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论文

时间:2022-05-29 06:03:38

群众文化论文

区域基层群众文艺团体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非功利性、非职业性的文化表达,实现自我参与、自我怡情、自我开发的文化现象,人民群众在其中抒感、愉悦身心、陶冶性灵、展示自我,蕴藉着追求自我完善、按照美的规律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文化诉求。它以人民群众为文化实践的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价值取向,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是最大多数人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实践。

“创造在基层,希望在民间”。基层群众文艺团队以其群众基础的广泛性、文化创造的原生性、文化享有的民主性、文化传递的普遍性及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衷与青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和满足日常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文化支点。近年来,__市__区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大投入,加强引导,不断探索群众文化的新方式、新机制、新途径,把加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作为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抓手,让广大群众由过去被动地欣赏文化,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和创造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方针,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研究背景

公共文化服务的难点在农村,弱点在基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标志,就是看基层、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基层群众文艺团队以其所处的特有地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是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是文化惠农的实施者,构建和谐农村的参与者。引导基层文艺团队成为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的主力军,是建设基层群众文化主阵地的一条有效途径。

“十一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__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发展很快,服务手段日益多样化,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队伍建设有很大进步,进入了快速、稳定的重要发展期。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对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和管理做了有效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例如,如何提高群众文艺团队的组织化程度,正确处理政府组织与团队组织的关系,为群众文艺团队搭建服务平台等问题,整体还缺乏较规范化的运作机制。这就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理论武装的有效途径,研究和完善新时期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动作方式,以增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使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在艺术质量和管理方面全面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说,加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对于繁荣基层群众文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1、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是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有效形式。

群众文化的生命之源在于文化队伍的建设。一个地区没有几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文艺团队。何来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采?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是应群众强烈的文化需要而生,是群众文化的基石,最能代表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展示。搞好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是提高群众文化参与和创造热情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文化神奇之处在于以文化人,只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才能真正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草根性”是业余文艺团队充满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业余文艺团队的主要生命力之一在于它能吸纳广大的干部、群众,不分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富贵贫贱、品位雅俗,它的广泛性、自愿性、丰富性、灵活性等特点,很难有其他的群众性组织相匹配。一方面,群众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群众文化的主体,群众中蕴藏着一大批有文艺特长的人才,除了欣赏,享受文化娱乐,更有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和施展个人才华的强烈愿望,群众文艺团队就为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特长的人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引导他们参加正当的、有益的娱乐益智活动,帮助健康地消费闲暇时间。另一方面,群众文艺团队成为队员再学习的终身学校,让他们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从而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高,艺术素养的提高和相关技能的掌握,使队员的素养和生活品质都得到相应的提升。

2、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是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各地自发的群众性文艺团队纷纷兴起。这些群众文艺团队扎根基层,比较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层次,是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更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力军。他们来自于广大群众之中、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着丰富的创作素材和不竭的创作源泉,他们最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疾苦和文化需求,他们创作,表演的文艺节目更有生活底蕴,更能反映群众的心声,群众文艺团队就是他们施展文艺才能的舞台。他们通过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身边的人和事,以群众喜闻乐道的方式表现艺术,既满足自我参与文化的热情,又能满足群众的审美娱乐需求,同时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在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中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引起群众的共鸣。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家门口,巡回于乡村和社区之间,活跃在群众之中,让老百姓简易、便捷地享受快餐式、娱乐型的文化艺术。浓浓的文化氛围,吸引了群众的参与,点燃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无论在城镇或者农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艺团队,有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活动,才使得城乡充满了欢歌笑语和喜庆气氛,丰富活跃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可以说,这些基层文艺团队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团队力量,也是基层传播文化,繁荣文化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力量。

3、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群众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均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营造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提高群众文化品味,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以文化精神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凝聚人心、鼓舞人气、增强和谐、促进稳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作为群众文化重要载体的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对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人们的知识道德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等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落后腐朽的文化仍有一定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群众文艺团队已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的轻骑兵,起到了文化卫士的作用。当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文艺团队,经常性地参与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助于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拓宽居民参与社

