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药学服务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30 05:53:34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药学服务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药学服务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60例高血压患者,并进行定期的药学咨询服务及随访,不断的对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药学服务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的高血压知识的防治认知知识的调查统计,在对患者进行社区药学服务后,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血压知识的认知及患者全年指标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并与药学服务前的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社区药学服务后,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防治认知的水平,血压的控制率有显著的提高。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采用社区的药学服务方式,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防治的认知,患者对高血压控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社区药学服务;效果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但由于在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着对疾病认识的不全面,存在着极大的误区,出现不合理的用药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对患者的血压控制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用药的科学合理性,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社区药学服务,以药学专业的技术人员为主导力量,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学咨询服务及定期的随访,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处理患者出现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60例高血压患者,并确诊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药学咨询服务,并进行医学干预,并且根据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情况的了解,血压控制程度的分析及经济情况的调查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及药学服务,建立患者的个人健康档案,并且将服务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1.2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药学服务,并且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用药率、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率及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干预方法:①在社区中建立一支专业性强并且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药学医生团队,落实每一个医生的责任,管理全面;②加强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根据每个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血压控制程度及经济情况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及药学服务。在药物的选择上针对患者具体的经济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经济情况较好的患者建议选择减少服药频率的长效制剂的药物,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同时还要在药物的不良反应上要认真的对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及病史进行了解和询问,避免患者因服用药物出现不良的反应等现象的发生。善于利用国家的医疗保证政策,帮助经济困难的高血压患者减轻经济负担;③建立定期的随访,不断的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惊醒了解,确保所有高血压患者国、都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④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的防治专题讲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程度,不断的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知识教育,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依从性,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药学服务人员要对社区提供最直接的与药物有关的技术服务,不断的强化患者合理用药的知识教育[1]。

1.3评价指标 ①认知态度调查,在干预前后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知识的认知率进行调查统计;②药学服务前后对患者服药依从率、血压控制率、血压知晓率评价。

1.4质量控制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的药学服务前,要对医护人员及药学技术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加强医生服务团队对药学知识的掌握和重视,设立质量监控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间进行考核,并且实行服务质量定期考核。

2 结果

通过药学服务的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认知的水平,血压的控制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社区药学服务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防治认知的水平,血压的控制率有显著的提高[2]。见表1。

3 结论

随着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上升趋势病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加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药学服务是一项有效的帮助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控制的途径。通过采用药学服务的方式,有助于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降低了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药学咨询及专家讲座等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药物知识宣传,不断的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正确药物治疗的认识,并且提高了社区高血压患者对用药必要性的认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

同时,通过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药学服务,不断的提高了医生团队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修养,服务技能等,为临床的药学服务的展开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不断的顺应我国医院的发展转变医院服务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服务,不断的促进我国医院药学的发展,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君,赵东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药学服务体会[J].论著,2012,2(15):17-18.

[2]黄庆君,马蔡芬.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药学服务效果评价[J].药学与临床,2011,2(05):260-261.

上一篇:分析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 下一篇: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常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