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我眼中的的职业嘉宾

时间:2022-05-31 03:00:10

调查:我眼中的的职业嘉宾

以前,一档电视节目起码还是畅所欲言的,遇到不能说的,或者不能播的,后期剪辑掉就可以了。现在的访谈节目完全反着来,专门找能说的,往节目里攒,如果劲儿不够,就再加把火烧一烧。为了适应这种夸张的,火爆的,自虐式的勇于自曝家丑的嘉宾的需求,于是一个新的职业应运而生——职业嘉宾。 职业嘉宾为了节目效果要在现场痛哭流涕、表情惊悚,也可以扮演成某种特定身份, 登上节目侃侃而谈。

为了节目好看,引起关注,就必须有“现身说法”的嘉宾当这个靶子。编导们会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观众。随着职业化嘉宾的出现,也出现了专门的职业嘉宾的演艺经纪人。这三者究竟是怎么看待他们眼中的职业化嘉宾的呢?

我就是想去做个广告

L先生,25岁,曾为某婚恋节目嘉宾。

Q:当时当嘉宾的初衷是什么呢?

L:好玩。另外想宣传一下我的网店。

Q:出场费高吗?

L:能让我露个脸,就已经很不错了。

Q:问你的问题都是事先有沟通的吗?

L:都是事先说好的,会问一些比较有话题性的,或者说能引起人关注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有个编导要我提供素材,我从小到大实在是过的太顺了,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让我痛哭的,于是他们给我编了一个,临上场前让我使劲背。

Q:现场没人难为你吗?

L:我那场没有,但是下来后听说别的嘉宾有。

Q:是事先没沟通好吗?

L:也不是吧,不管难为不难为,反正要不你能引起话题,要不你能引起众怒,要不就出丑。反正,那些编导都跟我们说为了收视率,让大家帮帮忙。

Q:有现场控制不住的嘉宾吗?

L:有啊,这不正是他们编导想要的吗?

Q:有没有被利用了的感觉?

L:每个人的索求不一样吧。像职业嘉宾,说白了就是职业的,不怕被利用,因为你拿钱了。像我,没拿钱,但是他们答应让我说我的网店超过三十秒。

Q:有没有想过,你朋友看了电视的感受。

L:既然都上电视了,还怕啥。真正了解我的人,我不用去解释什么,他们也都明白。不了解的,我也不必去解释。

Q:不怕因为节目播出影响你以后的生活吗?

L:不怕,也影响不了什么,我跟好多其他嘉宾不一样,我又不想出名,我就是想去做个广告。

Q:节目播出以后,对你的网店有效果吗?

L:一点效果都没有,可能当时我的自我介绍没有“话题性”吧,不太能引起观众的注意,他们有比较好的,听说之前有个女嘉宾,后来在微博上就火起来了,再后来果真就交了个大款男朋友,他们是把节目当平台,当踏板。我就图一乐,反正是上了电视了。

在我家他们的照片就有一大堆

X阿姨 50岁,职业群头

Q:什么契机做上职业嘉宾经纪人的呢?

X:我也不是经纪人,就是群头。最早也是被人组织去电视台当观众,闲着在家也没事可做,就去看人家录节目,因为我这个人比较踊跃发言吧,他们电视台的导演就慢慢的通过我找观众去录节目,再后来有需要做嘉宾的演员,也让我来找,慢慢的手里的资源多了,就成了专门干这个的了。

Q:工作难度大吗?

X:大,我们赚点钱也不容易的。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好做。因为手里的资源多啊,后来时间长了就不好做了。导演要求也多了,要长的好的,说哭就能哭的。演的像的,不能太脸熟的。

Q:都是从哪找这些人呢?

X:一开始都是街坊邻居的,一天在家待着也是待着,去电视台能赚几十块,还有盒饭,都比较好找。再后来要求高了,就会找一些学生,会演戏的学生,还有一些临时演员,群众演员什么的。在我家他们的照片就一大堆。

Q:平时你们自己看这些节目吗?

X:看啊。导演要播了都会让我们看,下次会跟我们说这次找的人怎么怎么样,下次要找什么样的。

Q:不觉得找这些嘉宾是在欺骗观众?

X:那我就说实话了,有的时候也能看出有点太过了。但是,我们的工作就是这个啊,就是按照导演的要求去做。

Q:一般你们能从中间抽多少佣金?

X:抽不了多少,我们也就百分之三十,比如那种好的嘉宾,人家给的多,高的有一千的,那得长的好看的,会说会哭的。最不济是一天一百。我每次得联系车拉他们,录完再把他们送回家,都赚的是辛苦钱。

Q:那是不是你手里的这些演员就能用一次。

X:大部分都用一次。有的不同台的可以用好几次,再差就是去当观众。

Q:当观众多少钱?

X:量大的话,给的少,我们抽的也少,但是管盒饭。好多去当观众的主要是图去看个明星什么的。

Q:看来市场还是挺大的。

X:大,有的时候每个电视台还抢呢,因为有的节目,比如涉及到家庭伦理啊,相亲啊这些真正愿意上的人比较少,所以找这类人就得广撒网。全国大部分的访谈类节目都在北京录制,所以北京的市场就很大。

Q:编导喜欢哪类的嘉宾呢?

X: 女的年龄要求很高,要年轻,而且最好要有才艺,说话比较另类。男嘉宾则最好是有点事业,海归也很好。 另外,除了要有好表情,更要有好口才、好经历。

Q:你们有的时候会帮助嘉宾编造假身份吗?

X:这个不用我们操心,我们就管着找人,找到了电视台选,选上了他们来包装。

Q:是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来做?

X:当观众是很简单,就负责鼓掌、举灯牌、大哭、大笑、活跃现场气氛,是个人就会。

这种事情都是有利有弊

S先生,40岁,电视台导演

Q:有时候为了节目气氛好,会不会请一些职业观众来参与?

S:有些节目,可能会吧。但是我们很少用职业观众。

Q:最初引发“职业观众”争议的《我是歌手》曾经一再对外表示,节目并没有招选职业观众。湖南卫视新闻发言人更是放话邀请有质疑的媒体现场 “抓托儿”,“欢迎那些不相信的记者朋友来现场寻找所谓的‘职业观众’,但我相信,他们若以此为目的,一定会大失所望毫无收获。 ”你认为可信吗?

S:你信吗?

Q:我当然不信。

S:是啊,观众都不信的事情,其目的性就不言而喻了。

Q:请职业嘉宾,或者说职业观众会不会对节目的气氛有帮助?

S:肯定是有帮助的,因为有些效果还是需要观众去配合的。如果一个娱乐节目,请一批冷静的观众,那这个节目肯定砸。说白了,请职业嘉宾也是想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个现象做进一步的剖析。有些话题很涉及隐私性,当事人肯定不愿意来,我们就只有请职业嘉宾。这种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电视节目为了更好的效果,对观众、嘉宾的行为和言论作出引导,其实无可厚非。但很多电视节目为了博出位,反而有过犹不及的效果,真人秀看的就是真,但是如果这些观众和嘉宾变得一点都不真,那就是在糊弄观众了。观众不是傻子,做节目也应该高明些了。

上一篇:邻避冲突及其化解之道 下一篇:从《江南Style》风行看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