区管理的渠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和繁荣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群众文艺团队宣传时事政治,弘扬民族文化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有效地感化、教育群众,影响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风尚的转变、增强干群关系和邻里感情,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增强了基层政权的影响力、凝聚力,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运行情况分析

(一)__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概况

(略去)__x 富裕起来的群众已不满足于享受单一的物质生活,而更追求精神的享受。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__区积极探索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以此为载体和手段把文化种在了基层,着力推进了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构建起覆盖城乡、软硬结合、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__区实施的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就是“把优秀的文艺爱好者培养成文艺骨干,把优秀的文艺骨干组建成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把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发展成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推手和载体”,围绕弘扬先进文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使文化在增强社会互信、促进文明和谐、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力争通过2-4年的努力,使全区每个社区、村(居)、企业、学校全部建立起1-2支以上业务素质强、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形成上下联动、城乡互动的群众文化繁荣局面。

由于组织健全、协调得力、联络广泛、工作深入、服务到位,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活动连年不断,好戏连台,精品迭出。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管理模式和活动方式已初步实现了由松散式、关闭型向集约型、创新型、开放型、服务型的转变。目前,全区共有涵盖各个艺术门类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__家,包括区级团队北仑区海晨业余艺术团、__区夕阳红艺术团x家,乡镇街道级团队__家,村、社区团队__家,学校企业__家,基本覆盖了每个村、每个社区。

__区的业余文艺团队综合了群众文化的各个层面,它吸收了不同类别文化的长处和各行各业的艺术人才,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长期生活在基层群众之中,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经历和感受,有着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这些群众演员们通过文化艺术聚集在一起,在充满乐趣的文艺创造中,身心得到愉悦,自身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影响许多人,为社会为他人带来艺术美的享受,成为我区传播先进文化,繁荣群众文化的生力军。

(二)__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主要做法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政策、资金等保障是完善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提,我们非常注重加强这方面的保障。一是建立政策促进机制。不仅提出5年我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而且为我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每年设立__万元的专项文化活动经费,专门用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扶持海晨业余艺术团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建设及建立等。中央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决策以来,我区全面实施“文化阳光工程”,并把“文化阳光工程”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每年投入__多万元资金用于全区各行政村“文化阳光工程”建设的奖励补贴,重点用于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设施内涵提升等领域,为区域文化再上台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扶持举措,实施以奖代补。

一是出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是文艺业余爱好者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自愿结合进行文艺活动的结合体。我区现有的业余文艺团队分布在各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落。因为是业余的、自愿的,因而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为了不断巩固完善业余团队,充分发挥业余团队的作用。在推出的实施方案里,同时提出了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重点补助经常开展文化演出活动的团队。在年终考核中对达到一级、二级或三级标准的业余文艺团队进行评比,每年评出优秀团队若干支,每支优秀团队按一、二、三级标准分别奖励。除达到一级、二级或三级标准的业余文艺团队以外,对其他在年度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工作出色的文艺团队另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进行奖励。分别奖励__元。文化部门还加大了对团队的日常经费补助,主要有新建补助、活动补助、设施补助、项目补助等方式。对群众文艺团队组织开展的活动和购买音响、乐器、道具等实行 50%的补助,对一些传统优秀项目进行专项补助等。政府的奖励措施极大鼓舞了基层组建业余文艺团队的积极性。

3、扶持重点团队,加大培育力度。

我们加强对各团队的组织管理和引导,特别是有重点地扶持海晨业余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书画、摄影、民间艺术和作家协会等业余文艺团队。物色协调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善于团结的同志担任艺术团团长或协会负责人。确定文化馆、文化站为这些团队的娘家,提供活动和会议的场所,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制定艺术团章程、活动档案,提出艺术团的活动要求,定期听取业余团队的工作汇报。海晨业余艺术团是北仑区文化馆管理的一支业余艺术团队,艺术团成员主要来自于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近年来,海晨业余艺术团不断发展壮大。无论在北仑的山区海岛、城镇农村,还是在军营学校、厂矿企业,都留下了艺术团的足迹,在省、市、区各级艺术赛事、文艺汇演、艺术节等活动中也频繁地出现她们的身影。艺术团创作表演的文艺作品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省群星奖等各级奖项。由于海晨艺术团这些重点团队对社区、村落等业余团队起着辐射、示范和导向的作用,使得不同层次、不同文化需求的爱好者从单兵、个体向骨干、团队集聚靠拢,带来了团队人气更旺,力量更强,北仑区业余文艺团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丰富的转变。全区业余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具体有:各类合唱队、腰鼓队、造趺队、舞龙舞狮队、新碶京剧联谊会、小港越剧联谊会、大学生艺术团、老年大学艺术团等__多个。

