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品赏析

时间:2022-05-31 01:52:41

苏轼作品赏析

苏教版高职语文课本中,共有两篇有关于苏轼的文章,一篇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另一篇则是《赤壁赋》。苏轼在文学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诗意、诗风,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应该找不出第二个人可以与其相媲美。比如苏轼经常借酒的力量来使得自己处于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浩浩乎如凭虚御风”是其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其中显现了其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苏轼吸取了前人各种文学创造的精华,在作品中融会贯通,使得自身流露的感情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这对后人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下表现美学的一个楷模,透过其中层层的文字,既可以看到社会伦理、政治的影子,也有着其真心实感的大量流露。尤其是呼声最高的《赤壁怀古》给人一种略带凄惨、苍凉,但是却透露出豪爽旷达精神,给人以无限的震撼和想象。下面我将以本篇课文为例,并穿插《赤壁赋》中的内容,谈谈对于苏轼在高中语文代表作中的理解。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期间写下的。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过之后也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将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上,赞同教参中的观点,认为作者表面上看起来意志消沉,但是却始终掩盖不了其内在的豪放旷达的精神;但是有的人持有的观点恰好相反。究竟作者想表达的是一个怎样的意境,这只有通过透彻的分析我们才能够得到答案。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苏轼这篇文章所表现出的磅礴大气:

长江朝着东方奔流不息,如同大浪淘沙一样,千百年来洗尽古今的英雄人物。人们传说,在那营址偏西的方向,就是当前蜀吴联军打破曹贼的地方。陡峭的石壁插入天空,惊涛的浪花拍打着江岸,打出一层层雪似的浪花。这精美绝伦的大好河山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忽然间想起了当前的周公瑾。……

好一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晚年在成都去探访过武侯祠,到了湖北的黄州时,看到满眼断壁残垣和物是人非的景象,不见千古风流人物,不禁感慨万千。只能够凭自己的想象来在自己的脑海中绘画出当前火烧赤壁的残卷。对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说法,并不是说苏轼到了当地之后,听到了当地居民的流传,说现在黄州这个地方就是当年蜀吴联合起来打败曹军的地方不表示怀疑。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苏轼游玩期间找不到当年所留下来的遗迹,但并没有对其他人的观点表示过丝毫的怀疑,我们在另一篇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可以看出其真实意图,因而不能够简单地望文生义加以阐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当地人的指引之下,苏轼顺利地找到了当年的遗迹,这时江中的浪花疯狂地拍打着岸边的巨石,一幅幅看似冲上云霄的景象跃跃而起。在这种大背景的渲染之下,苏轼此时的心情颇为复杂,仿佛在一瞬间,当年在战场上厮杀的英雄豪杰像过电影一般在其眼前划过。读者读过之后也好像感到了有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心跳也与作者同步起来。笔锋一转,一道更为亮丽的风景映入读者的眼帘。“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作者之所以会写到当年的美女小乔,是因为此时作者那种建功立业,对生活幸福美好的向往不断地流露出来,让人很神往。而在后一句中早生华发主语的解释上,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到底苏轼是笑自己早生华发,还是笑上文的主公周瑜,这些因为没有额外的线索供我们参考,故而都不得而知。但是目前流行的说法还是比较倾向于后者,所以还是暂且按照后面的解释来理解吧。另外,在这一句中,作者也表现出了对于公瑾才华的向往,也有点自嘲自己比不上他人的意思在里面。自己当然是比不上周公,作者只好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寄托于根本不存在的梦境之中。期待只有在梦里,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才有实现的可能。但是作者仍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踌躇满志的苏轼打算借酒消愁来排缓自己的郁闷之情。“借酒消愁”是古人常用来排遣抑郁的方式,读者在“一尊还酹江月”中便可以将这一思想表现得淋漓精致。乍一看,这里并没有体现出作者丝毫的豁达豪爽的形象在里面,反而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颓废、落魄、失意的酒鬼形象。其实真正心胸豁达的人都是要经过一定时期磨难的历练才能够成长起来。苏轼其实在这里采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故意展现出颓唐,不尽如人意的外表,但是在内心里面却真实保留有那种开阔。有人说苏轼在《赤壁怀古》中表现出苦闷,在《念奴娇》中还展现出自我的说服和挣扎,其实这样看是不对的。苏轼早在《赤壁怀古》中就将这一问题看得非常透彻,不存在后续的《念奴娇》还保留有思想上的挣扎。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我们一定要勇于打破常规思维,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欣赏苏轼的作品,体会出作者在写作手法上的融会贯通和写作风格的多样化。这样才不至于产生错误的理解,而学生因此也可以发现语文学习中真正的美妙之处。

上一篇:理性思考是时评写作的灵魂 下一篇:《孔乙己》:人物雕塑艺术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