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31 02:13:13

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创新教学方式之一。在合作学习教学中,只有内容与载体的合理搭配,才能提高高中生物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本文以高中生物学科为载体,为新课程合作学习实施提供案例。

关键词:生物教学 实践 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背景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兴起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合作学习是根据小组的总成绩进行奖励的教学体系,是学生在小组中经过合作交流,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中国于90年代初陆续开始出现有关合作学习的实验和研究。目前合作学习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思想之一。我于2006年在河北省邢台市主持立项了《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研究》的“十一五”市级课题并在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开展课题研究。经过5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

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环节为:(1)创设情境,导入目标;(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3)交流竞争,提高总结。

三、合作学习主要分组形式

1.异质组。组内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业成绩、性别等方方面面要有必要的差异,但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应相差不大,这样的合作学习分组“组间平衡,组内不同”。组间平衡为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创造有力条件,而组内不同为合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两人组。两人组就是邻座或同桌“两两配对”,这是一种最快捷的组成合作小组的方法。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内容比较容易,需要同桌两两组合合作完成,如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上每节内容前的“问题探讨”任务。这时,教师就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桌、邻坐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3.同质组。这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组成学习团队。相对与异质组,这种形式的团队组合在合作学习时出现得较少。它比较适合于完成较为短期的合作任务,如生物课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共同兴趣暂时组成同质小组去完成。

4.自由组。这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而形成的自由组合型小组,它不受人数限制。这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组合方式,但不宜用得太多,多了易形成小团体,不利于学生多向交流。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用得不多,在组织外出活动时偶尔使用。

5.圆桌会议组。就是每个小组4-6人围成一圈而坐,进讨论、记录,每次一个同学先发表自己的生物观点,其他同学当听众,然后一个个按顺时针轮流进行,就如开圆桌会议。最后选出一个组员参加班级小组间交流。

以上列举了几种合作学习方式。其实,每一种学习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情景来选择合作方式。

四、组建学习小组时需注意的问题

1.组织小组活动。这里主要指那些轻松、愉快的游戏类活动。因为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小组中时,需要花时间发展他们的相互依赖性和利益趋同感,而促进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一种方式就是有趣的小组活动。

2.培养小组领导。合作学习很多时候是以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学生来主持,也需要他来维持纪律、调解矛盾。为了有力于组长负责本组的合作分工、组织协调等工作,组长一定要选取那些有威望、有一定组织能力、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这是非常重要的。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教师可为每一个组选定一个具备一定组织能力、生物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并定期进行集中培训。

3.进行组内分工。不论在课余小组探究活动中还是课堂学习中,由于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学习,组内成员须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他们相互配合支持,并承担个人的分工责任。常用的合作学习组员分工为:组长负责组织召集讨论活动;记录者负责整理、记录组内组员的观点;发言人负责组内学习讨论后,代表本组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控时者负责掌握组内和每个成员的发言时间、讨论时间。人员的安排可以由组内成员毛遂自荐或组内推选,也可以由教师在合作学习开始时指定。

五、采用合作学习的情况

1.教授规律性内容时进行合作学习。这类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需要让学生从感性材料中概括得出规律性知识。学生可以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逐渐加深对规律性知识的理解。

2.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结论时进行合作学习。很多生物技能学习要求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来建构相关概念,得出相关结论。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结论的产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3.授课内容易产生歧义时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可能会产生歧义,此时要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生生交流,在组内组间不同观点的交锋中,使学生的概括能力思辨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六、教学反思

生物新课程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材料获得信息的能力,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习惯、态度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约翰逊.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机械工业出版社.

[2] 郑金洲.“合作学习”――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课堂教学探索系列.福建教育出版社.

(责编 张晶晶)

上一篇:走进新教材 创设新课堂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