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09-29 04:37:05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白城市H村进行调查,就农村小额贷款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性建议,目的是让小额信贷走进农村,支持农村、农业的发展,改善现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现实,使农村经济走向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农户小额贷款;农民;生产;风险

一、白城农村信用社发展小额贷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利率高,期限短

不管是信用贷款还是直补贷款,与农行的农业种植贷款相比相对较高。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周期为10个月,而农民从春耕夏耘到秋收直至出售往往超出10个月(部分农户等待价格上涨),农户为了明年的能够正常申请贷款,不得不去借高利贷还信用社的贷款,这样不仅给农民带来经济负担,同时给不法融资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二)贷款难,程序复杂

农民在申请贷款时必须填写相应的资料,需要结婚证、土地证、直保证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过程中需要照相,摄像等等,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来说,往往为了申请贷款多次往返于信贷机构之间。

(三)申请贷款过程中存在腐败现象

农民经常说“没人贷款就费劲”这样的话语,语气中充满的些许的无奈,案例中信贷员的故事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贷款过程中的腐败,1000元的贷款要给信贷员200元的礼金,这样的比例让我们触目惊心,农民贷款不仅要偿还本金与利息,同时还要支付这样的额外费用,加大农民的还款压力。

(四)小额贷款对农民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小额贷款虽然为农民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但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或多或少纵容了农民的惰性,过多地依赖和等靠,同时又存在一些专款非专用,日常生活奢侈浪费等现象。

二、城市H村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的思考建议

(一)完善小额贷款运行机制

1.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

农村信贷机构应进一步完善信用评定体系,要根据农村家庭基本情况、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信用程度等方面综合评定,对于已评定农户或个人进行动态管理。由于小额农贷主要用于农业领域,农业生产其本身的特点使得农业这种社会经济类型受到自然资源、气候及市场等因素的诸多条件的制约,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便产生了小额农贷的风险性,这种高风险性和农民的低承受能力决定了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应出台适当财政补贴和优惠条件,帮助农户参与社会资本和商业性保险机构,参与农险业务,使政策性和合作性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保险体系得到充分的结合,增强农业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小额农贷风险。

2.合理设计利率、期限和金额,满足多元化信贷需求

根据小额信贷的特点,具有期限短、额度小,同时也具有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这些特点促使它能很快的适应我国农村的贷款市场,在农村底层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即便有这些优点,小额贷款这种金融模式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包含贷款品种单一、额度小、风险大。伴随着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呈现了多元化的资金需求趋势。然而,为了满足农户多元化的贷款需求,农村信用社必须要在相关方面加以界定,包括期限利率以及金额方面进行规定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在小额信贷的政策和发展模式方面进行创新,以便吸纳更多不同层次的农户,并且培养良好的信誉度,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小额贷款带给农户的风险。

(二)强化农民的金融知识

之所以在小额贷款的过程中,出现农民个人信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农民对金融知识的缺乏而造成的。因此,农民应主动加强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更好的融入市场经济中来;农村基层组织应发展各种形式的“金融下乡”,使广大农民近距离的感受到金融服务行业的便捷,了解小额贷款如何操作与运用,帮助农民塑造诚信意识,这样就会减少因信用产生的各种问题,使小额贷款这项政策更好的服务于农,最终实现农村信用社和农民的双赢。

(三)端正农民的思想认识

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为了使农村信贷业务能够良性发展,为了使农民能够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首先要解决农民思想认识问题,使农民能够理解、掌握党的惠民政策,提高农民的思想信用意识,增强农民自觉还贷的主动性,在农村思想领域进行观念更新,消除小农思想的陋习,通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协调人际关系,解决思想问题,使农民充分发挥生产和建设的积极性,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

(四)推广农民的科技应用

农业发展的潜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依靠农民自身才能脱贫致富,因此,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和金融杠杆作用,走出一条科学化、规模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合理的资金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经营方式,是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地位的保障;是农产品走向市场、增强整个农业市场绩效的前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总结

本文以白城市H村的小额信贷为例,梳理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滞后原因探析,旨在为白城地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出新的想法,建议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要在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不断的进行完善、改革和创新,以此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使白城地区的小额农贷取得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让中国的“农民梦”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6:74-76.

[2]张军,王长志.关于“直补保”贷款情况的调查[J].吉林金融研究,2010.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上一篇: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论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