4、整合阵地资源,创新活动载体。

创新载体是发展业余文艺团队的动力。区文化 主管部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把团队建设放在重要的工作位置,通过整合区、街道和社区现有的活动阵地资源,为基层文艺团队创造活动载体,提供充裕的活动空间,正确引领这些团队开展弘扬主旋律、积极健康向上的群文活动,为基层文化团队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是搭建展演平台,健全活动机制。我们为活跃在基层的业余文艺团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平台——“海享文化大舞台”。海享大舞台以基层业余文艺团队为主要演出力量,通过政府搭建平台、群众自发参与的形式,集中优秀文艺团队每周五定期在影剧院广场演出。演出费用均由财政支出,演出向群众敞开,全部为免费公益性演出,目前已演出区级层面的海享舞台已演出近200场次,受益群众达100余万,成为“群众创建、群众参与、群众享受”的阵地和载体。通过两年多的运转,如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融入北仑市民的生活常态。海享文化大舞台已辐射到全区各地,各乡镇街道也精心搭起了28个以“周末喜相逢”、“欢乐山海颂”、“相约星期五”等为主题,各具特色、大大小小的“海享文化大舞台”演出点,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戏剧、歌舞、曲艺等各种艺术门类的演出。这些基层业余文艺团队的群众演员在“文化共享”上各得其乐,在“文化参与”中各显其能,受到了全区群众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二是加强文化交流,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业余文化团队参加区及市以上的文艺演展和比赛活动,使基层文化团队通过参加经常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团队自身的整体实力。首先是通过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外来建设者艺术节等载体,开展业余文艺团队巡演、农村文艺团队优秀节目展演、社区文艺团队汇演、企业文化俱乐部优秀节目汇演等活动,展示团队建设成果。其次是组织各文艺团队在区内进行互动,把好的团队,优秀的节目送到别的乡镇交流演出,实现文化互补,资源共享和区域联动。第三是进行区外推介。组织团队参加宁波市业余文艺团队汇演、浙江省首届艺术团队文艺汇演、首届华东六省一市新红歌大赛等,展示团队风采。

5、建立人才机制,加强辅导培训。

建立健全群众文化人才科学发展机制,加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辅导培训,是搞好业余文艺团队的基础。

一是抓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我们积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抓好团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增强人才创新能力,营造人才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文化馆专业老师与新聘用人员进行师徒结对,本着“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目的,充分发挥各专业干部的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和指导他们制订职业规划,传授工作经验和体会,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我们加大管理力度,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人才,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人才绩效考评制度,每年召开团队负责人和文艺骨干座谈会,对优秀人才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二是抓好多层次的培训。业余文艺团队的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文艺活动的质量,开展辅导培训是提高业余文艺团队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科学分析,统一规划,针对群众文艺团队的现状、特点,抓重点、抓基础、抓薄弱点,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不断探索,抓高层次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培训,抓紧缺专业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培训,抓重点专业人才培训,抓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对各团队、会员进行“充电”。“请进来”就是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北仑来传道授业,让更多的群众受益。我们曾趁国际视觉艺术家陈逸飞先生来家乡考察之际,请他传授先进的文化理念;邀请全国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委员傅希陶教授来我区作漆画创作专题培训,时间跨度一个多月;邀请著名作曲家周大风先生作有关音乐创作方面的讲座。“走出去”就是带领各文艺团体的骨干外出取经学习。我们先后组织骨干到过大连、上海、桂林、云南等地参观学习全国文艺活动和赛事,观摩了全国舞蹈大赛和声乐大赛等;组织摄影家协会理事赴徽州、昆明、新疆、温州等地采风;组织美术骨干到黄山、丽水、舟山等地写生创作;组织写好者举行笔会……

