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绿化中条山的劳动

时间:2022-05-29 08:17:57

记一次绿化中条山的劳动

中条山是一座小山,山虽小,但在我们永济这片土地上来说,却是唯一的。山不算太高,但却又陡又长,有人把它比做一条长龙。其实,这个比方也还不错,只不过,龙有鳞片,会凌空飞舞,中条山上却是光秃秃的,很少见树木。它从来不飞舞,总是伏在黄河岸边,懒洋洋地西饮黄河水。

我于一九年三月二十日登山。所谓登山,实际上是一次绿化荒山的劳动。

二十日深夜两点多钟,月白风清,草木不惊,天地寂然无声。我们随开荒绿化大军,静悄悄地自永济中学出发,经七社村,越大堡子,穿庄子村,两个多钟头后,直达中条山脚下的水峪口。我们快到山脚下时,天虽尚未亮,但南山却仰目可望。绿化荒山的大军夜行数十里路,也够累了,但是大家一提到“向荒山进军,让秃山披上绿装”的豪言壮语,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了。深夜行军要过村庄,为了不惊扰百姓的鼾梦,指挥部下令,要求大家不能说话,不许相互交头接耳。大家憋了一路,好不容易熬到了黎明将至,不等指挥部解除命令,大家就像刚醒来的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叫起来了。大队人马稍作休息,军号响了。在嘹亮的军号声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开荒绿化大军浩浩荡荡潮水般地涌向中条山。

起初,我们脚下走的还是一条通往山里的大路。不久,莽莽的山峦便横亘在我们的面前了。有经验的向导在前面给我们开路,因为山太陡,有些地方几乎是悬崖,所以登山时,队伍前进得很慢。走在后边的人,可以仰头望见前边的人,他们是在后边的人头顶上左右摆“之”字走的,胆小的人一定会怕头顶上的人掉下来,砸在自己头上。

在爬山的过程中,同学们在困难面前都不示弱,而且表现得很乐观。前头有人用粉笔在大石头写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要做困难的俘虏”“让荒山披上绿装”等标语。还有人模仿着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口号,喊着“我们顶着天啦!”“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有的同学体力不好,但他们爬一段,喘口气,继续往上爬。我们班有两个女同学,本来身体有病,起初爬了一段,便上不去了。老师决定让她们留下来,她们背地里还流了眼泪。最后不管她们愿留不愿留,还是按照登山指挥部的决定,强留了下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当大队人马全部到达目的地休息时,她们追上来了,参加了这场绿化荒山的战斗。

太阳懒洋洋地从东山头爬上来了,旭日作为迟到者,被我们踏在了脚下,一座一座的峰峦叠嶂被我们征服了。我们在目的地开始了一场震山荡谷的战斗。莽莽苍苍的中条山,沸腾起来了。激烈的鏖战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了一天。从早上六点多钟到下午五点多钟,我们在一个光秃秃的山头上奋战了十一个钟头。我们用铁镐挖土石,用铁锹铲杂草,用镢头开荒地,并把背上山的树苗栽在荒山上。开荒绿化大军的战果是:开垦了一个山头,绿化了半坡秃岭,饿了一天肚子,吃了几个冷馍,喝了几碗凉水。

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我们下了山。当大家又一次来到中条山脚下的水峪口时,我才意外地发现这里的风景很美,只是可惜昨天晚上大家坐在这里休息时,由于天还未明,我们没有看清楚这里的美景。这里的土地多乱石,乱石中却又裹着苍黑色的沃土;少树木,却又多山泉。山脚下有一股泉水,清得出奇,梦一般安详地向山下流去。

不知为什么,望着泉水,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再见了,山脚的村舍、溪边的牧童、潮湿的青草、夕阳西下的磨盘――又一个失去的时光。再见了,那些牛、那些蚂蚁,深黑的泥土、山一样沉重的落日,大地意味深长的图案――一些事物的终结和另一些事物的开始。

【注:本文为作者高中一年级时的文章。作者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政协常委。】

上一篇:坚守最初的梦想 下一篇:永远的一颗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