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长度导管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体会

时间:2022-05-31 03:10:35

中等长度导管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中等长度导管在静脉营养支持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分析52例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操作方法、护理经验及常见护理问题的处理。结果:中等长度导管留置时间3-35天,平均20天,在采取相关措施后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中等长度导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经济实用的优点,可作为临床上中期静脉输液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营养支持;中等长度导管;护理

我科自2009年4月-2010年12月以来对52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中等长度导管置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2例患者,男39例,女13例,年龄32-83岁,平均(50.2岁);胃手术15例,胆道疾病手术23例,胰腺囊肿2例,急性胰腺炎4例,直肠癌手术5例,晚期癌症3例。使用药物: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白蛋白,卡文等营养制剂。

1.2材料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INTRACATH-IV CATHETER/NEEDLE UNIT中等长度导管1套,内含小夹板、型号17GA的穿刺针、长度30.5cm导管。另外准备肝素帽1个,透明敷料6cm×8cm1张、无菌纱布2块、无菌手套1对及常规静脉穿刺用物。

1.3方法

静脉选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1]。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选择肘前区静脉,消毒皮肤先用75%酒精脱脂,待干后,用0.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75%酒精消毒,消毒范围穿刺点上下10cm,两侧到臂缘,扎止血带,戴手套,并将手套内包装的无菌面向上,垫于穿刺部位下,形成一个清洁区,以15-30度角进针,要注意用力均匀、缓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5-15度再进针0.2cm,固定针头,松止血带,送软管(全部送入),退出针头,用小夹板包裹固定针头,拔除针芯,上肝素帽,接输液。再次消毒后用透明敷料固定,将体外多余导管弯成“S”型,用胶布碟形交叉固定肝素帽,并按压穿刺点15分钟以上[2]。留置导管期间,每日输注营养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100ml冲洗管道后再用肝素盐水(10-100u/ml)20ml脉冲式正压封管。

1.4结果

置入导管长度为30.5cm,导管尖端达腋静脉;留置时间3-35天,平均20天,5例因穿刺部位及上臂胀痛第7天拔管,4例因导管不畅或堵塞第10天拔管,2例因针眼渗血第15天拔管,1例因牵拉过度第3天滑出,其他病人均留置至治疗结束拔管。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静脉置管有许多的担心,尤其是置管后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护士应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置管前应全面评估患者血管状况、全身营养状况及配合程度,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解释置管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以及置管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或家属理解与配合,消除其顾虑。本组所有病例经以上措施后均能愉快接受该技术。

2.2置管后的护理宣教

保持穿刺处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无菌透明贴膜有固定导管和保护穿刺点的作用;如发现贴膜有卷边、脱落或者贴膜因汗液而松动时,应及时更换贴膜。携带导管可以进行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最好于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部缠绕2~3圈,上下边缘分别用胶带紧贴;淋浴后检查贴膜是否有浸水松动,如有浸水松动应及时更换贴膜。携带导管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平时不限制手臂的活动,但应避免置管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及避免剧烈活动。如果不慎将导管部分拉出体外,严禁自行将导管送入。

2.3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2.3.1静脉炎穿刺时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送管过程中动作轻柔。每日密切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我们在置管后适当抬高穿刺侧肢体,采用50%硫酸镁对穿刺侧上臂进行湿冷敷,20分钟/次/天,共3次。或用水胶体敷料贴于穿刺点上5cm处沿穿刺静脉走向贴敷,直自行脱落[3]。本组有3例患者置管后出现静脉发红、疼痛、肿胀,予抬高患肢,局部冷湿敷(2-3次/天,20-30分钟/次)和涂抹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3次/天)处理后,3例患者第3天局部症状缓解,导管继续使用;5例因穿刺部位及上臂胀痛第7天拔管。

2.3.2导管感染保持穿刺处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如有血液污染应随时更换。更换敷料时。穿刺点用75%酒精、0.5%碘伏消毒剂,再用75%酒精消毒方法,每次消毒面积应大于敷贴面积。置管24小时更换一次,以后每3天更换一次,防止因频繁更换敷料,发生皮肤破损。同时,导管移动也可刺激局部穿刺部位,更有利于细菌从皮隧道侵入深层组织,造成局部或全身的血液感染。本组1例患者穿刺处局部皮肤红肿,经每日换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后第3天症状消失,导管顺利使用。

2.3.3导管脱出每次换药时,操作者应一手固定导管末端,一手轻柔地向患者上臂方向揭开贴膜,测量体外导管长度并记录,换药后妥善固定导管,导管外露部分以弧形固定,必要时采用弹性绷带固定局部。同时做好患者的教育工作,如尽量减少置管侧肢体大幅度活动,衣服的袖口不宜过紧,特别是在穿、脱衣服时要防止将导管带出。本组有1例因牵拉过度第3天滑出。

2.3.4导管堵塞正确冲洗导管可预防导管堵塞。我们每日输注营养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100ml冲洗管道后再用肝素盐水(10-100u/ml)20ml脉冲式正压封管。或在输入血制品、白蛋白、脂肪乳剂、高渗葡萄糖等黏稠性药物后立即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一推一停式)冲管,再用3~5mL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不要在留置管内抽血。临床应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输液速度,发现输液速度减慢或不滴时,立即查明原因予以解决。本组有4例因导管不畅或堵塞第10天拔管。

2.3.5穿刺点渗血穿刺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病情与凝血机制;注意穿刺方法,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穿刺后局部加压包扎,置管后3天减少术肢活动。本组有2例因针眼渗血第15天拔管。

3讨论

外周静脉输入高渗透性营养物质不仅损伤四肢末端的浅静脉,而且还因药物的刺激性极易发生静脉炎,使血管变性、变硬,患者常常因此中断治疗。中等长度导管全部送入可达腋静脉,该处静脉血流量可达300-1000ml/min,与PICC、深静脉置管术比较具有操作方便,成功率高,止血容易,创伤小,感染机会少,维护简单,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需留置2~4周行间歇性或连续性输液治疗的患者,避免因频繁静脉穿刺带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同时可减少了每日护理工作量,在今后围手术期患者以及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凤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4,19(19):79-80.

[2]曹颖.中等长度导管在重型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1.17(5):17-18.

[3]潘玲玲,黄瑾,陈实,水胶体敷料预防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J].临床误诊误治杂志,2009,22(8):87-88.

上一篇:血液净化技术救治急性毒蕈中毒的体会 下一篇:影响放射科专业技术水平的因素及相应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