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试析论文

时间:2022-05-31 08:12:36

公允价值计量试析论文

摘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6年9月正式了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VM),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进行了技术上的指导和规范。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解读,阐释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重要的概念和技术,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应用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等级系统;基本准则;

2006年9月,FASB正式了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VM),新颁布准则建立了公认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范围,是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上的指导和规范,必然会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并且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

一、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订背景和理论基础

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订过程中,FASB考虑到了增强公允价值计量一致性和可比性以及扩大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范围的需要。该准则颁布之前,由于在FASB准则体系中存在不同的公允价值的定义,报告企业应用这一定义的指导非常有限并且分散在不同的会计公告中,造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不一致,同时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难度。

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建立的概念基础是FASB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辑(SAFC2)《高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SFAC2中强调了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鉴别不同经济事项间的异同。公允价值定义的基础来源于FASB财务概念公告第六辑(SAFC6)《财务报告要素》中资产和负债的概念,反映由资产引起未来现金流入――未来经济利益,以及由负债引起的未来现金流出――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该准则结合了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七辑(SAF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指导公允价值使用的各个部分,在准则中进行了阐述和重新审议。公允价值准则中,扩展后的披露范围要求企业在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如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有助于进行投资和贷款等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目的是实现FASB财务概念公告第一辑(SAFC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中提出的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FASB在之前的会计公告中已经提出公允价值是具有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在继续遵循这一前提的同时,报告企业应当在其他会计公告和公告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下应用该准则,并且,准则没有提出新的计量属性,保留财务概念公告第七辑中提出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计量公允价值的现值五种计量属性。目前,新准则的出台必将对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分析

新准则中保留了之前公允价值的定义中的交换价格观念,明确提出交换价格是在公平交易的情况下,交易各方出于自愿在市场上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的价格。从定义来看,用于确定公允价值的要点有两个:首先,公允价值是以脱手价格而不是买入价格为基础;其次,从拥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交易者角度来说,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是一种虚拟交易,交易发生的市场对于报告企业来说应是用于交换的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大获利市场。其中,主要市场是指报告企业能够最大数量、最高限度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的市场。最大获利市场即企业在出售资产时可以获得最大化的收入和在转让负债时使支付金额最小化的市场,在确定最大获利市场时需要考虑交易成本,作为收入的减项或支付的加项。

如果报告企业存在主要市场,即使在其他市场上它可能获得更大的潜在收益,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始终应该代表主要市场的价格,这种价格可能直接来自于市场也可能由估价技术得到。例如,报告企业在市场A和市场B中进行交易,并且在计量日报告企业能够取得市场价格信息。在市场A中,资产的可收到价格是26元,交易成本是3元,净收入金额为23元;在市场B中,资产的可收到价格是25元,交易成本为1元,收入净额为24元。假设报告企业在A市场上出售该项资产的数量最大,则可以确定市场A为报告企业的主要市场,并且确定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是26元;如果市场A和市场B都不是主要市场,则市场B为最大获利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就是扣除交易成本后的净收入(24元)。可见,主要市场和最大获利市场的确定都是从报告企业自身的角度为出发点,这就意味着在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不同市场类型,同样,进行不同经营活动的企业对同一市场产生不同判定。

三、资产与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在计量日,如果使用的资产具有实体的存在性、法律的许可性以及财务上的灵活性,报告企业运用市场参与者对资产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佳化(highestandbestuse)概念作为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资产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佳化,从长期来看,是市场参与者令单项资产或包括该项资产在内的资产组合的价值最大化的使用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概念是由实际使用形式而不是报告企业预期的使用形式决定的。基于资产的最大化和最佳化使用,准则提出了市场参与者用于估计公允价值的两类估价前提――在用估价前提和交换估价前提,对推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接近其真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当某项资产通过其他资产相互结合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的价值,则该项资产最大化和最佳化使用为“在用”,并且“在用”即为该项资产的估价前提;另一方面,如果某项资产单独使用时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价值,则该项资产最大化和最佳化使用为“交换”,并且在计量其公允价值时应在交换估价前提下。

