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盗墓的话题

时间:2022-05-29 02:32:49

摘 要:解析了盗墓起因,盗墓的种类以及盗墓的种种丑陋的表现。盗墓是我国文物保护的死敌,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死敌,所以揭穿盗墓的真相是每一个文物工作者的职责。还揭露了民族败类与帝国列强明火执仗抢夺我中华民族瑰宝的种种罪行。同时对于文物工作者与普通百姓保护文物所作的贡献表达敬佩之意。

关键词:文物保护;国宝;盗墓;官盗:拍卖;皇后之玺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177-02

《盗墓笔记》是南派三叔所著的盗墓题材小说,堪称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神作,长期占据国内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榜首,获得百万读者狂热追捧,盛赞不断。

盗墓在中国古代就已存在,是渊源久远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新石器时代起,已经可以看到人为的墓葬破坏现象。从春秋末期“礼坏乐崩”开始,经过历朝历代的更迭,无数王公贵族、大小官员为了显示自已的身份把珍奇异宝陪入棺椁之中。于是这些墓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下宝库。无论是毫无廉耻的高官还是一分不名的流民都想在这宝库中分得一杯羹。

历史上有很多臭名昭著的盗墓人,他们握有重兵为所欲为,并贪得无厌。他们绝不会放过地下的宝库。东汉末年的董卓、民国时期的军阀,他们明火执仗,调动大批的军队挖掘古墓。根据史料记载,慈禧墓葬里的大量财富被盗为一空,更惨的是慈禧遗骨也被盗墓者撒乱。

另一种是社会底层的流民或无业者,他们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生活非常悲惨且人数众多。他们为了生存千方百计冒着生命危险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摸摸地挖开墓室、棺椁,盗取墓葬里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三钱不值二钱卖给专做古董生意的奸商。这种现象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有的畸形文化。这些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穷苦农民或是地痞或是流民,他们或是为了生计或是为了发财,三三二二合伙,在家乡周围寻找古墓,小打小闹发点小财。历练久了造就了一部分专业人群,他们专门以挖掘墓葬为生。河南、陕西等地古墓群特别多,所以吸引了大批这些专业盗墓团伙。这些团伙里有老板,他负责勘察定点,再招募有盗墓经验的农民进行挖掘,挖掘到的宝物由他来分赃。在挖掘时一般有二到三人,无权无势无钱的人出苦力,他们一般在地下干重活。他钻入地洞把土从地下挖出来后让地面上的人把土提上去。最后地洞到达棺椁后取得财物,也是由下面的人递给上面的人。地面上的人一般是掌握盗墓权的人,当看到盗得的财物价值不菲时,往往会心生杀机谋财害命。命令上面的人松掉吊绳让地下的人摔伤,再把回土倒入洞中。更有甚者,老板从后面再把松绳的凶手打死。从考古的现场来看,常有盗墓人的遗骨残骸。所以两人合伙要找有血缘的亲戚。父子一起盗墓的却很少,主要是干盗墓勾当的毕竟见不得人。虽然父亲干这个不光彩的事,他也要为儿子的前途着想,不能拉上儿子一块踏进罪恶的泥沼。盗墓的人,大都灭绝人性。他们时刻在防止洞口接活的人图财害命。他们害人之心常有之,防人之心更是常有之。

盗墓者在确定盗掘目标后,针对小墓或大中型墓葬制定不同的策略。如果小墓不须费多大功夫,速战速决,取出随葬品走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他们以各种方法,掩盖其长期的盗掘活动。正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人们从外面根本看不出什么问题,而几个月以后这些假装撤掉后,墓内的财物也早被洗劫一空了。

古代对于盗墓有一整套严厉的处罚法律。《大明律》里规定:凡是挖掘他人坟墓的,如果你见到了棺椁,虽然没有打开,也要打一百杖,流放三千里;如果已经打开了棺椁见到了尸骨,盗墓者就要受到绞刑处罚。如果盗窃别人的尸柩(这还不是盗墓葬里的财物)打九十大板,流放二年半。如果盗取一般随葬的砖块等以计价论罚。如果残毁他人尸体者打一百大板与流放三千里。古代一般流放者大都死在路途之中。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文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64条说,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刑法规定凡是盗墓者都要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再严厉的法律依然没有阻止这些盗墓者无法无天的勾当。

盗墓使我国地下墓葬里真实反映五千年文明见证的文物流失严重。我们经常在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这样的场景:记者问考古专家,这个古墓葬里可能有些怎样的惊喜?专家们常常会说,但愿这个墓葬没有被人盗过。所以有人说,考古挖掘古墓往往是去清理盗墓贼挖掘后的残羹冷菜。当我们付出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挖出深埋在地下的墓葬,发现一无所有或者只取出盗墓者遗留在现场的零星物件,你说有多悲哀。

