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时间:2022-05-30 07:51:38

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 目的 总结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202例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各危险因素。.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胎盘因素,多胎,妊娠高血压;出血量超过1500mL以上严重危及生命。

结论:做好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工作,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 ;高危因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81-01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往往产后大出血发生产后2小时左右,产后大出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过于凶猛,常常出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1]。产后出血绝大多数可以避免,应该特别重视。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对我院妇产科所收治12例产后大出血病人的预防、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共接待孕产妇有2816人,其中12例产后大出血病人,其发病率为0.32%。年龄在22岁到40之间,平均年龄为31岁。有9例因为产后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和胎盘滞留原因引起产后大出血,有3例因为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大出血。有8例是顺产后大出血,有4例是剖腹产后大出血。

2 产后大出血的预防与监测

2.1产前监测 产前检查时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将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2]。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2.3产时监测 ①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定期肛检了解宫口开大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做好产后大出血准备;②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的变化,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③第三产程:要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粗暴揉挤子宫,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要认真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及时缝合;④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h,如2h内出血量超过200ml,要积极寻找原因,给以相应处理。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富含铁的食物,宜少量多餐;病情稳定后鼓励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

3.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给予心理支持,告诉产妇有关病情,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增加康复的信心。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抚摸或帮其擦汗等,同时可传授产妇一些放松疗法,使其参与照料婴儿、与婴儿沟通,分散注意力。随时纠正她们对出血的错误认识,消除其顾虑和恐惧,提高患者的信心。

3.3 预防感染 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min,2次/d,定期消毒;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巾,保持会阴清洁,1‰新洁尔灭清洗会阴,2次/d,同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4 健康教育。举办孕妇学习班,向其宣传妊娠生理、优生优育知识,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对于临产后的产妇,鼓励少量多次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摄入足够的水分,确保精力和体力的充沛,减少难产和滞产的发生。并在产妇胎儿分娩处后30分钟,吸允两侧,以促进乳汁分泌和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怀美,主编.《妇产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6-211.

[2]庞海燕,徐亚红,李秀梅,等.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与实践,2009,21(24):3159

上一篇:慢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探讨 下一篇: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