计量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假设负债在计量日转让给市场参与者,并且在转让前后该项负债具有相同的不履行风险(nonperformancerisk)。不履行风险指不履行负债义务或影响负债转让价值的风险,它包括但是不限于报告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FASB认为,负债的公允价值中应当反映该项负债所存在的不履行风险,同时,报告企业应当考虑到信用风险对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整个计量期的影响,而且,信用风险对于不同的负债类型比如货币型或非货币型负债的影响效果是有区别的。假设C企业同时各借给A企业和B企业一项五年期终值为500元的债务,由于A企业与B企业相比有更高的信用风险,A企业和B企业的债务利息率分别为12%和6%,所以A企业负债的公允价值是284元(将500元以5年期12%的复利折现),同理,B企业债务的公允价值应当为374元,A企业和B企业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同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拥有不同的信用级别。

估价技术的选择应当由适应的市场环境以及计量公允价值时可以获得数据的充分性决定。计量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包括市场方法、收入方法、和成本方法:

1.市场方法。市场方法运用相同或可比的资产和负债的在市场中的交易价格,或由其他市场交易产生的信息进行估价。市场方法经常使用来源于可比资产的一系列市场乘数来估计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

2.收益现值方法。收入方法将当前市场预示的未来现金流入的期望值作为计量的基础,转换或折算成现值的技术。

3.成本方法。成本方法是以重置当前具有同样服务能力的资产所需要的金额作为基础,这种方法经常会参照资产的重置成本。市场交易者(卖方)收到的资产价格由买方获取或构建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替代资产所需要的成本决定,同时要调整资产已经发生的折耗。

报告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估价技术时,如果利用活跃市场上相同替代品的价格对单项资产或负债进行估价,单一的计量技术对于报告企业来说是恰当的;但是其他情况下,报告企业需要运用多种估价技术计量公允价值,例如计量报告资产组合中每一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要对单一资产的价值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评估,并且计量结果应当处于合理的区间内。另外,报告企业选择使用估价技术应遵循一致性原则,但是,如果估价技术变更后的结果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公允价值,变更估价技术也是可以接受的。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信息与等级系统

公允价值计量是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计量而不是出于企业特定个体利益为导向的计量,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应当由市场参与者们用于为资产和负债价值计价的假设决定。在该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信息(inputs)广泛地参考市场参与者用于为资产和负债定价的假设,包括对于风险的估计,例如,计量公允价值时所使用的特定估价技术本身存在风险或是输入信息的固有风险。作为判断计量公允价值时参与者应用假设的基础,准则把输入信息分成两类:可观察输入信息(observableinputs)和不可观察输入信息(unobservableinputs)。可观察输入信息是以来源不受报告企业影响的市场数据作为基础获得的输入信息,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用于为资产或负债定价的假定。不可观察输入是以报告企业当前经营环境下可利用的最佳信息为基础获得的输入信息,反映了报告企业对市场参与者为资产或负债定价假定的估计。FASB定义不可观察输入信息的意图是允许报告企业在其资产或负债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进行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因此,报告企业不必付出过多成本用于获得独立于报告企业的市场信息。但是,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由于排除了交易中不合理成本而更加可靠,报告企业不应当忽视外部信息的重要性。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中,报告企业应该尽可能多的运用可观察输入信息而尽量减少使用不可观察输入信息。

在计量公允价值时,准则中建立起一套公允价值等级系统(fairvaluehierarchy)区分可观察输入信息和不可观察输入信息,用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及其披露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估价等级系统的建立对减少企业操纵,增强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公允价值等级系统按照输入信息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性,把估价技术的输入信息区分为具有优劣顺序的三个层次,其中未调整交易成本的现行市价可靠性最高而最受FASB重视,被排列在等级系统的第一层;由于不可观察输入信息缺乏可靠性,FASB将其排在输入信息顺序的最后一位――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第三层。估价等级系统第一层的输入信息有两个决定因素:第一,报告企业存在交易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在主要市场不存在的情况下存在最大获利市场;第二,报告企业在计量日能够取得市场价格信息。因此,报告企业在计量日从主要市场或最大获利市场中取得的现行市价即属于公允价值等级系统中的第一层。