三是强化指导服务。针对基层文艺团队创作力量薄弱、演出设备缺乏的现状,我们充分发挥国办文化单位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面向群众文艺团队开展指导服务。如区文化馆每年创作汇编的《小品与曲艺》、《北仑歌声》期刊和1年4期的《港畔文化》,创作和收集汇编了反映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气象为主要内容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包括快板、说唱、表演唱、小品、小戏曲形式,免费赠予基层文化站和群众文艺团队。同时,建立和实施北仑区文化馆专业人员联站制度,以文化馆为主体的文艺工作者加强与各乡镇街道文化站的协调、服务和指导,定期下社区、下村落、下企业、下校园进行实地辅导,倾听群众的需要,增强文艺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演出能力。同时,我们还筹建了北仑区文艺志愿者协会,挖掘群众中的文艺人才的草根领袖者,吸收热心于文化事业且具有文艺专长的人员,把这些热心、尽心、痴心于文化活动的文体骨干组成“文化义工”,充分发挥这600多名文艺志愿者在群众文化活动培训辅导中的作用,让一些文艺团队逐步成为“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乡村文艺创作、演出团队,使其产生更高的社会效果。可以说,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培训,为业余文艺团队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6、完善考核机制,落实各级责任。

目前我区已形成了文化组织网络体系、阵地设施体系、文化活动体系、辅导培训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五大内容。在工作中,我们落实责任,将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作为文化馆、文化站重要工作考核内容。我们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了企业、学校和村(社区)及乡镇、街道团队归属乡镇街道文化站指导和管理。区级团队由北仑区文化馆指导和管理,并负责督导各乡镇、街道的各类文艺团队。组建的业余文艺团队须到所属地的文化站注册登记,团队名称和人员花名册须统一报北仑区文化馆备案,并把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情况纳入到每年度对各乡镇、街道文化站的工作考核中。同时,出台了开展北仑区优秀业余文艺团队评选考核办法,完善目标考核测评体系,包括考核指标、考核内容、方式方法、考核结果的评定和运用等,每年对基层文艺团队进行量化考核。如在每年的优秀文艺团队评选中,对团队的人数、年活动次数、特色项目、档案建档情况等都有一定的硬性要求。评选工作小组采用查资料、抽查、座谈等方式对业余文艺团队的进行复查、验收,根据团队的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程度、参与当地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与指导、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把评选工作与建设群众文化队伍结合起来,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群众文化活动特色结合起来,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同时,我区还设立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奖励基金,对每年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各类文艺作品和加入省、全国协会的人才进行重奖,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各方面激发和增强文化工作者的事业成就感、文化自豪感和团队归属感。

(三)北仑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主要成效

通过一系列措施,培育、壮大了一批组织建设好、艺术水平高,且具有发展潜力的群众性优秀文艺团队,成为北仑区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典型和示范,引领本区群众文化舞台的繁荣和活动品质的提升。可以说,北仑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不断壮大,推动了全区群众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1、打造了一批特色文艺团队。

通过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我们加强了对各文艺协会、乡镇街道、村、社区文艺团队、学校企业文艺团队的指导和协调,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有效地整合了各类文艺资源,增进了各文艺团队的了解,涌现了海晨业余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霞南越剧班、梅山舞龙舞狮队、穿山造趺队等一大批有特色的文艺团队 ,推动了全区群众性文艺活动的开展。海晨业余艺术团近几年不断发展壮大,由舞蹈、声乐、器乐、曲艺小品等分团组成,可以说,海晨业余艺术团已成为北仑区一个不可或缺的艺术团队,一直活跃在北仑的群文舞台。十多年来,艺术团演出场次不下五百场,观众人数超过百万人次,多次被市文化部门评为文化下乡先进集体,成为省、市文艺界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团队。夕阳红艺术团拥有团员90多人,分设声乐队、舞蹈队、器乐队和戏曲队,自建立以来共创编了120多个节目,为农村、社区、企业及各类大型活动演出150多场,并对外进行团际交流,赴奉化、镇海、杭州等地演出。

