息及其来源、有效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等方面处于低水平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结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训练,是让学生们在有限时间内提高计算机学习网络的利用效率的最佳方式。

信息存储技能对学生们信息分类、信息提取、信息排序做出评价。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识别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并能够完成基本的分类操作。但80%以上的学生在对于文字图像、书刊音像等分散信息提取主要共性特征的过程中表现出识别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较低的状态。信息排序能力的测试中,80%以上的学生表现出信息逻辑性差的状态,多数无法完成按照信息线索编排组织信息,使这些信息单元组成一个科学有序的信息集合的操作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结论,信息存储技能的训练应当做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项重要的信息基础能力进行专门的打造和培养,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为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下基础。

三、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教育科学研究部门负责,科学地研究并细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把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估量化计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督导评估体系之中。

教育科学研究部门联合各中等职业学校,开发中等职业学校通用的《中职学生信息基础理论与实践》校本教材,为中职学生掌握系统的信息知识研制出科学适用的工具书。

培养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各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打造高素质的职业教师团队,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人力资源保障。力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职业教育工作者全员探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

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打造协调统一的软环境,把信息素养列为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重要考评项,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职业技能,同逻辑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我们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种阶段性的目标,而是要教授给学生们信息社会的基本的生存能力。“新的历史时期,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总之,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纳入到学校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而每个有志成才的职校学生也必须自觉、主动地把提升信息素养作为自身学习与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吕寨平.职业院校产教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9,(10).

[2]吕寨平.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养成性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

[3]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1).

[4]刘京辉,唐以志.关键能力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00,(3).

上一篇:PRA参与式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认识实习中的运... 下一篇:高职院校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