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上海震旦博物馆看安藤忠雄对建筑的思考

时间:2022-05-31 07:11:11

浅谈从上海震旦博物馆看安藤忠雄对建筑的思考

摘 要:该文研究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中国第一个完成的改建设计项目,这座位于上海黄浦江畔、陆家嘴的金融区的建筑是一家私人博物馆:震旦博物馆。从上海震旦博物馆探究安藤忠熊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特征。

关键词:安藤忠雄;震旦博物馆;设计灵感;建筑特征;文化

1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Tadao Ando)日本著名建筑师,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2 上海震旦博物馆

上海震旦博物馆是安藤忠雄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也是中国人民距离这位大师更近的一个平台。每年海外邀请安藤做建筑的很多很多,安藤选择了上海震旦博物馆这个改建的项目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外滩的这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建筑,带给他更多的思考。虽说是一个改建项目,但是安藤通过对外滩一带建筑的观察思考,设计出既不会破坏外滩建筑的统一与和谐,但又是非常现代并具有安藤忠雄标志的一件作品。他用一块巨大的几何体的玻璃帷幕替代原先复杂的大理石圆柱和墙面,让它显得更加摩登,也和周围的建筑相呼应。

3 安藤忠雄的建筑特征

3.1 以几何形为最基本的建筑造型语言

建筑是一种空间的艺术,有限的空间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几何形态。荷兰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中没有任何实体的形象,只是运用简单的几何形态进行排列,通过不同粗细直线的相交建立大小不同之间的造型语言。并且在色彩的运用上,大胆地采用了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灰。通过不同的抽象排列创作出这种几何艺术。而这种几何形态很容易被建筑师所吸纳,继而转化为建筑造型的设计中去。1911年,勒·柯布西耶在书中如是写道:“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在傍晚时分的彩虹也仿佛能够一直延续到清晨,当然,这种效果需要在事先的设计中使光与影充分的融合。我们不再是艺术家,而是深入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虽然我们过去的时代也是高贵、美好而富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做到更好,那也是我的信仰。”由于柯布西耶对安藤忠雄的影响很深远,他对纯粹几何形空间的追求与向往使得他把几何引入到他所有的建筑空间里。用简单的几何线条诠释他对现代建筑的理解,表达他对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从他的建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功能变得不是主要的,也不是他所追求的,他要的是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他早期位于大阪的住宅设计住吉的长屋,位于神户的六甲集合住宅。虽然居住有点不方便,但是就设计和设计的出发点都是完美的。

上海震旦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珠宝盒,精巧别致而灵动。俯瞰上海外滩震旦博物馆很好的融入其中,与那些有历史的建筑放在一起一点都不显得突兀,一起都是那么自然与和谐。单独看震旦博物馆也不会落于俗套,高度简洁的外形,现代感十足的几何形断面和对于光影的处理这些都体现了安藤的独特创意。这就是安藤所追求的建筑与都市的和谐,在安藤看来建筑不只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建筑更是连接人与人的媒介,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体现。

3.2 清水混凝土是安藤的标志

安藤声称,材料本身无贵贱之分,只要能使一种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真实特征,便是对材料成功的运用。清水混凝土是安藤最欣赏的一种建筑材质。

由于这是一个改建项目,最困难的部分是将原本室内的办公功能空间改造成博物馆的展厅。安藤将层高限制问题作为改建设计的重点,将整个楼层视为一个整体,植入一个个独特的空间,作为展示区和缓冲区。同时在挑高五层的圆形空间中植入楼梯作为主要的垂直动线,并在二楼创造一个以绿色植栽形成的墙体所围绕的采光井。由此使得博物馆内的展品与有限的空间发生戏剧性的、渗入化的结合,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成果。因为是改建项目在上海震旦博物馆里没能体现安藤的清水混凝土。

3.3 对光线的表现

安藤忠雄意识到“光线在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获得意义”,光线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建筑中的不同部分由此建立相互联系。光之于建筑,犹如灵魂。建筑师对光的思索是敏感的,甚至带有膜拜的迹象,自然光的运用更是在建筑创作中举足轻重,勒·柯布西耶说:“建筑的历史就是为光线而斗争的历史”。每个建筑师都有自己对光的认识和简洁,但是安藤忠雄却有自己独特的对光的理解。如何将光与建筑完美融合石安藤忠雄一直致力探索的问题。