2、培养了一批基层优秀文艺人才。

坚持以文艺团队的组建带动文艺人才的聚集,以开展活动发现和培养文艺人才。在北仑区文化馆的指导下,各文艺协会和文艺团队,打破了户籍界限,扩大了联系范围,在各街道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收集了大量文艺人才的信息,完善了文艺人才档案,建立了文化志愿者信息资源库,按照分级管理、择优使用、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原则,凝聚群众文化人才。文化志愿者包括具有文化艺术特长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业余文艺骨干,以及没有文艺专长,但热爱文艺事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或参与文化服务,常年志愿为文化出资出力的热心人士,形成了包括招募、培训、使用、交流、表彰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同时,各文艺协会和文艺团队,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并举办各类比赛,不断挖掘文艺人才,积极发动他们加入到文艺社团中来,对他们进行学术上、组织策划能力上的全面培养,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很多文艺人才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成为社团的中坚力量,更好地推动了文艺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在摄影、美术、音乐、舞蹈等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

3、催生了一大批群众文艺精品。

文艺精品是文化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节目资源。各文艺团队以扎根基层、面向群众为基础,通过组织采风、研讨、征文、培训和比赛等活动进行文艺作品的深度创作加工,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时代气息和北仑风格的地方文化精品,走出了一条立足普及、着眼提高、扎根民间、注重原创的精品文化发展路子。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共创作音乐、舞蹈、小品、歌词、摄影、书法、美术等作品数千件。

4、形成了一批北仑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北仑每年开展的各类大小群众文化活动,无不有群众艺术团队的积极参与,并由此形成了一批具有北仑特色的常设文化品牌,包括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北仑社区文化艺术节、北仑外来建设者文化艺术节、北仑群众文艺调演、北仑金莺声乐大赛、北仑舞蹈大赛和北仑区农民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届人士的欢迎。

5、激发了一大批群众建设文化的主动性。

有了政策经费的保障、群众意识的提升、设施平台的到位,再加上有一支由专业文艺骨干、民间艺人及有一定文艺专长的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农村文化顾问”常年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义务指导,群众更加热情、更加主动地投身于文化的建设,纷纷“招兵买马”、组队排练、提高技艺,加入到群众文艺团队中,并成为常年活跃在我区文化活动第一线的主力兵。即使在农村,“十分钟文化活动圈”也已变为现实:在北仑区各街道、乡镇,各文艺团队依托“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民间文艺大巡游”、“农村社区文化艺术周”、“北仑区文化艺术月”、“外来务工人员艺术节”等活动载体,做到每月有一个主题,吹拉弹唱、载歌载舞、打球练操、习拳舞剑等文化活动蔚然成风,并延伸到了社区、农村。虽然没有绚丽的舞台背景,也没有耀眼的明星阵容,参加演出的主角都是普通百姓,但演出现场每次依然高潮迭起、掌声雷动,并场场爆满。全区群众参与日常文体活动不出村(社区)、观看大型文体演出不出街道(乡镇)、享受精品文化服务不出区。村民们只需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个能满足求知、求美、求乐、求健等多种需求的文化活动场所。基层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吵架现象少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人参与文化”的朴素理念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贯彻和落实,真正体现了群众共享文化的均衡性。

(四)深化拓展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存在的困难

虽然我区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团队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素质不高。

部分团队负责人文化素质偏低,艺术活动组织能力不强,团队组织化程度不高。而团队成员大多是基层群众,没接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艺术修养差,对节目只能生搬硬套死模仿,演出的内容老套路多,再创新少,传统的剧目多,新创的剧目少,致使演出节目的思想性与观赏性都不够强。同时,我区现有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中老年人多、女性多、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数多,年轻人少、男性少、高学历人才少。这些都影响了团队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群众的参与率。

2、缺乏个性特色和品牌优势,档次不高。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在全区已达到了全覆盖,基本上可以满足群众日常对文化娱乐和健身的需求。但大多文艺团队成“散兵”状,小打小闹,团队档次不高,活动开展单调,没有形成规模,总体的艺术质量还是停留在较低水平,尤其缺乏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团队。除了比较突出的如海晨业余艺术团、新碶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等十余支文艺团队外,难以形成品牌团队。目前文艺团队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单向性、临时性的特点,现有文化活动对时间和地域的覆盖也远远不够。校园、企业和部队等这些质量可能较高的业余团队没有很好地挖掘。