第二层输入信息是除已包括在第一层的现行市价外的其他可观察的输入信息,这一层次的输入信息可能是直接得到也可能是间接得到的。如果该项资产和负债存在于某个特定的期间内,例如合同期限内,资产或负债处于公允价值等级系统中第二层的输入信息必须在整个期间内能够被报告企业观测到,包括:

1.在活跃市场上类似资产或负债的现行市价。

2.非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相似资产或负债的现行市价。

3.除资产或负债的可观察到的现行市价外的其他输入信息。

4.主要来源于或由可观察市场数据证实过的输入信息。

第三层输入信息是指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信息。不可观察输入信息在计量公允价值仅限于在计量日缺乏资产和负债的市场活动、不存在可观察输入信息的情况下使用。

通常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一个企业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所有输入信息可能会划分到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多个层次,并且,在计量一项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全部期间内,该项目输入信息所处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特定层次应当由重要的最低一层的输入信息决定。但是,由于每项资产和负债的特殊性,评估输入信息在计量期间内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性仍然需要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建立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目的是选择将用于估价技术的输入信息进行优劣排序,而不是评价估价技术本身的优劣。但是,输入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会影响报告企业对于估价技术的选择。例如,使用现值估价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时,输入信息根据对计量本身的重要性和输入信息在等级结构中所处的层次,会划分到等级系统的第二层或第三层,可见,现值计量由于其输入信息的特点不具有最高的可靠性,而不是由计量技术本身的优劣决定的。

五、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

当报告企业采用周期性后续计量或非周期性后续计量进行资产或负债的计量时,准则要求披露的内容是不同的。周期性后续计量是在对资产和负债在固定周期内进行连续的后续计量,例如计量交易证券的公允价值;非周期行后续计量是在需要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时进行后续计量,例如计量发生损耗后的固定资产。非周期性后续计量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要求披露:第一,通过报告企业披露的信息,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评估用于连续计量的输入信息类型,以及区分重要的不可观察导入――公允价值层级结构的第三层;第二,报告企业应当披露当期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或者说明变更上期使用的估价技术的原因。除以上内容外,周期后续计量资产或负债时还需要披露后续计量对当期收入和净资产变化的影响,包括:第一,扣除已包含在当期收入或净资产变动中的实现与尚未实现的所有利得和损失全部金额;第二,包含在收入或净资产变动中的,与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资产或负债相关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第三,说明已报告在利润表中的引起收入或净资产变化的全部利得或损失,以及未实现利得或损失。

六、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我国准则的启示

目前,除FASB外,IASC、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JWG,2000)、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200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2002)、香港会计师公会(HKSA,2003)、加拿大审计与鉴证理事会(CAASB,2003)等已分别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会计原则和审计准则。公允价值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与运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公允价值会计和审计国际惯例的出现,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已经进入运用阶段而超越了争论阶段。

在我国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大趋势下,2006年2月25日,财政部正式对外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任务已初步完成。基本准则作为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概念框架,第一次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目标:一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二是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与FASB将决策有用论作为财务报告目标相比,我国准则将受托责任观作为财务报告的第一目标,同时兼顾决策有用目标,决定了可靠性和相关性必须成为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最主要质量特征,并且对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

在公允价值计量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我国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也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基本准则中规定了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并且要求企业选择何种计量属性应当由具体准则规定的会计政策决定,而不是企业根据计量对象的性质自由决定。基本准则中一再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特别提出如果采用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时,应当保证报告企业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会计要素的金额。那么,如何保证报告企业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特别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当前基本准则的制订来看,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标准在准则体系中要求: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新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规定体现了公允价值概念的级次,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允价值计量》中确定公允价值的相关规范是一致的,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目前的做法基本一致。

可见,新准则体系的制订与颁布证明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已经得到我国准则制订机构的接受和认同,因此,进一步建立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框架从技术上指导和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就成为报告企业提供高质量财务信息的前提,以及当前我国公允价值研究中最迫切的问题。FASB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目前公允价值会计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建立适合自身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准则或规范、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必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FASB,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No.157,FairValueMeasurements,2006;9;1~15

[2]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会计研究,2006;4;81~86

[3]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葛家澍,会计研究,2006;3;3~6

[4]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财经论丛,2005;9;90~96

上一篇:高校教育成本计量论文 下一篇:镇妇联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