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化管理分析

时间:2022-05-31 06:40:51

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化管理分析

摘 要:本文就如何地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及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科学化管理的措施,农田水利建设科学管理原则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科学管理;发展;措施

前言

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提出了要关注民生、关注三农的政策;并且对农业税免除及农业补助这些惠农政策,都是体现了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是正确处理农田水利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键。农田水利建设必须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农业种植的抗灾能力,稳步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来达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1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范畴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是不能离开水利建设单独存在的。农田水利建设是通过兴修水利为农田提供灌溉、排水、防治旱涝灾害、保产保收、提高农民收入的保障性工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包括了:大面积土地平整、灌溉渠道系统修建、中低产田改造、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

农田水利建设分为大型和小型,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指水库的建设,小型的一般只基本农田的渠道建设和改造,以满足不同区域农田的水源分布不均现象,目的是为了满足农业高产,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 农田水利建设科学管理原则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是弄农田水利建设良好运行的保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应该处理好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才能体现科学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理念。农田水利建设成效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科学性,应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多方,把新时期下农田水利建设推行的更加迅速。因此我们在管理中应该坚持以下的管理原则。

2.1 农田水利建设要以人为本,坚持生态建设原则

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保障民生,增强农业的抗灾害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旱涝保收、经济收入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农田水利建设应该坚持生态建设。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建设的初期充分考虑到建成之后的农田水利事业的综合效应,这也是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体现。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水资源能力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把当地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水利工程。

2.2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分清主次

要根据建设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的发展现状,深入调研,科学合理规划,然后在根据区域地貌合理布局。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等方面,要协调好周边城市与农村农田灌溉区域的主干取到工程和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问题。因地制宜不是一味的建设,我们因该注重建设与改造、扩建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要把眼前、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才是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重点。

2.3 注重建设与管理并举

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管理,管理离不开科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的管理为建设指明的方向,建设成果则是科学管理的直接体现。农田水利建设要坚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理念,前提是要节约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并举。建设中,重点加强水利投资和融资渠道,水价的形成机制,公益性水利事业的维护资金等。水利建设的管理,重点在深化各个地方水管站管理体制,进一步的简化管理结构、健全法律法规、增强机构管理能力、加强对建成的水利工程的管理,才能整体性的包管理和建设协调统一,科学管理才能祈祷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科学管理的措施

3.1 规范管理,明确责任

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首先应该对建设的水利工程进行造册登记,对管理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绘制详细的分布图。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责任目标,对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和质量及时的进行突击检查。

3.2 坚持实行依法治水,健全水利政策法规

用法律手段使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从而要建立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在认真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水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从而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使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加强水行政执法的力度,严肃的打击和查处水事违法案件,保障水事秩序。积极对农业用水价格进行改革,从而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规范水价秩序和水费收支管理。从而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科学管理。

3.3 标准合理,兼顾全面

对改建和扩建的水利建设工程要制定合理的资金分配使用标准,全面了解区域内整个工程的概况,对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水利建设要采取不一样的收费标准,扩建的工程项目要严格审核可研究行报告,一面造成资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4 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以下2 个原则。

(1)必须坚持注重实效、规划先行的原则, 充分的应用统筹规划的指导作用,从而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科学有效地开展。

(2)必须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收益补偿、分级管理、受益负担、分级负担等政策,明确责任、划分事权,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各类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主体必须清楚的知道,对于集体管理机构,成立农民用水协会,慢慢形成由协会民主决策和自主管理,对于专管机构,实行管养分离和定岗定编。

3.5 建设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水利管理体系

加强实施“科教兴水”战略,重点抓好下面3个关键性措施。

(1) 用科学的态度和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工作。

(2) 加快技术步伐、加强科技攻关。积极推进水利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节约用水、水土保持、防灾减灾、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以遥感、激光整平土地、节水、信息化等为重点,积极引进应用高新技术。

(3) 对先进实用技术的加大推广转化力度。采用先进设备和信息化的技术改善水资源管理手段,积极建立和完善县、市、省三级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化。

3.6 后期管理,科学严谨

做好建成后的管理工作。水利建设是关系民生的事业,工程的建设不能只管建设不管运行和维修,要做好对管理人员短期培训,训练管理业务,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最根本的是保证建设质量和使用年限,要使得建成的工程有一个良好的运行能力和使用年限,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后期管理制度。使水利工程发挥长远的利国利民的作用,满足人民的生活、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

4 总 结

农田水利建设是关系国民经济和建设的基础产业,科学合理管理模式下的水利工程建设不论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等那一点出发,科学的管理始终在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有在资金的投入和运行中始终贯彻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把水利事业建成关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事业。

参考文献

[1] 陈孝琴.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探讨[J]. 机电息,2010,(6):17

[2] 王永康.浅析如何科学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J].科技资讯,2010

[3] 安徽财政厅农业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11):11-12

上一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探讨 下一篇:人工挖孔桩成孔技术在淤泥层中的施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