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导入方法

时间:2022-05-29 08:47:31

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导入方法

摘 要:课堂导入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灵活地采用各种不同方式,巧妙地导入新课,常能取得事半功倍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导入方法;学习兴趣;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69-02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决定一堂课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评价教师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指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设计新颖、生动有趣的教学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课堂插上“高飞的翅膀”。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搭桥铺路,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为学习新知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要揭示知识矛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情境。如何在每一节课开头就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到最佳状态,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最佳的导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导入要因学生实际、因知识特点的不同而不同,不拘一格。根据笔者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初中生物课导入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是初中生物新课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一般是教师通过提问、讲评、总结等方式,在复习与新课有关旧知的基础上,揭示认识的新矛盾、新问题巧妙地过渡到新课学习。如讲动物细胞时,先复习植物细胞有关知识;讲光合作用的原料前先复习光合作用的产物。在新课导入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既能帮助学生较好地巩固旧知,学习到新知,还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二、从“发问”始,以“解疑”终

疑问、矛盾和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隐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效地开启与调动学生的思维。设疑是新课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新课伊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发问,或师生通过实地观察、实验发现问题而设疑,从而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释疑、探究的动机,进入新课。如讲“绿色植物对有机物利用”时,首先提出为什么新收的白薯放一段时间会变甜,久放的萝卜会空心,手伸进潮湿的谷堆里会有烫手感,而干谷堆却不发热等问题。学生遇到这些常见、熟悉而又不解的问题,会引起兴趣而去积极思考。教师顺势通过分析启发引入新课。再如,讲“叶片的结构“时,师生先实地观察树叶下落的特征,发现落地的树叶正面总是向上,就此发问导入新课。二是承上启下不失时机地设疑。我们可以像小说、故事那样,在结束上节课时巧妙地留下悬念。这样,既总结了上节重点内容,又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三、引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上课伊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此法很多,列举一二。

1.故事导入:通过讲故事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维生素C时,引用一个与其密切相关的真实故事:200多年前,一艘英国船队到大西洋去探险,航行中一些水手得了一种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牙齿松动的怪病,病人越来越弱,终致死亡。探险队长为保存有生力量,继续航行,就将快死的水手丢到荒岛上。结果呢?奇迹出现了,继续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相继又发病,而丢在荒岛上的水手却神奇地活过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动的故事,可疑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借势从分析生活环境和饮食入手,得出缺少Vc会患坏血病的结论,继而讲述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

2.引用诗句、谚语、俗语等导入:恰当地选用常见、熟悉的诗句、俗语等,可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缩短课堂和生活的距离。如引用“大树底下好乘凉”等导入“蒸腾作用”;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似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分别说明温度和阳光对生物的影响。妙用一句诗词、俗语等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趣味无穷。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得知识、培养情趣,又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实验导入:大多数学生爱看爱做实验,对实验有浓厚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把强化实验、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正式课文之中,是课本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恰当实验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根对水份吸收时,课前让学生用萝卜进行植物细胞吸水的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导入新课。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对这些知识留下深刻地印象。

四、运用多媒体导入

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影片、音乐、甚至听一段解说等,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热情。如“致同学们”是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课,也是学生对生物的初步认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导入。比如,先用真实的图片展现21世纪人类的几大挑战:粮食缺乏、环境危机和人口膨胀等,再介绍最前沿的生物技术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否通过倍性育种、组织培养和生物杂交等生物技术培育出超级玉米、会飞的豹子、斑马象?在夸张、怪异的生物图片面前,学生兴趣高涨,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无疑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至于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来确定。采用的方法要恰当、贴切,并能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而脱离教学要求。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完善初中生物课的导入方法,一定会取得更加优良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理财教育刍议 下一篇:安达市玉米不同栽培模式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