3、服务与管理关系处理有难度,管理力量缺乏。

文化馆、文化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从原则上讲,应当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服务的部门。但实际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大多肩负着服务与管理的双重职能。而群众文艺团队是由群众自发性的组织,随意性比较强,有些时候存在难以组织、管理的现象,降低了服务效率。另外,文化馆、文化站专业干部人员不足,文化站工作人员专干不专职,又同时从事乡镇政府其他的行政事务,难以全力开展文化业务工作,这导致对团队的日常管理、服务指导力量不强,很难满足日益壮大的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需求,这已成为制约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一大桎梏。

4、资金短缺,发展缺乏后劲。

群众文艺团队正常经济来源主要是自筹、拉赞助、地方企业和单位适当支持、政府奖励等,经费普遍不足且来源不稳定,设备、服装、道具等条件较差,运作经费不足制约和影响了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发展和日常活动的开展。虽然各级单位对团队参加演出、比赛等活动时给予了一定的经费补贴,但购买道具、制作服装、参加排练等费用还远远不够。我区出台的以奖代补的措施,也只能使少部分团队得到补助,并不能覆盖到全区的每个业余文艺团队。

四、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一)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遵循的发展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科学发展的原则。

在开展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依归;要为一切人提供亲民、便民、利民、悦民的文化服务,包括流动人口、外籍人士,尤其要关注弱势人群;要把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素质,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根本任务;要以群众喜欢不喜欢、参与不参与、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探索与实践成效的第一标准。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机制的原则。

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是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部分。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满腔热情扶持,强有力的推动,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应当充分调动并依靠全社会各群体和广大民众的积极性。要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自主性,培育和提高群众自主运行的能力,体现“ 群众文化群众办”,形成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承办群众文化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3、建大文化,立大格局,共建共享的原则。

群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深刻,十分广泛。在实践中,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要从唱唱跳跳的“小文化”概念,向熔科教文卫体于一炉的“大文化”转变,群众从“观赏者”向“参与者”转变,运作方式从“条块分割”向“共建共享”转变,呈现出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参与群众的普及化,文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内容的知识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运作方式的社会化,推动群众文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大文化、新格局。

4、继承借鉴,兼收并蓄,改革创新的原则。

北仑的群众文化既有源于古老的吴越文化,又有近年来兴起的港口文化、赛事文化、海享文化,更受到近百年来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它既孕育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又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的现代时尚文化。在推进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进程中,既要充分挖掘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利用其长期的文化积淀;也要消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借鉴国内外文化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兼收并蓄,去腐存精;更要不断创新,发展符合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先进方向,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代群众文艺团队,让我区的群众文化体现历史和现代交融,展现海纳百川的景象,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最优秀、最精美的群众文化成果。

(二)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长效保障措施

群众文化的生命之源在于文化队伍的建设。文艺骨干来自基层,最能代表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展示。采取长效的保障措施做好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是提高群众文化参与和创造热情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才能真正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鉴于目前我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现状和群众文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以下几点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建立资金保障支撑体系。

一是要提高对群众文艺团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各级领导要从“文化兴区”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到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基本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北仑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摆上议事议程,狠抓贯彻落实。

二是要确保对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财政投入。要设立扶持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透明公示管理体制,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果。各级财政要对其日常工作经费及事业发展的经费给予必要保障,团队相应所属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和区各级政府部门每年应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

三是要多渠道增加对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捐赠和其他形式的投入,鼓励群众利用现代融资手段开发文化资源,繁荣文化市场,积极支持群众团队开展活动,由过去的政府单一行为转变为社会多方面参与的社会行为,建立起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机制。

四是要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各文体设施还不能满足团队的需要。加快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设施资源的利用率,这既是优化了基层硬件环境,也为提升群众文艺团队公共服务水平创建了平台,提供了文化阵地,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