民国时期,随着古墓葬里的奇珍异宝价值不断被抬升,加上国际市场对古文物的旺盛需求,大批亡命之徒不择手段地疯狂地盗墓。那时的盗墓活动已经成为组织严密、销售畅通的社会活动。大多盗宝贼在当地有着正当的职业,暗中却专做盗墓的勾当。有专门的中间商,他们对古董十分在行,在某些地方可以堪称专家。他们穿梭在乡镇田头,寻觅散落在民间的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物。这些中间商压下家,抬上家,就是说把盗墓者手里的东西尽量压低价格,又一手卖给上家时提高价格,赚下了巨额的不义之财。

目前的盗宝者能用卫星定位仪、雷达等先进的仪器用于盗宝,他们以成功人士自称,出手不凡,出入用高档豪华车,呼风唤雨甚至与政府官员称兄道弟。这些犯罪团伙已经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特点,他们装备先进,作案灵活,往往令文物保护工作者一筹莫展。这种现象说明我们保护文物的法律存在不严密或者被人有机可乘的漏洞,或者我们一些基层执法不严。盗宝的一本万利,使盗墓贼敢于顶风作案。

盗墓是造成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流失的一个原因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一百多年来我国受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掠夺,无数的珍贵文物流失到海外。如果要问除中国之外,哪个国家收藏中国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最多的,也还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除此之外,英、法、美、沙俄在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无数证实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文物沦为他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也是我们民族之痛。

如果说盗墓是月黑风高之夜见不得人的勾当,那么这些列强则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明火执仗。这些文物流失到海外后遭到反复拍卖。圆明园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首头水龙头,大多被当时的八国联军抢夺到国外。几年前,其中鼠首和兔首二个铜像在法国被拍卖。这两个首像被收藏者多次拍卖,其价格比原来翻了不知多少倍。

几年前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按计划拍卖鼠兔二件物品,引起了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年被列强抢夺去的国宝级文物不计其数,而且经过反复炒作已经成为天价。如果我国政府要回购的话,在经济上是不能承受的。我们且不去争论这两件物品是否是属于国宝级的,但对此事件不作任何反映的话,对以后的类似事件有很坏的效应。所以我国爱国志士千方百计想尽办法阻止这起拍卖的进行。他们首先两文物的收藏者皮埃尔・贝杰等人和佳士得拍卖公司。但佳士得拍卖行不接受中国的主张。他们依他们的意念进行了拍卖。这两件圆明园兔、鼠首总计3149万欧元。拍卖成功后,蔡铭超说:“我不会付款。”致使这个拍卖在实际上流产。当然这是下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我国政府历来认为,那些被侵略者抢夺的文物,中国对其享有不容置疑的所有权。所以这些文物当然应该归还中国。

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佳士得拍卖行同时宣布在上海设立分行。这件事让国人感叹不已。收回当年流失的文物,有几种模式,或爱国商人高价收购后再捐赠给国家,或有关博物馆出面收购。但国外收藏家却把此当作一种商机,先多次提高其价格,再让中国收购。这个中的屈辱令人恨之又恨。只有当国力强大才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我想这也是一种中国梦。国外收藏家把原属于中国的文物无偿捐赠给我国政府,我们当然会还之以礼。

再说点让人感动的保护文物的故事。

40多年前,13岁小学生孔忠良在放学途中捡到一块白色石头并上交国家,没想到这是国宝文物“皇后之玺”。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举行“保护大遗址、弘扬汉文化”总结表彰大会,对孔忠良等1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孔忠良如今已头发花白,在咸阳韩家湾务农。他说,那是1968年9月的一个下午,当时只有13岁的他放学回家,在渠边发现一枚发光的白色小石头,就小心翼翼地装进书包拿回家,他父亲孔祥发看后说是一枚印章,可能是文物,要好好保护,把它上交国家。第二天,孔忠良和父亲把这枚小石头送到陕西省博物馆(现在的碑林博物馆)。这是块上好的新疆和田羊脂玉,玉石上雕刻的是一只螭虎,玉石上雕刻着“皇后之玺”四个篆体字,艺术价值极高。

《汉官旧仪》记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而“皇后之玺”的发现地在吕后与刘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约一公里的陵园之内,其形制、式样、印文内容及字数均与文献所载相符,经研究、鉴定,当为吕后之印玺无疑。

“皇后之玺”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皇后之玺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该玉玺玉质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动,玺文字体之规整大气,雕琢技法之娴熟,都是罕见的。

四十年后,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孔忠良显得有些激动:“没想到,今天还有人想到我。虽然我的日子过得不算很好,但我没有为我无偿捐出这样的无价之宝后悔过,我还会一如既往地为保护国家文物做贡献。”

法律规定,作为一个公民,捡到文物应该上交国家。我们要对这种爱国精神必须大力弘扬,并要加大文物保护的奖励力度。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军校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下一篇:加强和改进“90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