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构建小学语文活力课堂

时间:2022-05-29 03:09:19

师生互动,构建小学语文活力课堂

摘要: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这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应该所具有的价值取向。现在的课堂教学更主张课堂活动中的“动”,也就是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拥有创新的能力,同时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策略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了生机,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教师的互动反应不积极,举手发言的人数寥寥无几,很多时候教师提出

问题,只有少数的学生回答,未能达到预期的“全体参与,师生互动”的目标。由此,我们不得不陷入反思,为什么学生缺乏积极性?是学生不懂?还是学生害怕?其原因有许多,但都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无效性。

一、质疑引导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爱问为什么。教师要在课堂上牢牢抓住小学生这个特点,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融入教学情境中,与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

设置悬念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导入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并且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质疑,对老师进行质疑,要求老师解答,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活跃起来。在学生对一系列问题提出质疑后,老师可以对其问题注意回答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鼓励他们积极进行探讨。比如在讲到《乌鸦喝水》的时候,老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乌鸦还可以用其他什么办法喝到瓶子里面的水呢?在学生自由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点评指正。通过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和兴趣引导等环节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并且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兴趣驱赶下去学习语文,同时也将互动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二、把握时机

师生互动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当教学理念更新与转变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时机,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时间都适合进行互动,教师提问后,学生进入思考时间时,教师一定不能打断学生思路,而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仅如此,互动不只是与学生语言交流,而是要融入教学内容。例如,教师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火柴的原因,对几次擦火柴有什么不同等,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便可以伙伴身份加入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要注意态度亲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拉近师生距离。

三、讨论互动

(一)设计讨论主题

在设置讨论主题时,授课教师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有讨论价值的、开放性问题来讨论。只有结合文本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选取那些适合讨论,需要讨论,有必要讨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也才有可能参加讨论、才愿意参与讨论,才真正参与到讨论中,讨论也才有所收获。

从讨论的内容来看,授课教师选取的讨论内容要符合文本内容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来源于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能为学生当前或后续的学习搭建平台。

(二)选择讨论形式

从讨论的形式来上看,分组讨论法是大家常选的一种方式,分组讨论的流程一般是先由小组讨论;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大家针对各自不同的意进行批驳,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发言;最后由授课教师做出点评。分组包括就近分组、求同分组和求异分组三种形式。就近分组是指同桌组成两人小组或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抑或一列为一个大组。求同分组是指把意见大体相同的同学分到一组进行讨论。求异分组是指把意见不同的同学分到一组,让小组成员内部先进行激烈争论,然后在大家彼此争论的基础上形成小组意见。具体选用何种分组方法,由教师根据讨论主题的需要、讨论的客观条件来具体把握。

(三)引导讨论过程

语文课堂讨论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进行讨论时,任课教师不能置身事外,放手学生任意去讨论。而要认真观察,及时引导,全面监控。教师引导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语文课堂讨论的效果。

从讨论过程来看,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于积极发言的小组或个人及时给予鼓励,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进行合理提醒。同时还要倾听学生讨论的内容,当学生讨论中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

四、积极评价

一个环节或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的评价往往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这种方式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回顾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多采用游戏巩固生字,比一比,赛一赛等训练。教师对这些训练情况要及时地收集、归类处理,对个别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共同普遍性的问题则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老师给予点拨、辨析,以此来深化学习方法,巩固学习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学期,初学写日记,学生们对写什么,怎么写都很困惑。我鼓励学生先写好一句话、两句话……在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写话能力时,我又鼓励他们把话写具体,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每次,在细读学生们的日记后,我总是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篇好日记,动情地读给学生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渐渐地,学生的日记内容丰富了,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不断学习寻找更好的互动方法,还要把学生放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师生交流处于平等地位。如此一来,无论是教学氛围还是教学质量,都有着质的飞跃,语文教学的课堂才会魅力四射。

参考文献:

[1]孔梅花.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探究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6(34).

[2]付珍凤.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5(14)

上一篇:试论职业英语教学精品课堂设计 下一篇:传统文化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