改建完成的震旦博物馆外观是以玻璃幕墙构成的几何体,嵌在原本的古典风格大理石墙面上。到了夜晚,它会成为一个发光体,就像黄浦江畔一个温润如玉的文化宝盒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如图2)。犹如一位少女含羞的看着周围这纷繁浮华的世界,而她自己却是保持着那份清新淡雅林立在这乱世中。

进入上海震旦博物馆大厅,顶上是大面积的玻璃窗户,让自然光很好的渗入整个大厅,使大厅显得明亮,通透而纯粹,两边的扶梯起着很好的延伸作用,置身其中有种神秘感,沿着扶梯往上又感觉通往另一个未知的世界。展厅是安藤忠雄设计的重点,他需要自然光很好的透进来,加上灯光的结合,把展品的特质都完美的呈现出来。他还为人们考虑了在看了展品感到疲倦之时还能透过玻璃窗看到上海外滩的美丽景色,既能体验一趟文化之旅又可以感受安藤忠雄建筑的魔力,一举两得。上海震旦博物馆内景也是十分精彩的,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处处体现了一种大气,简洁,优雅。简单的几何形,垂直的线条,硬朗的轮廓。当然也不全是像硬汉般刚硬,半圆的展厅设计中又透着东方人的一种含蓄,内敛,像大家闺秀般优雅。显示出安藤忠雄对圆形和方形的一种偏爱。而这种几何形在欧洲的建筑中是一种至善的境地,根本精神。

最能体现安藤忠雄对光的运用的莫过于光之教堂(如图3)。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为著名的一座。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于外部,而是在里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力。然而朗香带来的是宁静,光教堂带来的却是强烈震动。他认为光是人和自然交流的桥梁,是和神界对话的纽带。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绝对的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而阳光便从墙体的水平垂直交错开口里泄进来,那便是著名的“光之十字”——神圣,清澈,纯净,震撼。

3.4 安藤忠雄的文化之根——禅学

源于对自然的热爱,日本的建筑传统中自古便有抽象自然的传统。抽象自然是为了营造境界,营造境界是为了启人心悟,启人心悟依旧是禅家的追求。日本的枯山水就是典型的代表。在枯山水庭院中看不到对自然的单纯仿造,有的只是对自然形态和现象的高度提炼的概括,它所力求的并非感官上的赏心悦目,而是创造寄人遐思的禅境。在安藤的建筑中,庭院中没有花团锦簇,没有精心雕琢的世俗风情,更与“枯山水”接近。他对自然元素进行提取和表现。他通过这种手法来表现建筑中的宁静,回避现实世界,空间被纯化,唤起人们精神上的震撼。在这样的充满禅的空间中,所有的体验都变得更见单纯而富有实质性。最能体现这点的就是“教堂系列”,光,水,风,分别作为教堂的主题而被突出表现。建筑空间中的光影的变化,记录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阴晴,既是刹那的,又是永恒的一种透露出生命无常的苍凉态度恰恰是日本禅的重要内涵。

4 结语

通过分析安藤忠雄建筑的一些特征或多或少可以看到安藤对建筑的独特见解与认识。他的建筑精妙之处在于一般的人也很容易理解产生共鸣,但是又不流于一般。他认为建筑是供社会大众使用的物体,建筑对人的精神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论他的建筑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自然元素,他都在表现空间,一种可以在人的身心力深深留下记忆的空间体验。我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还读到了永不妥协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或许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他的建筑跨越了国界,文化的差异,赢得了世界的认同。作为一个学习建筑的学生,不光要学习他的设计和手法,建筑的专业知识,更是学习他的精神,对建筑的理解。

“现在的我,或许还徜徉在建筑之旅中,从许许多多的偶然相遇之中,我感受到种种不同的刺激。在漫长的思考过程中,我深信将可以走得更深更远,迈向创造之旅的彼岸。”安藤语。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 罗小末.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王建国,张彤.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安藤忠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跃杉(1990—),女,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上一篇:论工艺品的设计思维 下一篇:浅谈中国传统色在现代平面设计当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