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5-29 02:20:35

浅谈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应对措施

摘要:优化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中小学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其次,分析了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优化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中小学开展各项行政管理、教研、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中小学的综合教学实力极为重要。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日益重视,投入到中小学固定资产中的经费日益增多,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正确使用、合理购置,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务必要按照“效益优先”、“责任明确”、“管理规范”的原则来管理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验收、计划、发放、入账、订货、建卡、采购、报废处理、登记等工作,并且还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资金筹措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切实起到使用维护管理的责任。

二、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中小学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速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日益加快,一方面,能耗更小、性能更优、技术更强、生产效率更高的固定资产不断涌现,这样就大幅度削弱了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另外一方面,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管理方法落后,造成了较多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从目前来看,很多中小学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普遍低下,有些固定资产的性能和技术性都较高,但是却没有良好的技术维护、专业的人员配备,这样就造成很多中小学在购入了先进的固定资产之后,就陷入到了闲置使用、低效运行的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中小学的经济效益无疑会起到削弱作用。

(三)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从目前来看,很多中小学还严重缺乏合理、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时,容易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出现严重的紊乱现象。

四、优化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中小学的固定资产数量繁多,由很多部门负责管理,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不能对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进行区分;另外,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在调换或搬迁时,资产交接手续办理不及时,这样就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资产流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中小学应该指派专人来对固定资产账目予以负责,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进而提高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具有倍增性、渗透性、创新性的特点,它能够减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层次,大大提高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中小学应该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来建立起一套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每出现一笔固定资产的变化,都要及时将其输入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电子数据形式向中小学管理层展现。中小学管理层随时登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可以看见固定资产的流向情况,这样一来,既可对固定资产管理漏洞予以堵塞,又能够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予以掌握。此外,中小学还可用计算机程序固化的方式来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小学固定资产监督滞后、监督乏力、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及时的问题。

(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中小学应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一级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固定资产总账应该由中小学财务部门专人负责,二级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应该由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而各部门负责建立台账。同时,还要严格管理大型设备,制定详细、规范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及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推行“谁使用、谁负责”。此外,建议中小学校对每一项固定资产都建立了相对应的一个固定资产卡片,卡片详细登记了该项固定资产的参数、使用人、所属科室等信息,依据卡片信息对固定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当相关科室固定资产发生变化时,固定资产卡片就能发出预警,此举既保证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可靠性、严谨性、固定资产信息的安全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激励

中小学应该秉承着“公正、公平”的原则来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建立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务必要让每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其实际工作成绩相互匹配,进一步将待遇留人的激励作用发挥出来。第二,应该逐渐实行竞争淘汰机制,将原有的“工作终身制”打破,实践证明:“工作终身制”容易让人懈怠,工作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而竞争淘汰机制则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第三,对原有的绩效评估方法予以改革,科学化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同时,要严格执行绩效评估结果,让绩效评估结果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晋升机制、薪酬待遇挂钩。

此外,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等相关知识,这就离不开后续的培养,因此,要基于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来定制和实施培训计划,提高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团队精神、职业操守、道德水平和适应工作能力,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创造精神和努力工作的敬业精神。

(五)把好固定资产维护保养

中小学的固定资产,尤其是教学仪器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出现磨损、老化、变形等现象,也会让仪器设备出现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加以维护保养,那么甚至还有可能会完全丧失使用功能,由此可见,采用先进理念来做好固定资产维护保养是极为重要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预防性维护保养和故障维护保养。故障维护保养是指在出现了故障之后再开展的一种完善措施和补救措施,属于典型的被动维护,它会严重影响到施工进度。而预防性维护保养则不然,它属于一种主动维护,是在还没有出现故障之前就开展的定期维护保养措施、定时维护保养措施。值得注意的是,预防性维护保养会对维护保养间隔的设定有较高的要求,若维护保养间隔设定过长或者过短,那么就会造成维护保养不足或者维护保养过度,会大幅度降低仪器设备的可用性。针对这种情况,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务必要以科学管理为指导、以动态管理为主导、以经济性为原则,最大限度地让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率降低,尽量做到维护保养费用的高产出、低投入。

(六)重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固定资产清查是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为了能够确保中小学固定资产不流失,保障会计资料的可靠、真实,每年都应该对中小学进行一次全面的固定资产清查,要彻底、全面地清查中小学校出租出售、账内账外、个人承包、学校内外的固定资产,要将清查的重点放在“账物清楚”方面,一旦发现问题,那么就要一查到底,以便能够及时掌握资产的产权、使用情况,保证了资产的安全、完整,推动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结束之后,还应该编制“财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力争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此外,要注意完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手续,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和处置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建立帐、卡、资产、实物登记帐和财务明细帐的资产帐户体系,做到物、卡、帐相符,健全资产内控手续和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吴琳. 对于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调研与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1,22(01):111-114.

[2] 康全国. 国有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1,19(03):120-124.

[3] 王平. 试析大型制造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改进[J]. 财会月刊,2011,20(05):133-135.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天台苍山中学)

上一篇:论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下一篇:关于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