2、重组整合,做大做强,建立品牌效应支撑体系。

一是要整合资源,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广覆盖的群众文艺团队。深入农村、社区,挖掘、发展北仑地方特色文化,大力扶持如漆画、舞狮、造趺、蛟川走书、水浒名拳等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艺术、民俗活动和艺术形式,广泛组建各种类型的文艺团队。要鼓励开发层次低、管理不规范,但群众基础好的文艺团体进行组合,抽调部分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跨村、跨社区甚至跨乡镇街道的高层次团队,要从单一、分散的活动形式走向组建较高水平的大型业余文艺团队,形成强大的攻坚合力。

二是要发挥示范作用,培育品牌团队。要继续重点培育一批以海晨艺术团、新碶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等几支文艺精品团队为龙头的有影响、有特色的品牌团队,让这些团队走出北仑,走出宁波,同时有这批品牌队伍的引领,对全区各文艺团队品质的提升也将起到示范鼓舞作用。同时通过支持群众文艺团队组织的发展,提高团队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要在团队组织化水平低或空白的地区,推广成熟的经验和做法,鼓励组建更多的群众文艺团队。

三是要引入市场机制,发展经营性群众文艺团队。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逐步培养起多种所有制、多种领域、多种形式,有活力、有竞争力、有创造力的文化市场主体,调动起社会各界参与建设群众文化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文艺团队联合会,做大做强文艺团队。在政府主导下成立群众文化规范组织——文艺团队联合会,设立乡镇(街道)分会,区级团队划为联合会的直属团队,各乡镇(街道)团队和村、社区团队归属各分会管理。联合会的成立,较之于以往分散的团体,政府积极引领作用尤为明显,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强政府在人力、财力上对其进行有力扶持,使民间艺术团体资金短缺、人才短缺等基本问题得到有力改善,使其朝着秩序化、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提升专业水平,更好服务基层,真正起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用。同时可以探索建立文艺团队共建模式,利用共建单位的场所、设备资源,确保群众团队排练和演出所需,利用共建单位人才资源优势,组建演出团、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满足群众团队提高活动水平所需,利用共建单位信息资源优势,及时传播先进理念,以及新形式、新方法,促进群众团队成员整体素质提高。

3、立足服务,加强辅导,建立人才发展支撑体系。

一是发挥指导、辅导职能,建立文化辅导员制度。要制订《北仑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文化辅导员管理制度》,由区文化馆、文化站业务干部及特邀部分文艺人才担任文化辅导员,各乡镇街道设总辅导员和副总辅导员,每个团队聘请一名辅导员,加强与群众团队的联系,定期深入团队活动场所了解情况、分类指导、协同管理、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团队的专业培训和表演技能辅导,增强文艺团队的专业素质、活动组织能力和演出能力。同时组建面向全社会的“艺术指导中心”或培训工作站,在征求不同受众不同层次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群众文化咨询、策划、辅导、扶持和引导等服务。同时形成培训辅导讲座“菜单”,提供给基层自由选择,扩展培训讲座覆盖面,从而帮助基层文艺骨干学习、掌握相关技能,提高活动组织和策划能力,扶持业余文艺团队发展壮大。

二是要打造一批本土的乡村文化精英。在全面进行文化人才普查的基础上,梳理辖区文化院团、企业、教育、体育、卫生等各系统、各单位的人力资源,吸纳给类文艺人才,建立“文艺人才库”。以文化工作者、文艺专家为主干,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文化顾问团,以基层业余文艺团队成员及基层文化能人为骨干,组建文化服务志愿者或文化义工队伍。建立多元人才库,打造立体人才体系,形成多级人才网络,逐步形成一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乡村文艺创作、演出团队,发挥他们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通过他们,再带动出更多的文艺积极分子充实到团队中,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

三是建立健全群众文化人才科学发展机制。要强化对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职责意识。政府文化部门成立群众文化人才建设领导小组,制订群众文化人才工作实施规划,建立健全群众文化人才引进、培养、选用工作机制,将群众文化人才工作纳入基层领导班子目标考核责任制。充分发挥高校等各类社会化培训机构的作用,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培养一批懂业务复合型文化专业人才,为本地人才提供发展保障; 要通过技能比武大赛、“名师带徒”等活动,扩大基层文化人才的规模,提高本地区群众文化组织、管理、开展和保护水平;要构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开发文化人才业绩档案,组织好“文化人才”和基层文艺团队、文艺骨干的评选表彰活动。

