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模式论文

时间:2022-05-31 03:42:36

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模式论文

1江门配网调度集约化进程

1.1江门配网调度发展过程

2006年根据省公司的要求,将全市主网设备的调度权回收至地调。各县区局设配网调度班,负责各县区配网设备操作和监控。随着配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配网网架日趋复杂,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江门局于2013年初开展配网调度的集约化,2013年12月完成全市7个县区局配网业务的回收,实现了全市配网业务的统一管理。

1.2江门配网调度现状

配网调度班由34人组成,其中班长1人,配网方式管理人员3人,值班长5人,值班员25人,实行四班两倒值班模式。每值配置人员6人,负责配网设备的操作、事故处理和电网监控。另设行政班人员5人,负责“两票”业务办理,重合闸投退操作。

2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模式优化

集约化作为一种创新的调度模式,在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必须要决心改革、勇于创新,敢于对旧模式进行优化和改变才能实现集约化。江门局在集约化过程中,不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创新的管理模式,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使得我们集约化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2.1值班模式的优化

根据江门局的现状,配网线路第一种工作票的办理由配网调度班负责,调度担任工作票许可人的角色,需对工作票中调度许可安全措施的正确性负责。此外,每次停电操作前要进行操作票的拟定。据统计2014年调度执行操作票10891张,办理工作票1541张。“两票”工作量占调度员日常工作量的30%或以上,严重影响调度员对电网安全运行的监控和事故处理操作。对此,我们提出“倒班值+行政值”的创新值班模式。将“两票”业务和重合闸投退操作交由行政班负责,倒班值只负责计划停送电操作、电网监控和事故处理。在新的值班模式下,各个调度员分工明确,确保配网业务安全有序地展开。

2.2图档管理的优化

在原有的县区局调度分部模式下线路单线图使用纸质图纸,每次的图纸更动需通过人力送递到达调度班。集约化模式下,由于江门地区地域辽阔,想要继续使用原有的方法,显然是不可行的。对此,我们提出线路单线图电子化的创新图纸管理模式。前期由于图档系统的未完善,为了解决纸质图纸更新带来的不便,我们又提出了扫描纸质图纸通过邮件进行远程传输图纸的过渡方法。随着后期图档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再一步一步地实现纸质图纸的完全电子化。实现电子化图档后,运维单位人员只需停电工作前一天在配网集约化系统发起电子化移交流程,工作结束后当值调度员进行图档,便可完成图纸的更新。

2.3监控模式的优化

江门地区由于靠近海边,常年受台风、强对流、雷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电网事故频发。特别是台风时期和雷暴雨天气下,故障数量在短时间内爆增。据统计2014年5月9日受强对流天气的影响,2个小时内江门10kV配网线路故障数量高达89条次。在这种情况下全市SCADA报警信号骤增,1分钟内多达几10条,容易出现遗漏、错复归、误复归信号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恶劣天气下采取分区监控、分区操作的创新模式,将江门地区电网分成A、B、C三个片区。A区只负责蓬江、江海、新会三区,B区负责鹤山、台山,C区负责开平、恩平的监控和操作。通过对SCADA报警信息的预分流,实现各区故障的独立处理,避免由于信号过多而导致人为失误。此模式只有在恶劣天气时,并经班长同意后才会启动,正常情况下调度员还是对全市所有线路进行统一监控和操作。

2.4运行人员结构的优化

集约化后由于各个地区运行人员素质掺差不齐,导致在接发令操作方面遇到很多阻碍。为了优化配网运行人员结构,提高操作人员接受调度令的水平,保障配网业务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广东电网公司范围内率先举行县区局配电人员接受调度指令资格认证考试工作,以进一步规范调度指令业务。经过前前后后多次的下县区局开展培训,最终通过资格认证的配电运行人员有663名,通过率为95.9%。通过调度指令资格认证考试,筛选出优秀的接受调度指令的配电运行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全生产水平。

2.5规程制度的优化

集约化以前,各个县区局调度有各自的一套业务标准,每个地区形成了各自特色的配网作业流程。这是不利于电网安生生产的开展,也不利于配网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因此我们提出要将配网业务标准统一化。于2013年初,组织配网调度班骨干力量开展配网调度规程的编写工作,将配网调度操作管理、用户管理、负荷调度管理等各方面的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此外,从源头上规范配网停电业务的开展,通过规范停电申请的报送,严抓月度停电计划的制定,从而实现停电业务流程的统一化、标准化。故障处理方面,我们统一要求使用故障抢修作业表单,做到“一抢修,一表单”,每一单的停电操作都做到有依有据。

3结语

实践证明,配网调度集约化用于应对大面积跳闸、大数量停电、大统一图纸这三大难题都是游刃有余的,是符合现代智能配电网发展的要求的,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本文结合江门局的配电网现状和集约化进程,提出集约化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值班模式、图档管理、监控模式、人员结构、规程制度五方面的优化实现“N”模式向“1”模式的过渡,为往后其他供电局进行配网调度集约化提供经验参照和指明方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张锦添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上一篇: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论文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