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时间:2022-05-30 02:30:43

让阅读成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为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在于教给方法,那么发展能力、拓展知识,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我们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关键词:阅读 培养兴趣 养成习惯 提高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在于教给方法,而发展能力、拓展知识,则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一、重视阅读,提高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学生承载了家庭的希望,托起了民族的未来。增强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1. 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冲击的影响,有很大比重的家长们热衷和迷恋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利用节假日不惜重金为孩子填充课堂“遗漏”和“多技”之长,让孩子在各种补课班和特长班中穿梭走场,只为满足于目前考试成绩和特长班的考级过关,却没有把课外阅读放在一个重要议程。在疲惫走场后孩子们对课外阅读应付了事,读后感网络下载、摘抄,各种读书活动也是优等生的专利,阅读活动成为了孩子们的负担,课外阅读成效也不高。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发放有关课外阅读要求的致家长一封信,开展亲子阅读、读书交流、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评选书香家庭,改革语文学业成绩评价方式,将课外阅读纳入考核,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提高了阅读重视度,为学生畅游书海助力扬帆。

2. 营造氛围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美国《时代》杂志网站的专栏作者史奈尔.舒纳建议家长们最好每天一起和孩子阅读20分钟,通过阅读的方式和孩子找话题交流。为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家长可将书本摆在孩子随手可及的地方,例如书架和咖啡桌等。

二、引领阅读,发挥语文课对阅读的引领作用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补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阅读教学必须把教材和学生的课外阅读相结合,注意引导,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愿望和兴趣。

1.课前查找资料

在教学《荔枝》一课前,有意布置学生去查找有关荔枝的资料。课上,同学们争着把自己查到的资料读给同学们听,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故事;有坡、白居易等人赞荔枝的诗;有生活常识(因为荔枝最鲜,有南方四大名果中“果中之王”的称号)。同学们讲得绘声绘色,不但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结合课文的背景,真正理解了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复杂的思想感情。通过课外阅读对课本的理解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2.引进原文

阅读原著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有一点难度的问题。原著中生疏的字词和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望而却步。小学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原著中节选改编的。如何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向学生推荐原著,引导他们读好书,读整体的书,感受原著中精彩的的细节描写,是语文教师需要掌握拿捏的尺度。《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为引领阅读,教师可以抓住白骨精三次人性的幻化,引进原文,进行细节补白。课本上对村姑仅用了“美貌”一词,而原著从唇、腰、眉、声等无一不作了详尽的描述,让学生一下觉得一绝世美女横空出世了。这样处理,不仅丰盈了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了白骨精为吃唐僧肉的不择手段、狡猾与奸诈。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3.课后拓展

学完《荔枝》这篇课文,同学们理解了母亲对子孙的爱,但我认为这不能结束,所以当同学们发表完自己的见解后,作为老师的我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母爱是无私、伟大的,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感受母亲的慈爱与温暖。学完这篇课文,我不禁又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父亲用衣襟兜着桔子穿过站台给儿子送桔子那一幕……”。通过这样的引导,同学们对《背影》这篇文章产生了好奇,通过不同形式找到这篇文章,并认真做了记录和笔记,不但发表了自己的感受,还找到了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点,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找好节点

另外,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课堂上会出现许多新观点,不时闪现思维的矛盾点,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及时引导同学们去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和他们一起去查找、探索,从而逐渐增强求知欲,并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

以课文为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同时也为个别学生不知“课外应读些什么”引了一条路。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关注阅读,发挥推荐对阅读的积极作用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同时,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以上。关注阅读,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等各方面差异,充分发挥推荐对阅读的积极作用。

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可让学生听一些故事盒,然后可针对故事的某个人物引导学生:“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吗?”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中、高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转为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之类的故事产生兴趣,且随着年龄级的升高而兴趣递增。学习优异的学生,喜欢读有一定文学水平和自然知识的内容的文章,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停留在低层次的童话故事和侦探内容方面的文章。

课外阅读所用的时间和阅读的字数,上中下不同程度的学生存在着很大差异。据有关调查,三年级小学生上等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10―15小时,阅读字数8―15万字;中等生每周4―8小时,读2―5万字;下等生每周阅读1―3小时,读0.5―1万字。

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程度的求知欲,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关键是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同时要根据各年级各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特点,向学生推荐适合于学生阅读的好书。

四、特色阅读,发挥活动对阅读的促进作用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家、校、社区共建读书网络,开展特色活动。家校共同开展“亲子吟诵、师生共读、老少诵读”展示活动,与社区开展“送书――读书――吟书――谈书”系列活动,激发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感受读书快乐,充分发挥活动对阅读的促进作用。

五、评价阅读,发挥评价对阅读的激励作用

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快乐的状态。建立明确的学段目标,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例如学生语文学业评价将朗读纳入考核成绩,按照朗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等不同要求进行评价,学生一定会在此方面不断努力,促进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来自于教师、家长、同学的表扬。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读书活动,并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如可搞阅读量记录与评比,促进学生大量阅读,不仅要尽早阅读,而且要大量阅读,有量变才能有质变。小学毕业时课外至少要阅读145万字以上的文章。要坚持天天读,一天也不能停,固定时间,雷打不动;而且每天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可按年级不同适当提出要求。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教师要经常检查,及时鼓励,不要批评,要鼓励、鼓励、再鼓励。同时根据评选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条件定期进行表彰,发挥评价对阅读的激励作用。

总之,我认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感受生活,感受美,让每个学生的生命花朵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神奇万洁布 让我这个农民一年赚了30万 下一篇:不会穿衣服的企业不是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