4、创新载体,拓宽途径,建立“海享文化”支撑体系。

一是继续深化“海享文化”。“海享大舞台、周末喜相逢”和各乡镇街道的周末文化广场活动为业余文艺团队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舞台。在此基础上,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把“海享大舞台”的演出形式向着长远目标拓展。我们要把规模化、档次化、品牌化作为打造海享文化大舞台品牌优先考虑的要素。借规模来造势,借规模来扩大影响,借规模来宣传自己。规模不但从直接参与活动的表演者阵容上、从间接参与的观众数量上去体现,同时还以连续活动的时间长短来体现。活动规模化拓宽了群众的参与层面,营造了活动氛围,体现了文化活动的真正群众性。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海享文化大舞台成为本地区群众文艺团队展示的最佳阵地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二是拓展群众文艺团队活动的载体和形式。要结合地域特点,在学校、企业、社区、农村设立文化共享点,大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活动。要加强团队活动的计划安排,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区级文艺团队应当主要立足于基层,特别是农村,坚持常年在基层巡回演出,努力满足基层群众文艺生活的需求,让老百姓唱起来、跳起来、快乐起来,不断扩大文化活动覆盖面。同时,努力挖掘、整合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资源,真正激发农村文化的内在驱动力,利用节日、节庆及农闲,组织村民开展以“农家乐”等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把业余文艺团队与乡村旅游、科技致富、特色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孵化新生文化业态有机结合起来,让文艺团队直接参与到其中,以城乡节庆活动载体带动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丰富多彩。

三是要形成多层面的文艺团队交流格局。实施城乡共享和城乡文化大联动,让城里的文艺团体送节目上山进村,也有把乡村文体团队请进城区演出,有效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具体做法上,可以尝试建立城乡文化帮扶对子,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农家乐”“农村文化社区行”等城乡文化双向交流活动。同时,通过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业余文化团队参加区及市以上的文艺演展和比赛活动,使基层文化团队通过参加经常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团队自身的整体实力。

5、完善机制,长效管理,建立管理考核支撑体系。

一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政策,为建立我区基层文化建设,包括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制订群众文艺团队备案管理办法,明确备案管理机关和指导、管理单位,促进群众文艺团队的健康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加强文化主管部门对各文艺团队的监管与指导。要进一步强化文化馆、文化站业务干部下基层指导团队的管理和考核,筛选政治素质强、群众基础好、艺术造诣高、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担任团队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让群众文艺团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形成一个具有北仑特色的运作有序的整体管理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业务水平高、管理规范、成绩优异的团队,在团队建设、节目排练、设备添置等方面予以资助,在资助资金、精品创作上给予重点倾斜。对那些为群众演戏、演群众戏,越演越兴旺的文艺团队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应及时发现并给予表彰鼓励,使其上规模、上档次、树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将其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团体。要抓好此类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并予以推广,保证文艺团队健康,有序地成长发展。

三是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机制。继续完善《北仑区加强业余艺团队建设繁荣群众文化实施方案》,可将评估考核分两个层面进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对业余文艺团队进行绩效测评以及业余文艺团队所在地群众对团队的满意度考核,促进团队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做到“四有四看四听四评”,即:工作有计划、成员有登记、活动有记录、成效有展示;看档案资料、看活动场所、看争先成果、看创新品牌;听群众反映、听党员意见、听骨干建议、听组织评价;评优秀辅导员、评优秀文化活动、评优秀群众团队、评优秀群众团队队员。努力通过“四有”规范操作,通过“四看”服务指导,通过“四听”检查督促,通过“四评”调动积极性。

引导和组织基层群众文艺团队走进基层、贴近民众,不断加强和完善对基层文艺团队建设的管理制度化、活动定期化、投入重点化、展示经常化,是我区抓好基层文艺团队建设基本经验与做法,从一定层面上确保了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健康发展,同时打造和形成了本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提升了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水平,带动了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加快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机制,联系实际,开拓创新,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的思路,积极探索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的新形式、新内容,整合资源,加强协调,逐步建立起常态化、长效性和可持续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工作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使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成为政府的重要民生项目和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编辑:果宝)

上一篇:论多媒体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下一篇: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成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